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创建共返回2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论滕王阁的修建次数和创建时间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1期  作者:喻以健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滕王阁 修建次数 创建时间 史料考证 《滕王阁志》 《滕王阁创建纪年》

    简称《初编表》)。表中列出自唐至清末共修建廿六次。[1]《初编》是抗日战争时期在战时省会泰和编辑的,因资料不足,表中缺漏较多。现《阁志》中的《滕王阁历代修建次数一览表》(以下简称《阁志表》),列出历代共修建廿九次。[2]比前者增加了三次。这廿九次中,包括创建一次,重建廿次,修阁(修理或增建附属建筑物)八次。如韩愈《新修滕王阁记》就讲了两次修理:三十年前,王仲舒在南昌为从事时,『适理新之』,王撰阁记,『实书在壁』;三十年后,元和十五年,王仲舒来南昌任江西观察使

  • 文章國立山西大學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期  作者:王竹咸 出版时间:1974-07-01
    关键字: 国立山西大学 创建经过 发展历史

    民國四十二年,竹咸為『中華民國大學誌』寫了一篇關於「國立山西大學」的歷史記載文字,轉眼已是二十年。山西大學與北洋大學、北京大學,共為我國歷史上成立最早,歷史最久的三個大學,它們可説是在中國近代史上,帝國主義侵華以來,外患頻仍,内政腐敗,維新與革命,相互激盪之下的產物。在今天,我們記述並理解所有這些個歷史事實,實有其特別重要的意義在對於硏究歷史的態度與方法,應當是謹嚴而認真的,必須力求其翔實、正確、完整,並深入探討其時代背景。這一篇「國立山西大學」,雖受了...

  • 文章香港新界大埔之太和市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0卷 第1期  作者:蕭國健 出版时间:1980-03-31
    关键字: 文武二帝庙 广福桥 位置 创建

    一、太和市之位置新界大埔之太和市,俗称大埔新墟。自九龙乘车,穿狮子山隧道,抵沙田,继沿大埔道前行,经何东楼、马料水、赤泥坪、大埔尾、樟上滩、大埔滘、及元洲仔等地,行车约一小时许,便可抵达大埔新墟。二、太和市之创建明万历年间(西元一五七五年至一六二〇年间),邓氏于大埔建立孝子邓师孟祠。至康熙十一年(西元一六七二年),有名邓祥及邓天章者,承垦大埔税地,复于孝子祠旁,立墟起舖,(此即大埔旧墟)招贾营生,并将该墟之出息,供孝子祠粮祀之用。嘉庆年间(西元一七九六

  • 文章南昌二中簡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4期  作者:李康德 出版时间:2001-05-01
    关键字: 南昌二中 学校简介 创建历史 教育成就

    南昌 李康德南昌二中是江西省一所歷史悠久、名聲卓著的優秀重點高級中學。她的前身是江西傑出教育家熊育鍚於一九〇一年創辦的心遠中學。熊育鍚在辦學過程中得到中國近代偉大啓蒙思想家、教育家嚴復的悉心指導,嚴復還爲心遠推荐數理及英語教師,親撰並手書心遠校訓、校歌。心遠中學以其先進的教育思想、新穎的課程結構、開放的辦學風格、優秀的辦學質量,開江西教育風氣之先,與天津南開中學、湖南明德中學並稱爲「中國三大私立新學」,吸引大批優秀青年從四面八方來此求學。心遠中學開辦近半...

  • 文章道敎名珠——永樂宮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3期  作者:吉自鋒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永乐宫 创建 搬迁龙泉村

    永樂宮,是道教在山西芮城現存比較完整的一座古建築。它現遷建于縣城以北五華里的古魏國遺址上。它以其美妙絕倫的壁畫堪稱一流。以其高超無比的搬遷藝術著稱于世。道教煉的最高目標是:成仙。道教所敬諸神,在民間影響最大的是八仙,亦稱八洞神仙,爲世人稱道。山西民間信仰的主要是八仙之一—呂洞賓,敬稱呂祖。唐貞元河東府永樂縣(今屬芮城縣)招賢里與人。觀音菩薩、關聖并奉三大神明。從南到北建有多座呂祖廟。傳說他身長五尺二寸,少年聰敏過人,日記萬言,出口成章。他在唐寶歷元年(公...

  • 文章護國討袁幕後人物王伯羣與王文華(上)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0期  作者:何輯五 出版时间:1980-12-25
    关键字: 护国讨袁 王伯群 王文华 黔军 创建新军

    仍继任都督,乃以文华任副官长,时民国二年,文华年才二十七岁年,文华至此,始得大展其抱负,他的抱负是什么?那便是建立一个革命的新黔军,俾对革命运动的完成,作一番伟大的贡献。创建新军设模范营淸末的军制,有所谓巡防营者,系由绿营所改编。绿营就是淸军入关后所改编的汉军。部队积时既久,势必弊端丛生,徒耗国帑,不能发生克敌制胜的效果。就一般情形来说一支部队,如不继续不断的更新,输入新力量与新血轮,往往在一个大战役以后,便趋向于腐化,而不能作战。巡防营历史悠久,已

  • 文章台北巿中正紀念堂遊記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13期  作者:唐景田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中正纪念堂 游记 创建 建筑设置 画展演出

    乡野僻壤,遗址即作为台北巿区创新建设之用地。㈡中正纪念堂的创建先总统 蒋公于民国六十四年四月五日逝世,我海内外同胞为表达对 蒋公最崇高的敬意与永恒的怀念。纷纷自动捐款,要求政府兴建「中正纪念堂」。爰成立筹建小组,于民国六十五年十月三十一日动工兴建,到六十九年三月底完成,同年四月五日正式对外开放。「中正纪念堂」四周环绕一圈为一千八百公尺,计二十余公顷土地。正门「大中至正」牌楼高三十八公尺,面临中山南路。南北两侧各有一个侧门。北侧门面临信义路为大忠门;南侧

  • 文章大埔华桥二中创建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4期  作者:林錦祥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大埔华侨中学 创建历史 剪彩典礼 乡亲捐资 筹建过程

    地處湖寮黎家坪的華僑二中前身是老縣城茶陽的大埔華僑中學。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東南亞眾僑領紛紛提出意見,把大埔僑中遷入湖寮新縣城所在地,原僑中歷史悠久,不能撤,要繼續辦下去,故有華僑一中、華僑二中。一九八五年春為籌建新僑中,成立大埔縣華僑中學建校委員會,會長由管教育的副縣長黃煥土擔任,不久由新上任的副縣長林培元繼任,陳文華書記為顧問,教育局局長羅春光,縣僑務辦公室主任張傑,縣華僑中學校長林錦祥為副會長,還有縣僑聯主席廖斯倫,教育局僑務幹事鄔國兆等任委員。委員...

  • 文章憶本會之創立與早期的人事、會務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8期  作者:江文苑 出版时间:1994-02-20
    关键字: 台北市梅县同乡会 早期创建历史 会务展开 创建人物 历史资料

    本會成立迄茲,忽忽已屆四十周年。四十年的歲月,實難謂“短”,依目前台灣平均壽命來説,已逾人生的一半(根據最新調查報導,男性平均壽命約爲七十餘歲)。本會爲誌當年之人事經緯,藉留史實,爰于理監事聯席會議中,有編製歷屆理事長、理監事,及總幹事芳名錄之決議。現任總幹事凌椿宏兄承乏重任,唯恐有誤,除多方探訪搜證外,更編成未定初稿,分徵鄉賢,俾求確實。椿宏兄向知筆者自始即參與本會,權充行走。爰承迭次電催面託,堅要一份書面資料,如再推辭,勢必不近情理了。殊以事隔多年,...

  • 文章黄埔军校之创建曁东征北伐之回忆(上)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5卷 第4期  作者:杜從戎 出版时间:1977-10-15
    关键字: 黄埔军校 创建过程 第一次东征 往事回忆

    总统 蒋公创建了革命的黄埔军校,继续其革命的事业。其间,历经第一、二次东征,肃清了反革命的障碍,进而北伐,统一了大江南北。最初以黄埔七、八百人的学生为基干扩充为校军、党军,亦不过数千之众,而能打倒十倍百倍于我的军阀。这当然不是出之偶然;亦就是说有 总理的三民主义,革命的思想,灌输在每一革命青年的脑海,激发了革命的情緖;造成了革命怒潮的澎湃。同时校长 蒋公谆谆的诱导,耳提面命,正所谓:「明耻敎战」,才茁壮了蓬勃灿烂的革命之花。我黄埔军校师生,无不

共26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