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优点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論大埔婦女之特色與缺點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期  作者:何壽朋 出版时间:1966-06-10
    关键字: 大埔女性 勤劳勤俭 优点 缺点

    今日言敎育者必以改良進種,必自開女學始。中國二千年女學不修,女權不振,婦女之墮落於壓制中,較男子尤甚,近海內有識之士,稍稍萌芽言女學矣,顧吾謂欲興婦女之敎育,必先考察婦女之特色與其缺點,而後可施其下手方略。吾埔人也,請先論大埔婦女。大埔僻處山谷,可耕之地絕少,凡生斯長斯者,非手胼足胝,終歲勤劬不能自給,而一切勞苦之事,責成婦女,庭除之洒掃,井灶之汲爨,無不於婦女是賴也。猪雞之蓄養,蔬菜之栽植,無不於婦女是期也。其他春耕秋穫,晝茅宵綯,亦無不於婦女是肩。而...

  • 文章「嶺南近代畫人傳略」介言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8卷 第1期  作者:潘兆賢 出版时间:1988-03-30
    关键字: 《岭南近代画人传略》 介言 传略优点

    非郑翁春霆莫属也。其笔下之言,信而有征,兹将该传之优点胪略如下:㈠对画人之出身、背景、习艺过程、创作风格、成功要素、务求详尽。篇末附以「论曰」,再以主见及扼要之文字,对画人作一总评,深中肯綮,加深读者之了解。㈡每画人均附相片、作品,尤可贵者,将画人之「签名式」放大,俾供读者辨认。盖时下狡商辄以膺品图利,对印鉴乱眞,易如反掌,是科技进步使然也。独签署之笔迹最难摹拟,郑氏用「签名式」方便读者对画品之考证,居功不鲜。㈢郑氏文笔典雅,读之如飮醰醰美酒,虽云画传

  • 文章岢嵐莜麵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5期  作者:高崇禮  出版时间:1985-01-01
    关键字: 岢岚莜面 相关概述 优点与好处 种类及做法

    本刊第十期所載續光淸先生晉北的莜麥麵一篇大文中,把莜麥的考究、產地、種植,以及莜麥麵的營養價値、食用方法等,敍述的詳盡無遺,非常欽佩。個人是岢嵐縣人,自幼吃莜麵長大,而且在抗戰期間,勝利以後,把晉西晉北各縣的產莜麥地區,差不多統統走過,我感到那一縣的筱麵,都不如岢嵐的莜麵好。這並非主觀觀念使然,實在岢嵐莜麵,比較白淨,吃在嘴裏不但味香,還很有精氣,不像各地莜麵顏色灰黃,吃起來稀稀鬆鬆沒有勁兒。尤其莊稼戶自己吃的莜麵,又比市面上磨坊的麵更好。因爲莊稼人自己...

  • 文章三晉人文精神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1期  作者:徐崇芳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三晋文化 传统精神 优点与不足 历史例证

    比较保守。凡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愿改变,舍不得抛弃,仍安于现状。周宋康《分省地志——山西》说:山西人“偏在滞涩”。《大中华山西地理也》批评:山西人“各重保守,各执成见”。二、机敏灵巧不足,比较迟钝。鲁迅在《北人与南人》一文中说:“北人的优点是厚重,南人的优点是机灵。但厚重之弊也愚,机灵之弊也狡。”在北人的优缺点中,山西是比较明显的。其实,早一千多的《隋书地理》就说晋人“不甚机巧”。三、固守鄕土,不尙流动。山西人宁可过著糠菜半年粮的贫困生活,也决不外出谋生

  • 文章漫談國畫藝術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5期  作者:周子豐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国画艺术 发展历史 内涵优点 题材分类 国画六法

    鸟画家恽南田以写生画法独标新意;石涛、八大、石溪、渐江等四僧,及郑板桥等扬州八怪,以简率超逸画风另辟蹊径,启导后学不浅。淸亡民国肇建,至今数十年来,因受时代文明与欧风西画之影响,而使国画界产生蓬勃生机,出现诸多新奇画派:如吴昌硕、齐白石之金石派,高奇峯、高剑父之折衷派,刘海粟、徐悲鸿之还原派,以及目前倡行之现代画派等,层出不穷纷纷林立;如此众流汇集滋长发展,将继唐代以后又一兴盛时期焉。㈡国画内涵我们中国传统绘画,不仅具备有形的外在美,更具有深厚的三项内涵优点,分述于

  • 文章洞天福地談窑洞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1期  作者:朱桂 出版时间:1984-02-01
    关键字: 窑洞 风土习俗 黄土高原 窑洞形式 窑洞优点

    开一井形垂直圆洞,直通上,平常日子,搭一活动梯子,供人上下。一遇急难,全家人登上高后,撤去活梯,用巨石堵住洞口,便万无一失,怕只怕敌人从悬崖上吊下柴火来用烟薰。还有一种「箍」,在没有悬崖修明,又因地势低显不能挖地坑的地方。就是火砖或「糊基」(没有经过焙烧的土坯),在平地上砌成的洞,就像烧砖瓦的一样,因为外壁比一般房屋厚,比一般房屋更能避暑御寒。洞有许多显明的优点:第一:保温隔热——土最大的优点,就是冬暖夏凉。据实际测试,每年阳历四月份和十月份,内的温湿度

  • 文章石碧(客家)擂茶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21期  作者:雷風迅 陳儀財  出版时间:2001-02-01
    关键字: 古代茶艺文明象征 唐末宋初传入 茶料选用 泡制方法 优点功效

    在祖國博大精湛的茶藝中,「擂茶」是一枝獨秀的奇葩,它源於中原,盛於長江中下游,至今仍流傳於閩、粵、贛、台客家人的居住區。寧化石碧,位處閩贛邊陲,乃是客家的祖籍地,石碧「擂茶」雖隨時代進化有所發展,仍然保留原先的風味,是古代茶藝文明象徵。客家祖籍地寧化石碧「擂茶」於唐末宋初,隨客家先民第二次大遷徙而傳入。此後,代代相傳,興盛不衰。石碧「擂茶」茶料的選用獨特,茶葉是摘取老茶樹葉或淮山葉,經洗淨燜煮、發酵,然後晒干儲藏備用。加用藥草也隨季節氣候不同而變換。春夏...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