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日共返回5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溫州蜜柑傳奇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1卷 第1期  作者:張永壩  出版时间:2005-02-01
    关键字: 温州 蜜柑 中日友好 品种改良

    当你驾着舴艋小舟,漫游在温瑞一带塘河时,放眼一望,两岸田野丛丛绿树,累累黄果,好一幅优美的柑园丰收图。这时,不禁令人想起叶适的《西山》:「对面吴桥港,西山第一家。有林皆橘树,无水不荷花。」当然,现在除了瓯柑外,还大量种植温州蜜柑。温州蜜柑的身世很奇特,它虽以「温州」命名,但温州并不是它诞生的地方,而是祖籍地。当然与温州不无关系,因为温州蜜柑源于瓯柑。它给后世留下一段中日友好文化交流的佳话。十五世纪初,日本有一位名叫智惠的高僧,到我国天台国清寺进修以后

  • 文章變色的黒水白山(四)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5卷 第1期  作者:高士嘉 出版时间:1984-08-01
    关键字: 哈尔滨 松花江 中日战争

    沈阳、吉林各拥有高耸入云的哥德式天主敎堂。帝俄的东正敎敎士随「恰克图条约」(一七二七)之订立,由此边城进入东北传敎。一八九九年在哈埠建立了第一座敎堂(见揷图一的背景),以后陆续兴建了十七所之多。传敎常与帝国主义携手同行。中日战争,淸廷败绩,日本欲独呑辽东半岛,俄德法三国干涉,日本被迫吐出,俄人乘机取得东淸铁路敷设权,兴筑路同时,在哈埠松花江南岸购入大批土地,模倣莫斯科,兴建新市街。一九〇三中东(东清另名)铁路通车,哈尔滨立于枢纽地位。西向越满洲里与

  • 文章從 國父「人能盡其才」論敎育改進之道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6卷 第1期  作者:韓廷一  出版时间:1996-03-31
    关键字: 孙中山 教育 《上李鸿章陈救国大计书》 中日甲午战争 中日对比

    高压政治的产物,因为「不入考场便入训场」),竞相钻入故纸堆中讨生活;于是讲文治而轻武功,谈心性而远现实,舍人事而取考据。二、富强之本端在敎育光緖二十年甲午(一八九四)一月,朝鲜农民暴动,以「除暴救民」为口号,揭橥「斥倭洋倡正义」,展开有组织大规模之反抗运动,农民、儒生、地方官吏多参与其事,是为「东学党之乱」—亦即中日甲午战争的导火线。是时,孙中山先生正在宁静的翠亨村撰述「上李鸿章陈救国大计书」。二月,他将广州东西药局的医务委托尹文楷医师,事务委托陈少白[2

  • 文章清朝外交家中的書畫名家何如璋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0期  作者:郭而康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何如璋 人物事略 书画作品 中日外交 中日友好关系

    何如璋,字子峨(一八三八至一八九一),大埔县湖寮鎭双坑村人。咸丰十一年(一八六一年)中举,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光绪三年(一八七七年)为翰林院侍讲学土,并授为我国首任日本公使,时年三十七岁。何如璋出使日本不辱使命,不负国人期望,是「一位满怀爱国热忱的正直官员,一位在外交方面很有战略眼光的驻日公使,一位开明、进步、努力学习世界先进事物的新型士大夫。」(孙州大学历史系教授俞政语)但其以丹青传情,翰墨联谊,促进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事实却

  • 文章小眼睛的美人

    来源期刊:《蕭縣文献》 第1期  作者:趙淑敏  出版时间:1984-02-01
    关键字: 中日关系 抗日战争 迫矢熊雄

    份沟通。不过我已完全能领会你,你们战友会的笃诚。你给我的信上曾经说过,中国军人的战斗力是不容怀疑的,也是肯于战斗的,那些汚蔑中国军队在对日抗战中不曾尽力,是一种荒谬的歪曲。以你一个从九一八事变就被征调入营参与战争的军员的说法,当然是最好的见证。到你成的战败的中尉,身不由己,历经过许多有名的战役,而以衡阳攻防战为记忆的高潮。中日两军相峙了四十九天,衡阳仍然城破,但是所有的「你们」都把当时对阵的中国军士视为最値得尊敬的人。近年来你们桧部队的旧友,矢志要找到

  • 文章先總統蔣公與田中義一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2期  作者:席涵靜 出版时间:2013-07-01
    关键字: 蒋介石 田中义一 中日关系 北伐 田中奏折

    先总统蒋公生平大事纪》:「民国十六(一九二七)年九月廿八日,公自沪东渡日本;十月,公在日本硏究日本对华政策。十一月,公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会谈,吿以中日两国相处之道。十一月十日,公自日本返国。」(辞源后附录)。《蒋总统革命报国大事纪要》:(民国)十六(丁卯、公元一九二七年),公四十一岁。所记蒋公赴日访问事与(生平大事记)全同。详见总统蒋公哀思实录《领袖精神、万古常新》。(中央日报刊行)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八九页:「一九二七年辞职(辞

  • 文章徐福東渡啓航地尋踪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9期  作者:余仁傑 出版时间:1995-09-10
    关键字: 徐福 徐福东渡 中日传说 蓬莱仙山

    徐福,这位「史记」中记载的传奇式人物,在中日两国的民间可谓家喩户晓。他是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徐福东渡日本的传说,成了中日两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友好交往的起点。今天有许多日本友人都称自己是随徐福东渡日本的秦人后裔,如前首相羽田孜就曾对中国记者说过自己的祖先是「随徐福一起东渡日本的,我们家有一套完整的家谱可查……在日语中,秦与羽田的发音相同」,云云。日本发现登陆地据史籍记载,徐福又名徐阜,出生于战国时代的齐国。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二一〇年),秦始皇嬴政第五次

  • 文章中日关系的硏究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8期  作者:健廬  出版时间:1972-06-01
    关键字: 中日关系 研究 主旨 写作经过 对日态度

    民国二十五年一月,我在南京创办中心评论的同时,开始作中日关系的硏究。二十六年三月,「一九三六年之中日关系」一书完成,五月,由正中书局出版。我写这本书的主旨,在自序里曾有如下的说明:「自九一八事变发生以还,中日关系之恶化,可谓达于极点。今后究将如何演变,不独为我国家民族之生死存亡所切关,实亦日本国运荣枯之所系。而于世界大局,亦有重大影响。此理至显,勿俟赘言。「数年以来,我全国同胞,感国难日亟,均一致奋起,作救亡图存之奋斗。对于中日关系之硏究,亦盛极一时

  • 文章櫻花的聯想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4期  作者:袁作 出版时间:2006-05-01
    关键字: 樱花 石钟山 中日友好 郭沫若 往事回忆

    湖口 袁作在旅游名胜江西湖口石钟山船厅傍,有一棵樱花树,淡红色的花朵,招惹著游客们的瞩目,这棵樱花树,是一九八二年三月,中日友好访华团京洛会染井吉野种植的。它象征著中日人民的友谊,也消除了我童年时憎恨日本人的烙印。一九三八年,日寇侵占我的家鄕,奸滛烧杀,无所不为。一天,时近中午,日军突然向我村炮击,轰隆隆的炮声,震耳欲聋。数十发炮弹在我村周围和房屋上爆炸。我年仅十六岁的哥哥,刚从山上砍柴回家,就被一颗罪恶的炮弹,夺去了生命。我妈妈哭得死去活来,痛不欲生

  • 文章汀溪古窯

    来源期刊:《同安》 第31期  作者:會訊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0-03-01
    关键字: 珠光青瓷 产自汀溪 窑址发掘 宋元外销 中日友好

    在日本出土的鐮倉時代青瓷標本中,有一種瓷器被陶瓷硏究者命名爲「珠光青瓷」,這是日本茶祖珠光喜用此類瓷碗飮茶而得名。珠光瓷碗的特色是:釉爲淡褐黃色,底足無釉,器外刻有直線紋或放射線紋,器內刻卷草紋間以篾點紋,碗底壓一個圓圈,圈內有的印有陰雙魚或屈曲前肢的小鹿圖案。根據陶瓷專家的考究,這種「珠光瓷」是福建同安汀溪古窯的產品。民國六十八年初,香港中文大學古瓷硏究者數人,到汀溪古窯址實地考察,他們從堆積如山的碎瓷片中,找到多種類型的珠光瓷殘片。這類瓷器的胎骨釉色...

共53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