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国思想共返回2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認識卜筮及讀易經的問題——知天補天 天人合一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7期  作者:王谷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中国思想 周易 孔子 易学问题 入门书籍

    重要著述,故对读易的方法及其中要义,尙觉能把握其一、二,今略陈述其梗槪:㈠卜筮问题:有人说易理之能否存在,全视卜筮之能否剔除,可谓一针见血。然须知卜筮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独的问题,卜筮与堪舆(如阳宅阴宅之类),相法子平遁甲,及其他类似卜筮之学说,为同一性质,故此类学问,实与唯心唯物及「自由」问题等之重大问题,有密切的关联。如用西洋此等名辞意义来观察,则以上所举的中国学术,倶系一种唯物论,且不仅此,即道法、阴阳各家学说,亦无不相同。然中国思想中,实无此等心物对待

  • 文章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92期  作者:高立 出版时间:1978-04-02
    关键字: 思想文化 中国传统 儒道思想 理学 思想文化史

    中华民族的先圣先贤,对人性的发挥,道德的宏扬,可谓精湛完备,世界上没有那一民族,那一国可以及得上的。我国自黄帝史臣苍颉造字后,中国的文化,经四千余年的镕铸,我国文字即被国人所公用,以孔子为中心的文化传统和人伦道德,更认为是立国的精神。我国的尧典、舜典、禹贡、周礼、以及孔子所著述的春秋、大学、中庸、礼运、论语、无一不是政治伦理敎育人文思想的精要,即秦代的诸子百家之说,汉隋宋的伦理说、唐代的原道和复性说,明代的致良知,多以孔子为中心,故孔子实乃继往开来的圣师

  • 文章谷纪常先生与中国宪兵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13期  作者:劉煒 出版时间:1988-01-01
    关键字: 谷正伦 中国宪兵 发展历史 治军思想 服务精神

    按:正鼎先生前函送紀常先生哀思錄中載有本文,以其對我國憲兵之創建闡述綦詳,爰予選刋。附原函影件。

  • 文章山水畫的內涵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范伯洪  出版时间:1983-10-15
    关键字: 中国绘画 山水画 自然思想

    发展成为山水画。中国绘画,一脉相传,承受着儒家、道家的思想,有渊深静穆的含蓄,天人合一、遨游尘外的洒落,深深影响中国山水画,形成独特的风格,千百年来领导着中国绘画—一支代表的主流。山水画因自然思想的兴起,时日邅迍,乃至发扬光大。千百年来历代画人淬炼凝铸,成为中国艺术殿堂中的瓌寳。近代由于在民族文化固有的基础上,吸收了西画的长处,形成新颖的趣味,是山水画转变的契机,传统为体,维新是尙,逐渐发展,在这大前提之下,必能蕴化未来,创造无限的美景。中国人对事物的观察

  • 文章領袖·慈父·嚴師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8卷 第12期  作者:蔣經國  出版时间:1976-12-06
    关键字: 领袖 慈父 严师 中国国民党 军事思想体系

    但是世人不能不注意到,建立和平的伦理行为」,不仅是我们 领袖五十多年来的建军思想,而且是国民革命彻始彻终的目标。吴经熊先生推崇 领袖是一位爱好和平的军事家,他说「大家都知道, 蒋总统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他的军事策略的才能,在近代中国可以说没有第二人,但令人惊叹的,他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和平的爱好者。」细细剪绎起来,吴先生这一看法是有其背景的。民国九年,朱执信先生殉难, 国父伤感之余,寄书 领袖说「执信忽然殂折,使我如失左右手,计吾党中知兵事,而又能肝胆照人者

  • 文章经学与中国文化(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6期  作者:劉雨民 出版时间:1988-06-30
    关键字: 经学 中国文化 人本思想 伦理

    之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实得力于中国若干物质发明,擧其著者如罗盘、火药、钞票、算盘,而造纸及活字版印刷术尤其重要。再则十七、八世纪之所谓启蒙运动理性时代者,亦实得力于中国儒家思想之启发,以为其精神之来源,此亦为我经学光芒之远被也。三、伦理本位中国政治以伦理为基础,政治哲学与伦理哲学相结合。以修明人与人之关系,以修身为本,推而达于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治。其间有分子对团体之关系,分子与分子间相互之关系。亦即人对于家庭、邻里、社会、国家与世界人类各应如何?阐明其各种

  • 文章经学与中国文化(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8期  作者:劉雨民 出版时间:1988-08-30
    关键字: 经学 中国文化 理性 思想传承

    政治思想史,以及两汉、魏、晋、六朝、唐、宋、明、清历代学术思想之演变,在在均与经学直接或间接发生影响与关系,故治经学,必须在史学上略具基础,复进而言经学与哲学,哲学范围,至为广博,中国立国悠久,文化先进,硕彦代有其人,理智每多阐发。易经自孔子作系辞,重在庸言庸行,已成哲理之学。周秦之际,世变正亟,人才亦应运而生,无不殚精竭虑,探奇显幽,发隐抉微,创获独多,汉魏而降,佛教西来,老庄之学与之抗衡。激荡观摩,顿呈异彩,下迨李唐,玄奘远适天竺,究音训之原,穷法相之奥,释氏

  • 文章中国传统文化中之师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10期  作者:錢穆 出版时间:1986-10-30
    关键字: 中国传统 传统文化 自然思想 人文思想 师道 中西文化

    阴阳五行足以尽之。西方科学所硏究,其大体范围,亦无逃于此矣。君亲师则属人文方面。人类乃天地间有生物之一,但不能脱离其他有生无生以为生。人必与万物俱生,又必群居为生。君者群也,人类之群居为生则必有君。群有大小,斯为之君者必有大小。中国自古即为一封建政体,于诸侯分疆列土之上,其最高位为天子。统治诸侯,共成一体。自三皇五帝,下迄夏商周三代,已历两千五百年之久。秦始皇统一中国,改封建政体为郡县,中国乃始成为一大一统国家。在上惟一天子,其下更无列国诸侯之分封,故其自称

  • 文章河南二程子淺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4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09-10-01
    关键字: 蔡元培 二程子 中国伦理史》 儒家思想 理学研究

    前言蔡元培《中国伦理史》说:「吾族建国以来,以家庭为模型,以一族文化同化异族,故一国如一家也。」又说:「唐虞三代思想萌芽,人文心理以家长制,发展为敬天畏命之观念,之后儒家、道家、农家、墨家、法家兴起,洎乎周代,人类之公性,不仅体魄快乐自餍,恒欲求精神之幸福,周公制礼作乐,孔子兼采尧舜禹汤之古义,推本性道,以励志士,先制恒产,乃教凡民。以礼节奢,以乐易俗,公德私德上承政府下依民心,天人之间恭敬祭祀不言鬼怪。」儒家思想至汉董仲舒渐为正统,惟汉末至魏晋,经学

  • 文章周公与中国文化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15期  作者:錢穆 出版时间:1980-12-01
    关键字: 周公 中国文化 史料记载 思想文化 中庸

    中国文化,以儒学为其主要之骨干,此义尽人皆知。然传统儒学本身,乃有一重大转变,即在唐以前,每以周公与孔子并尊,而自宋以后,则以孟子与孔子并尊是也。此一转变,实有其内在甚深之涵义,而周公之为人与其为学,实当重为之深细阃发,此亦研讨中国儒学与中国文化关系一主要题目也。中国儒学传统,若以近代语扼要说之,实可谓其抱有一种人文的历史观,此不失为儒学传统一中心主要之观点。孟子言知人论世,以一圣人之作,代表一时代之光明,所谓五百年必有王者兴,此即人文的历史观中一

共27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