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学同学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谈海城同泽中学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邱玉欽 出版时间:1978-08-01
    关键字: 海城 同泽中学 玉皇山 东北沦陷 来台同学

    在台湾老一辈的东北人士,我想都知道沈阳有两所同泽中学,一所是女子同泽在城内;一所是男同泽在城外小河沿。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海城县也有一所同泽中学,因为我曾经在那里就读,颇多怀念与感慨,所以来谈一谈海城同泽中学。海城是张雨帅的故鄕,大帅去世后少帅汉卿先生即想在故鄕再建一所中学,一方面提倡敎育;一方面造福鄕梓,就在民国十七年捐资购置县城东南玉皇山前良田二百七十亩鸠工兴建美仑美奂的大楼四所。(两所宿舍两所敎室)大礼堂一所,敎师新村一所,年余竣工。于民国十八年暑期

  • 文章抗战时我就读的中学历程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6期  作者:羅光煥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湖北省立联合中学 同学

    另一所为湖北省联合中学谷城分校,由原省立襄阳第十五中学为班底,设于谷城盛家坑,黄继忠任分校主任。陈主席自兼校长,并致全省父老书,说明建校之原由,让子弟们能安心的前往就读。当时的我,正就读于枣阳杨垱小学六年级上学期。大姐夫袭安民、表兄杨永和及二哥光瑞都已登记入学。二哥在盛家坑写信给家父,报告了学校读书的情形;家父本有意在我小学毕业后,送去县城当相公(学习做生意之意),经二哥来信的鼓励,乃欣然赞同前去就读。于是即与同班同学孙文瀛及学长张兴安,还有光勋弟共四人,请

  • 文章河南省战区中学作育英才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6期  作者:黄務成 出版时间:1980-06-25
    关键字: 河南省战区中学 求学往事 同学情

    光阴过得眞快,转瞬将近四十个寒暑了,在抗日战争期间,我们这群离鄕背井的游子,辗转自沦陷区来到诸葛亮故居的南阳——河南省战区中学求学,接受豫籍老敎育家,现任立法委员杜希夷字华谷校长的敎导,于漫天烽火中弦歌不辍,眞是难能可贵!「战中」的诞生,已去世湘籍立法委员,时任职河南敎育厅厅长鲁公荡平功不可没,「战中」在多难兴邦抗战军兴中成长,首任校长乃鲁氏兼任,鲁公系留法的,专攻音乐,对音乐造诣精湛,由他作曲编制的有「早歌」、「晚歌」多只,非常有意义,而又动听,在战时

  • 文章悠悠韩江水 翩翩翰墨情 记「麻中同学」亮相鹏城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4期  作者:長鳴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同学聚会 大麻中学 书画艺展 周长忽 乡情乡谊

    五十年代的麻中校友泰国的刘助桥、钟爱祥,香港的廖奕龙、广州的何洵里,佛山的丘庆生、深圳的邓拱华等四十余位同学均飞车云集。继六年前周长忽在该馆办展时一样,一方面捧场祝贺,另方面雅聚叙旧。这次到的多是五九、六零届的校友,不少是半个世纪未见的,一见面,彼此一副笑脸,四目相对,努力在搜寻中学时期的记忆,把名字与那纯真的面谱对号,最后一拍手掌,紧紧的握手,大笑一声,「呵,对啦,是您…」那份童真呈现在各自的脸上,刹时增添的皱纹是欢欣的,不是那沧桑岁月留下的烙印。而是

  • 文章灌中同学台北聚会 满心欢喜一堂温馨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3期  作者:董福蔭  出版时间:2001-09-01
    关键字: 灌云中学 同学聚会 故乡风貌

    就读这全县唯一的中学,知道读书不容易,大家勤奋学习,相互切磋,其乐融融。就在学期末考试前几天,我病倒了,使我又辍学了。民国三十六年秋天,正式考上灌中,这是我在灌中的第三度一年级!値得一提得是校长朱仲琴,公称朱大先生,兼代本班公民课,他是一位博学多闻的敎育家,是一位精通诗词歌赋的大诗人。他上课从不带课本敎材,但却把课程讲述得活灵活现,讲课时还经常穿揷一些笑料,让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没有人会在课堂上打瞌睡,因此深获同学敬仰,至今大家还怀念他。民国三十七年暑假

  • 文章同仁中学 上海同学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2期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同仁中学 上海同学录 通讯补充和变更

    2002.5《同学录》中通讯处补充和变更无变动项目不列入

  • 文章漫談灌中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9卷 第4期  作者:李鐵肩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灌云县中学 学校历史 著名校长 旅台同学会

    烽烟又起,灌中许多同学又在台湾聚会,眞是他鄕遇故知,昔日同学,再见面更加亲切。因此成立了灌中旅台同学会。三十四年以后的灌中校长,有朱仲琴、孙佳讯、孙逸民、辛子屛、孙荻秋、苑燕宾、祝景祥、孟庆礼等。四十二年(一九五三),灌中更名为板浦初中。四十七年(一九五八),改建为完全中学,更名为灌云板浦中学,亦曾设师范科,发展为二十六班,有学生一千四百余人,共培养毕业生二万人左右。现在台湾有个灌中同学会,在台的同学可不少啊!大概分为抗战前灌中同学,现龄都在八十岁左右

  • 文章談戰時山西第三聨中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6期  作者:桑道之 出版时间:2005-07-01
    关键字: 战时学校 第三联合中学校 《同学录》 人员名单

    二〇〇三年,笔者在山西临汾市百汇古玩市场,购得一本民国三十六年印制的,山西省立第三联合中学校《同学录》。封面图案为锚形校徽,由TSMC四个字母拼成,构图精巧别致。大三十二开本,道林纸石印,五十页双面印刷,全校历届师生员工尽录其中。三联中是民国三十一年八月,日寇侵占山西同蒲铁路沿线大片地盘后,山西省府设于晋西南蒲县东胜山(柏山寺)的战时学校。日本投降后该校迁洪洞县,一九四九年转迁临汾,与省立五联中共用鼓楼西现临汾一中校址,至民国三十七年五月结束。《同学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