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北伐革命共返回5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則之詩選(近作四十八首) 二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67期  作者:劉詠堯 出版时间:1984-12-01
    关键字: 诗词抒怀 黄埔革命 北伐革命 抗日报国 战争感怀

    永怀 领袖歌刘咏尧蒋公名中正,盖世大英雄。八年前殂落,全球皆震惊。慈湖灵寝在,追怀日渐深。人称贤领袖,为国最忠贞。既敬我国父,亦爱我人民。创校设黄埔,精练革命军。东征继北伐,秣马且利兵。赓续除军阀,奠都于南京。挥戈向前进,战鬪入北平。整装犹待发,东北遽更新。列强咸自觉,条约从此终。剿匪兼抗日,重庆建中心。八方歼倭共,迭次立奇功。日军全溃败,侵略巳成空。时光若流水,局势复不同。莅台逾卅稔,经济趋繁荣。文敎愈进步,政治益昌明。外交宜强化,第勿求于人。民心须向

  • 文章大義磅礴橫掃千軍闕漢騫將軍傳略(二)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2卷 第4期  作者:宋承書  出版时间:1984-10-15
    关键字: 阙汉骞 军事事迹 黄埔军校第四期 北伐革命 淞沪会战

    的敌我情势;无论从彼此的内政、财政、经济、外交,以及军事上的装备、武器、训练,都有天壤之别。因为日本自明治维新以还,即整军经武,以侵略为务;加之日俄战争的幸胜,曁「田中奏折」中「大陆政策」的诱惑;于「九一八」尝到了甜头后,声言「三个月内即可亡中国。」使日本的少壮派军人,更不可一世。而我们:满淸的腐败不必赘言,即 国父革命创建民国之后,仍有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军阀割据的混乱不堪;若非先总统蒋公之英明领导,北伐统一,眞不知伊于胡底?但对日寇之内侵,仍有「先安内

  • 文章十月三慶懷 領袖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12期  作者:馬定康 出版时间:1977-10-01
    关键字: 双十节 武昌举事 应运而生 留学日本 入同盟会 讨袁运动 北伐革命 悲痛丧母 创办黄埔 承志奋发

    领袖对国父披肝裂胆之忠言矣。㈥哭母救驾孝作忠民国十年六月十四日,领袖之母王太夫人逝世。享年五十八岁。领袖随侍在侧,亲视含殓,克尽人子之道。当时三十五岁。领袖悲痛伟大母亲丧失,生活一度失常。过后曾沉痛说:「母亲已经去世了,此后的我,只有致力革命,献身党国,来报答我伟大的母亲。」在哀痛守制中,国父驰电节哀,即赴粤桂。旋请归葬。葬毕,又赴桂。途中拟成「北伐作战计划书」。「父母在,不远游。」从此领袖以献身党国报答慈母矣。六月下旬,领袖撰哭母文中有:「悲莫悲于死别,痛

  • 文章革命烈士韩俊五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3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78-07-01
    关键字: 韩俊五 革命 北伐战争

    韩俊五,张家口人,性诚挚,勤学业,尝肄业于张垣高小学校,课余之暇,每嗜阅报章杂志,对时事多注意。辛亥武昌起义之时,曾密随塞北诸志士,图响应,事虽未举,而革命之志益坚,谋画益力,迨共和告成。袁世凯欲成帝制,残杀革命同志,君恨之切齿,誓不共日。遂联合洪炉毛纪堂诸志士,组织暗杀团,志在铲除袁逆,为同志复仇,在张垣大昌茂院内炼造炸弹,以备实行暗杀,事被政府侦探黄佛舞察觉,于三年二月,率同军警,即时将君及毛纪堂、何懋声一并捕获,连同炸弹押送北京军政执法处,严加

  • 文章周壁階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52期  作者:青士輯 出版时间:1975-04-01
    关键字: 周壁阶 北伐 革命先烈

    周璧阶,号耀伯,四川荣昌县人。毕业于滇讲武学堂骑兵科。辛亥光复,曾从云南师长顾品珍督战于状元楼附近,亲手刃敌兵数人。省城下,奉命赴广西,又同王芝祥牵桂军北伐任参谋职,凡军中事,皆出璧阶亲手规画。抵湘,南北和议吿成,辞职赴赣,奉江西都督李烈钧委,充都督府高级副官,自后,璧阶以善战事闻。凡关于军队增加裁减,敎育训练,一切惟璧阶为事。癸丑春,九江鎭守使戈克安,以取媚袁贼世凯,扣留赣省所购之鎗械。当时赣民大愤,羣请李督以武力逐之,璧阶受令率师抵浔,以和平解决其难

  • 文章革命忆往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83期  作者:陳鵬  出版时间:1987-04-10
    关键字: 辛亥革命 革命战争 北伐战争

    所在地,政治、敎育文化,早闻名于中外,我们也是慕名来到此地求学的。堂兄是个革命健者,他有幸考上国立武昌大学(武汉大学前身)深造,充实其学能,该校校长为革命先进石瑛(蘅靑)先生,后该校正式改名为武汉大学,由王世杰(雷艇)先生接任校长职务,堂兄自该校毕业,未及二载,壮志未酬,又未待北伐统一全国,即因肺病不治而辞世,可以说英年早逝,对国家社会,实有莫大的损失。武汉当时是军阀割据局面,人民看不惯其横行,也受不了其压迫,兼之帝国主义乘机侵略,尤其做靑年学生者,在这种恶劣环境中

  • 文章山东革命党史稿(十七)后编 卷五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5卷 第4期  作者:丁惟汾等  出版时间:1980-03-20
    关键字: 史料 革命 北伐 档案资料

    第一章 绥远十四年秋,徐伯璞赴绥远,入五族学院,作本党活动,兼作北平民国日报通讯员,暗中宣传。北平执行部寄三民主义百本,分散各校,绥远始有党务书籍。丁惟汾荐靳鹤声于绥敎育厅长李泰芬,充省立实业学校校长,党务始半公开。十五年一月,省党部成立,伯璞被选为监察委员,旋反鲁,十月被中央派为绥远党务特派员。时党务为共党把持,几经奋鬪,重新改组。商震派赵伯陶请伯璞等至督统公署为高级军官训话,并报吿北伐情况,军始倾向本党。震又派杜济美同伯璞赴沪,与北伐军接洽既妥,伯璞

  • 文章邹鲁追随 国父革命记㈡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6卷 第1期  作者:陳哲三 出版时间:1976-05-01
    关键字: 邹鲁 孙中山 革命 整理盐务 北伐 东征

    所部的戴沛(或作戴配)民军,也攻入虎门要塞,并收缴降军枪械数十杆。两军因此发生冲突。降军要求朱氏调停,民军亦表同意。(见吕芳上「朱执信与中国革命」第三六七—三六八),二十一日,邹氏、朱氏适押饷由香港抵沙角,遂乘船迳赴太平圩附近之虎门鄕司令部,开始商议,结果双方「情愿自此息兵和好」(见党卷藏谭亮晖「粤军返粤虎门事变记」)但不幸事毕时,降军突起攻击朱执信,邓钧等便被乱枪所害。(见邹鲁「邓烈士钧传」)十月一日,邹氏所部义勇军,如张我东、胡文灿、刘经画、梅萼等,纷

  • 文章黔军参与北伐琐记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复刊第1期  作者:梅達夫  出版时间:1971-12-25
    关键字: 黔军 北伐 革命史迹

    前言「贵州文献」复刋,嘱记敍黔军革命史蹟,以充篇幅,自维个人所知有限,兼以当年军中笔记资料,已在抗战期间全部散失,欲仅凭记忆追述四十多年前之往事,确有困难。惟目前旅台军籍鄕人而又曾经参与当年北伐行列者,已寥若晨星,倘仍不加记述,势将湮没以尽。乃以党军誓师北伐前后有关黔军作战英勇壮烈事蹟为经,并以本人服务部队所见所历战役为纬,略抒数事,以飨读者。惟因力求逼眞,仅能报导重点,其中甚多细节,如各种确实数字以及确实日期,均无法分别一一翔报,疎漏之处在所难免,尙希

  • 文章哀痛中我們應有的振奮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52期  作者:黃季陸 出版时间:1975-04-01
    关键字: 蒋介石 国民革命 孙中山 北伐

    第一次晋见国父是在民国前二年,那时他才是二十四岁的靑年,论学业则仅仅是日本振武学校一个毕业生,论事功则当时负时望的大有人在,而国父在第一次接见他时,便许他为不可多得的革命人才。国父是在众人中选识了蒋先生,而蒋先生后此的成就亦眞不负国父的期许。这在治历史人看来,不能不说是一件伟大而难能的奇蹟!中山先生对蒋先生之器重,我仅在此地擧出几件重耍的事以槪其余:当民国十一年,国父孙先生在桂林督师,感觉陈焖明勾结北方军阀态度不稳时,便由桂林回师广东,先谋后方之稳定,再行北伐

共50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