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会志共返回17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建立方之学刍言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36期  作者:唐祖培 出版时间:1975-07-10
    关键字: 方志

    周礼春官有五史: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各有职掌;『四方之』,则外史职掌之一也。『』为记识事物,谓若晋乘、楚梼杌、鲁春秋。方与国史,名异而实同,皆本于春秋,由此可知矣。杜预序左氏春秋,曰:『韩宣子适鲁,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今乃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韩子所见,盖周之旧典礼经也。周德既衰,官失其守,上之人,不能春秋昭明,赴告策书,诸所记注,多违旧章。仲尼因鲁史策书成文,考其眞伪,而其典礼,上以遵周公之遗制,下以明将

  • 文章青田歷代災害略記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15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79-02-01
    关键字: 灾害 方志

    —摘录雍正版「处州府」:唐高宗,总章二年六月(时公元六五〇年),靑田海溢至县治,漂官民庐舍,溺死人口无算。唐则天,神功元年(时公元六九七年),水坏民居七百余家,靑田大水,坊郭庐舍荡尽。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八月(时公元一一四二年),丽水、靑田大水,平地八丈,民居皆湮没,溺死三千余人。宋孝宗,乾道元年八月(时公元一一六五年),靑田海溢至县治,溺死者甚众。九月旱灾。元成宗,大德九年六月(时公元一三〇五年),丽水、靑田水发自缙云,漂荡庐舍,溺死数百人。明成祖

  • 文章台湾公藏方河南省区增订联合目录(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3期  作者:國立中央圖書舘 出版时间:1982-03-30
    关键字: 方志 县志 目录

    怀庆府 十三卷二册 明刘泾等纂修 明嘉靖丙寅(四十五年)刋本(附图)中图新修怀庆府 三十二卷首二卷图经一卷 淸唐侍陛修 洪亮吉等纂 淸乾隆五十四年刋本 故宫 史语 史政附:学生书局方丛刋一五三号影印本河内县 五卷 淸李橒等修萧家蕙等纂 淸康熙三十 二年刋本 故宫附:今名沁阳县河内县 三十六卷 淸袁通修方履籛纂 淸道光五年 刋本 史语 内政 史政附:成文出版社中国方华北地方四七五号影印本济源县 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淸萧应植等修沈樗庄 等纂 淸

  • 文章增修彰明县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4期  作者:韓樹屛 出版时间:1972-02-01
    关键字: 彰明 县志

    之为言识也,贤者识大,不贤者识小,道统相传,已有然矣。县者,所以识一县之风土人情,山川草木,以及嘉言懿行,与夫忠孝节义之可以传后世者也。屛本无所识,亦何敢言修。惟是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彰明虽小邑,然自唐宋以来,代出伟人,其间声名文物,蒸蒸日上,惜县一书,尙从略焉。屛于辛未春,调篆彰邑,行将赴任,谒见鄕先达牛雪樵先生,谆谆以县为属,曰彰明吾旧治也,民风浑朴,士习诚悫,惟县一书,尙未观成,二十余年中心耿耿。前任何恺棠明府,已成

  • 文章霑化縣簡介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4卷 第4期  作者:高宗愷  出版时间:1979-03-20
    关键字: 方志 沾化

    一、沿革县(注)云:「霑化为县自金始。」取义于汉龚遂为渤海太守「海滨居民复霑圣化」之意。以前:「秦棣齐郡;」「汉为千乘郡湿沃县地;」「晋为乐陵国湿沃县地;」「南宋、北魏为乐陵郡地;」「淸为渤海平原郡蒲台将陵县地;」「唐为棣州渤海县之招安鎭;」「宋为滨州招安县」宋仁宗庆历三年升招安鎭为县;神宗熙寗六年仍省为鎭;元丰二年复置为县。「金,明昌六年更招安为霑化,始筑城。」元,明,淸,中华民国,相沿为霑化县。注:本县县在台出版者有两种:一为淸光緖间修民国二十年

  • 文章江苏各县市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 第5期  出版时间:1967-11-30
    关键字: 縣市

    (四)吳縣『沿革』 禹貢揚州之域,周泰伯邑,春秋吳國都,秦置吳縣,爲會稽郡治。漢爲荆國,旋改吳國,後漢於漢置吳郡,梁陳爲吳州治,隨改名蘇州,唐析東北境置長州縣,爲江南道蘇州治,宋平江府、元置平江路、明淸蘇州府,皆以此爲治。淸雍正間,析東南境置元和縣,爲江蘇省會,巡撫駐之。民國廢府,併長元兩縣及太湖、靖湖二廳稱吳縣,有吳門、姑蘇、金閶、鴻城、茂苑、平江諸別稱。姑蘇得名於西南境之姑蘇山。金閶以閶門外金閶亭而名,鴻城爲越王城,在婁門外,茂苑即長洲苑,左思吳都賦...

  • 文章景印黄县后记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4卷 第2期  作者:鄭恒萃  出版时间:1988-09-20
    关键字: 方志 黄县

    吾邑为古靑州海嵎莱夷之域,禹书称为莱人作牧之地,周之春秋为莱子国,后并于齐,秦为齐郡东鄙;汉为黄县,始见于汉书,隶属于靑州部东莱郡。尔后疆域隶属,屡有更易,迄于民国,而黄县之名依旧。位居于山东半岛北端,莱州湾之南,面山负海,地狭民稠,民多远适京师,险涉重洋;因经营商业,贸有迁无而致富,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皆有黄人之履迹焉。近闻中共调整山东省之行政区,黄县之名已亡,迁治于境内滨海之龙口市矣。县之有,犹国之有史,族之有谱,其为文献足征则一也。黄县之

  • 文章江苏各县市略(八)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3卷 第8期  出版时间:1971-08-16
    关键字: 无锡 方志

    常熟縣沿革:漢吳縣之虞鄕,三國吳置虞農都尉,晉置海虞縣,東晉又分毗陵置南沙縣,南朝梁析置常熟縣。隋省海虞入常熟,治南沙城,在今治西北,屬揚州吳郡,唐徙海虞城,在今縣東,屬江南道蘇州,五代因之,宋移今治,屬平江府。元升爲州,屬平江路。明初復爲縣,淸雍正間,析東境置昭文縣,俱屬蘇州府。民國併昭文入常熟,初隸蘇常道,後爲第三行政區,別稱虞山,又稱琴川,取名於山水也。疆域:東界太倉縣,南界吳縣,西界江陰無錫二縣,北隔大江對南通縣。東西距五十四公里,南北距五十一公...

  • 文章江苏各县市略(十)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3卷 第9期  出版时间:1971-09-16
    关键字: 方志 江苏

    江陰縣沿革秦曁陽鄕,漢爲毗陵縣地,晉以暨陽鄕併入,分無錫縣地置暨陽縣,故治在治東四十里莫城鄕。梁廢暨陽縣,置江陰郡,徙治君山之陽,又分蘭陵地置江陰縣爲郡治,唐以縣置暨州,旋廢州,南唐置江陰軍,宋廢軍而復置,元升爲江陰路,後改州,明初曰連洋州,後改江陰州,又改爲江陰縣,淸時屬常州府,別稱澄江,以北門外有澄江河而得名。民初屬蘇常道,北伐後隸第一行政區。疆域東界常熟縣,南界無錫縣,西界武進縣,北隔大江對靖江縣境。東西距八十四公里,南北距三十六公里,面積一百六十...

  • 文章湖北通(九)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6期  作者:本刊資料室  出版时间:1970-07-10
    关键字: 方志 湖北通志

    为庐陵王咨议参军建武四年薨高祖即位追封永阳郡王子伯游嗣梁书本传南郡王大连 太宗简文帝子大宝元年封邑二千户二年秋为候景所害梁书太宗十一王传安陆王大春 太宗子大宝元年封邑二千户二年秋遇害同上 案传始兴王憺少子晔初本书宗室封安陆侯后改上黄也新兴王大庄 太宗子大宝元年封邑二千户二年秋遇害同上西阳王大钧 太宗子大宝元年封邑二千户二年秋遇害同上武宁王大威 太宗子大宝元年封邑二千户二年秋遇害同上案淸一统梁武宁郡治在荆门州又案简文诸子有江夏王大款宜都王大封大宝元年同奔

共1715条记录 1/17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