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南宁共返回3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行雲之南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9卷 第6期  作者:野老  出版时间:2003-12-01
    关键字: 广州 南宁 昆明 古城 石林 名胜古迹

    是否也水涨船高?却因替我订房的外甥小雷夫妇已代预付,不容我去结帐而弄不清楚。小辈们事业有成,尊敬亲长的一番好意,我也不忍过份推却而欣然接受了。另一对也在广州任教职的甥儿小斌夫妇,则负责到、离车站的接送,也伴游市区的越秀、流花等公园,让我看到广州市容益见繁荣,车辆急剧增加,但交通也益形混乱了!承老弟不远千里从浙江赶来相聚同游,原该直去广西南宁的计划,因老弟没去过漓江而为之改道,得以让我三游桂林。这一去,但见漓江之水依旧那么清澈,两岸青山依旧那么醉人,而桂林

  • 文章台资企业保护神——台湾籍仲裁员南宁台资企业一八四家首次选聘四名台湾籍仲裁员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31期  作者:陳大英 出版时间:2011-01-10
    关键字: 南宁 台资企业 台湾籍仲裁员

    文.取自南国早报网 陈大英 提供二〇一〇年六月十五日,李旦等四名台湾籍专业人士,被南宁市选聘为仲裁员,参与南宁的经济案件仲裁工作。据悉,南宁仲裁委员会是目前广西唯一一家可以聘任台湾籍仲裁员的仲裁机构。南宁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周世进说,近年来到广西南宁等地投资创业的台商不断增多,但一些台商由于对当地政策法规了解不透,在生产经营和其他方面难免出现一些纠纷问题。现在南宁有我们自己的仲裁员,台商会有一种亲切感和信任度,对于化解矛盾也很有好处。日前在举行

  • 文章桂军干部的摇篮——南宁军校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57期  作者:梁學乾 出版时间:1992-07-10
    关键字: 南宁军校 校史介绍 学校课程 训练过程 桂军

    校史简介本校是 国父孙中山先生在民国十三年指挥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打败陆荣廷、沈鸿英,驱逐滇黔入侵势力,统一两广之后,在南宁成立训练革命干部的第一个分校。全名衔是:「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首先在南宁办了三期。民国十九年,由薛岳将军主持校务,在柳州办第四期。民国廿年(1931年)秋间,广西局面经大乱后,趋于平静,进入太平盛世黄金时期,全省上下励精图治,埋首建设。军事方面,基于「干部决定一切」,乃规划复办军校,特聘留日多年的刘士毅先生掌管校务,担任

  • 文章南宁解围之战与黑豆节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50期  作者:梁學乾  出版时间:1990-10-10
    关键字: 滇军侵桂 南宁解围 黑豆节 图片资料

    前言民国十四年滇军第一次侵桂,是滇军被桂军所围攻;民国十九年滇军第二次侵桂,却是桂军被滇军所围困。两次滇军都铩羽而归。本文所述南宁解围,便是指第二次滇军侵桂围攻南宁及解围的实况。黄绍竑在其五十回忆一书中所总结:「南宁之围,终于解开了。在优势敌人四面包围之下,能以劣势的部队,从一个空隙中冲进去,完成里应外合的形势,将重围打开,并将敌人击败,眞是战争史上一个奇蹟。这固然是守将黄旭初、韦云淞等能坚苦固守,亦确是白健生指挥成功的一个杰作。」对于此次战役评价甚高

  • 文章張發奎將軍抗日戰爭回憶記(續)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3卷 第4期  出版时间:1983-12-30
    关键字: 张发奎 抗日战争 回忆录 克复南宁 广州 受降

    情报、后勤等业务,则分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处(美军称为G1 G2 G3 G4)。这个制度,据我的幕僚们的意见,认为业务上比较单纯而各有专责,但连系上没有以前那样密切,这或许是因为习惯与熟练上的关系。变更最大的是补给机构,兵站总监部的名称改换为补给区司令部、副司令和一部的经理人员,任用了美国军官。事实上整个的后勤业务,已由美军主持,昆明的后勤总司令亦已由美国人出任。似乎有点越俎代庖,但在工作上说,美国人亦确实比较负责。同时大部份的供应物资和交通运输

  • 文章邕城西樓月灕江萬里情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48期  作者:黄武良 出版时间:2015-04-10
    关键字: 故乡风貌 南宁风景 桂林乡情

    文·黄武良对南宁,有一种特殊的情愫,每次从香港抵邕,都喜欢入住新都、万豪;喜欢雨中驱车穿越民族大道,看隐蔽在浓荫中的花儿,雨后晶莹湿润的植物。也爱去邕江阳光城夜宵,这里有我熟悉的街道和朋友,因为熟悉,我很自如。在南宁,我喜欢到城边的南宁学院,我是有校园情结的人,喜欢校园的青春气息。喜欢到书城,沉醉那专心阅读的氛围,安静得没半响声音。亦喜欢到老城区蓝色剥漆的咖啡馆,唱片光盘偶然流过孟庭苇的《冬季到台北来看雨》、蔡琴的《橄榄树》,很好听,也很感伤。每年总会回

  • 文章南宁建城的传说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92期  作者:溫松生 出版时间:2001-04-10
    关键字: 南宁建城 历史沿革 民间传说

    曾在仓西门街[12]兴建了一座乌龙寺,来祭祀它。同时,还在此处兴建了一座白氏夫人庙,据说这是因为建城时占用了白姓人家不少土地的缘故。当时,由于挖泥取土建筑城垣,因而形成了很多濠塘,里面种著不少蕹菜;而旁边的土地上又种著很多芭蕉树,所以说南宁「无塘不蕹菜,无树不芭蕉!」[1] 石牌坊:即现在的共和路。[2] 东门昭宗祠:即现在的民生路东段头。[3] 火烧地:即现在邕江饭店门前左侧。[4] 水闸门外:即现在民权路尾邕江大桥头。[5

  • 文章南宁啖海鲜的今昔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78期  作者:蔣敬之 出版时间:1997-10-10
    关键字: 南宁 吃海鲜的今昔 往事回忆

    眞是「三十年河,三十年河西」。南宁人谁也想不到,今年的海鲜还要打折优惠,南宁一家海鲜大排档打出了海鲜九折的优惠牌,以此招揽食客,昔日不愁没人吃的海鲜,已不再是南宁的「皇帝女」。人们当然不会忘记,距离北海、防城、钦州三个沿海港口城市只有一、两百公里的南宁,昔日要吃上一顿活蹦乱跳的海鲜,实非易事。别说五、六十年代,就是进入了七、八十年代,刮一场台风,下一场雨就闻得到「腥」味的南宁人,却吃不到海鲜。平时菜市场里卖的是冻海鱼冻海虾。逢年过节奢侈些,也不过是海虾

  • 文章南宁在西部大开发中蕴含的商机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97期  作者:董益慶 出版时间:2002-07-10
    关键字: 西部开发 南宁投资 台商投资 优惠政策

    贯穿南宁市的邕江,在洪涝来时带给南宁市灾害,平常则是南宁市灌溉及运输的主要水源。我们到访时,江面缀满五彩汽球,为建设公司新盖的公寓作广告,反映这个过去以农业为主的城市,正逐渐朝向开发及建设的方向推进。南宁市的台商是于一九八九年进驻,初期是以农业及加工业为主,近来则朝向餐飮及高新技术业发展,而且有好几家都经营得不错。例如南宁市台商协会会长陈平和所设立的万隆百货公司,成为南宁市最大的百货公司;龙泰通建材有限公司,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材生产企业之一;由黄守仁所投资

  • 文章擬以南甯爲廣西省會電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82期  作者:陸榮廷 出版时间:1998-10-10
    关键字: 省会南迁 南宁 历史资料 会电内容

    民國元年六月二十日大總統鈞鑒:參議院、國務院、各部長、旅京廣西同鄕、孫中山先生,南京黃留守,各省都督,議會,旅滬廣西同鄕,軍政府各司局長、議員、各府縣、各議事會、自治會、商會、各統領、各省報館同鑒:桂省會遷邕問題,前淸岑春煊倡議於前,諮議局決議於後,均因經濟困難不果。光復後,南、太、泗、鎭、柳、慶、思、潯、梧、龍、平、上、百、歸共十四府新選臨省議員計八十四人,續申前議,以遷省南甯,大有裨於內政外交,集合南甯議決,並組織議會,報吿成立。而桂林議員則以財政損...

共31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