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台湾往事共返回3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我的最愛心有半畝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0期  作者:穆姜  出版时间:1995-01-20
    关键字: 台湾 往事回忆 抒情散文

    总算通过了核薪的这道关卡。民国六十年从军中退役,一度到大禹岭下的红香,向原住民赊得中央山脉下半甲山坡地,种植苹果和二十世纪梨,奢望从此归于林下,了一生的心愿。来台之初原不过二十岁,无论学书学剑,四十多年下来,都应当可以有一些成就,未料竟然庸碌一生,想找出其中原因,竟然是陶潜、郑燮这些人,和家里那几亩梯田给坑害惨了。台湾虽美,谁也没有久留的打算。所以四十学老圃时,那位原住民朋友虽然慷慨,我已有「赊得莽林重晩花」的伤感。靑少年时读过顺治进士宋琬的「春日田家」,对

  • 文章女靑年大隊與我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33期  作者:陸震廷 出版时间:1976-10-01
    关键字: 台湾 女青年大队 往事 追忆

    在民国三十八年至四十年,台湾宝岛上一提起女靑年大队,大家都十分向往。因为女靑年大队是由四百名知识女靑年所组成的一支漂亮女兵队伍。那时每当假日,在屛东的街道上、公园里、车站上,到处可以看到许多穿淡绿色便服,短裙橄榄帽,穿黑胶鞋的女军人,风姿绰约,明艳照人。她们便是女靑年大队的女兵。说起女靑年大队,和笔者有过一段相当浓厚的关系,这中间有三分之一的女兵,都经过笔者口试而录取的。而且还有笔者的学生在内。记得在民国三十八年初,笔者投笔从戎担任陆训部上海知识靑年报

  • 文章流離顛沛話前塵(下)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6卷 第4期  作者:吳守仁  出版时间:2000-03-20
    关键字: 往事回忆 国共内战 退逃台湾 澎湖公务

    踏上这块士地,谁也无法预知了。船行至茫茫大海,一眼望去只看到水连天、天连水一片蓝色景象,偶尔看到鱼儿在水面跳跃,海鸥追逐著行船自由的飞翔。大家挤在甲板上有的坐着,有的躺着,各怀心事,谁也没有出声,只听到乘风破浪船行冲击的水声,这时每个人的心情都很沉重,往后的日子谁也无法预知。船不分昼夜的破浪前进,一日极目视去蒙眬望到陆地,那就是台湾基隆,台湾澎湖列岛于中日甲午战争我国战败割让日本,经八年抗日战争日本战败投降,一九四五年台湾澎湖回归祖国。到达基隆因港内拥挤暂停

  • 文章怀念台湾鄕亲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鄕會五十周年紀念特刊》 特刊  作者:魏彦才  出版时间:2004-07-31
    关键字: 往事回忆 台湾亲友 两岸关系

    电视新闻中看到台北市很多大学生在冷雨凄风中绝食静坐抗争的悲壮场面,正像伟英兄来信所说的:「实在沈痛」;同时也为宝岛今后的和平安全,以及乡亲们生存发展的前景而挂念、焦虑。能让宝岛分离吗?抗日保台爱国志士丘逢甲先生(一八六四—一九二一)的遗诗,我不敢再读,他因不能保台而抱恨终生,斑斑血泪,摧人心碎,我照抄一首如下:春愁难遣看春山,往事惊心泪欲潜;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二〇〇四年四月于广州

  • 文章粤剧在台湾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0卷 第3期  作者:呂茵 出版时间:1990-09-30
    关键字: 粤剧 台湾 往事夙文 凯旋业余粤乐社

    作者簡介:呂茵,畢業於廣東國民大學,散文、遊記、鄕土小說,常見於報刊、文筆灑脫,莊諧並重。生長戲迷家庭,少時,投師學戲,唱做宗「薛」派,亦伶亦票。來台後,致力傳承粤劇,任勞任怨,桃李盈門。數十年來,對旅台粤劇,興起盛衰,曾親自體驗。本文記述,深入淺出,足供關心粤劇者作參考。

  • 文章粤剧在台湾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1卷 第1期  作者:呂茵 出版时间:1991-03-30
    关键字: 粤剧 台湾 中兴粤剧研究社 往事回忆

    潮剧、中国民谣歌剧。并先致力于粤剧发展,除多才多艺的饶堃仪为当家花旦外,拥有坤票文武生黄若瑛、武生关子龙、小生杨文灿、靑衣花旦翁文芬、严玉球等。为培植后辈,及加强阵容,近年更聘请港澳名伶李文华,回国参加演出并负责敎导新进演员。「乐府」成立之初,首排演出粤剧全部「紫钗记」、笔者亦曾参与协办筹划。音乐棚面,在台湾首创以国乐、粤乐分组伴奏拍和,传统创新,至为难得。之后,历年均应聘参加台北巿艺术季、民俗艺术月及地方戏剧大展等演出,组织健全,甚获好评。随之而起的,又有

  • 文章《訪台》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1期  作者:姜化一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访问台湾 抒情诗词 追思往事

    越海盖簪[1]会友侪,瑶林琼树多英才。残霞焕绮新天地,余烬[2]收合大舞台。自古兴邦多灾难,而今固本莫徘徊。燃萁煮豆此时了,赤县春光仍少艾。[1] 盖簪:聚首,盍合。簪,插发针。杜甫诗「盖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2] 烬:灰烬,战后遗物。左传「收合余烬,借城背一。」余烬,喻残兵弱国。

  • 文章从修文到台湾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33期  作者:羅永鴻 出版时间:2008-02-06
    关键字: 修文县 台湾省 青年军 往事回顾

    羅永鴻,修文人,民國34年修文中學畢業。36年隨軍赴瀋陽而考進空軍。38年來臺,整編後下士任用調岱山電台工作。舟山撤退返台,41年習飛技停,改考通校。於44年六月畢業於空軍通信電子學校十六期正科班。49年進外語學校,51年赴美深造,他如軍機合修集訓、LA休斯外圍裝備維修等案均參與。學校畢業分發航管大隊為GCA電子官,直到上尉外訓才離職。回國調電子廠空導股少校股長。參與合修而他調,合修結束調試管課課長佔中校缺。後調空總工程組副組長,及戰聯訓練中心中校副主任限齡退休。72年沙國...

  • 文章我對貴州同鄉會與中華民國的感謝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31期  作者:蒙振澍 出版时间:2006-01-28
    关键字: 台湾贵州同乡会 “中华民国” 往事回顾

    贞丰 蒙振澍中华民国九十三年,我大学毕业后,心里非常高兴,于是想到我之能活到快八十岁的年纪,还能只身在外读到大学毕业,除了个人自己的努力外,贵州同乡与同乡会,对我困难时的帮助很多。然帮助过我的贵州同乡们,现在散居台湾、香港、大陆、美国的都有,且有的早已失联,有的也已作古,对他们无从报答,或以语言、电话、书信致谢。惟一可以代表他们接纳我的谢意的,是各地贵州同乡会。于是抱着感恩的心,真心诚意的向居住地的桃园县贵州同乡会与常参与活动的台北市贵州同乡会

  • 文章讓國民黨再擦亮「中華民國」的招牌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60、61期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革命往事 抗日救国 台湾政情

    华封共祝着边疆。民情四海皆兄弟,国本苞桑气运昌。孙眞国手著初唐,逸乐中原久益彰。仙客早沽灵妙药,救人千病一身当。这首七言律诗的每句首字,合为「中华民国,孙逸仙救」,充分表露作者对国父的寄望,以及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十一年后,国父积劳病逝,消息传来,台湾同胞的哀痛,不亚于大陆人民,如张我军先生的吊词所说:「我岛人五内倶崩,如失了魂魄一样,西望中原禁不住激落滔滔了。」台湾同胞的泪,必待国土重光,方能化为笑意。人尽皆知,台湾割于清廷之手,而由国民政府奋力收回

共38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