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两岸探亲共返回10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老兵心語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13期  作者:榮培書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老兵 回忆追思 诗词 两岸探亲

    国父革命建中华,总统继承振家邦,率领孤军渡东海,台湾一住数十年,矢志整军回大陆,可是美梦总难圆,青年子弟退伍后,建设台湾成故乡,政府又能施德政,两岸探亲往返忙。荣家外住均随意,每月还给零用钱,一家温饱能维持,生活清苦不用烦,配住眷舍可遮雨,年久失修难避寒,每逢选举谈改建,选后仍是梦一场,解甲本应归田去,故乡家产被分光,无奈仍在宝岛住,转眼又是五十年,两鬓斑白无所事,闲聊漫步渡时光。

  • 文章探亲纪异(90-1)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90期  作者:王忠順  出版时间:1989-01-10
    关键字: 返乡 探亲 两岸交流

    前言:我首先要说明的有三点:第一,我离开家鄕如果说从抗战时民国二十九年算起,将近五十年(其间或回过家两次)。假若从胜利后三十六年起算,而实际离开家,只有四十一年了,以后再也没有踏过家的大门。第二,我能活到今天,完全是靠自己一颗爱心和信心支持着。尽管我没有做错什么坏事情,以及家里是贫农阶级,然而如果与家人联络的,可能带给家人无尽的灾难,从这次探亲知道,我的判断是非常正确的。据大哥说:「你如果早在十多年前写信回家的话,那么家人整个都惨了!(我是七十二年开始与

  • 文章亲情两岸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6卷 第1期  作者:林美忠 出版时间:1990-02-01
    关键字: 探亲 亲情 两岸交流

    台湾的,擧目无亲,语言不通,再加上「身分可疑」,相依为命的苏黄金母子在大陆的日子当然不好过。凭著超乎一般妇人的能耐,她熬过了四十年,也练就她与台湾妇女完全不同的「气质」,包括那种无形的「警戒性」,与外人聊天必须三思而后囘答,而对官方人员的任何礼貌性拜访或安排,甚至长寿俱乐部会员旅游等,她都十分谨愼。七十五年间,住永嘉县的苏黄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和在台家人取得连络,经两岸的子孙全力奔走,她终于七十六年初,由香港囘到头城故乡。这时,先生苏忠仪塜木已拱,换来满堂

  • 文章吴老的船 打通两岸直航血脉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30卷 第6期  作者:葛鳳章 吳鼎仁  出版时间:2014-12-01
    关键字: 两岸直航 温州 两岸三通 台湾探亲

    【编启】台北直航大陆飞机往来空中航程最短的是到温州,而每天两岸各地城市来回直飞班机更是数不胜数,海运直航也是方便得很,提振了两岸经济、活络了两岸观光旅游、增进亲情,但是这些方便其实是前人种树结的善果。由以下两篇文章可看出前人种树的勇气、魄力、辛劳和不计成本,为的只是心存善念要一解同胞的思乡。最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件事上:为在台同胞努力一圆回乡梦的,又是我们温州的耆老;本会吴常务理事寿松先生,这一段我从未听会中长辈提过,更别说出自谦冲的吴伯伯之口,而是在网

  • 文章少小離家老大還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7卷 第4期  作者:李崇儒  出版时间:1991-08-10
    关键字: 海峡两岸 探亲 亲情 回忆

    哺育自己成长的飞云江怀抱里。海峡两岸这条海陆空组成的道路,飞机祇需一个小时,轮船只用十几个小时,而我的大哥几乎天天在走,却走了整整四十三个年头,尽管他这一趟,留给我们的仍是无限的留恋和无尽的相思!但我相信大哥下一次回乡省亲,决不会再走四十三年,也许会缩短十倍以至一百倍,因为海峡两岸骨肉兄弟的心是永远连在一起的!

  • 文章我與外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3期  作者:王守中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两岸交流 台湾探亲 《我哭母亲》

    像不像?什么时候回家去?」外甥一楞怔,哈哈的报以苦笑!「像,像,回家快啦,快啦」主人吴志礼说:「吃饭,边吃,边谈吧」。晚饭席间即景,颇有「唐诗三百首」杜甫五言古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别时君未婚,儿女忽成行……」之慨!夜宿吴家甥舅同榻,畅谈家中境况,不觉东方之既白,外甥退伍后结婚,婚姻美满,生有一女。政府开放老兵还鄕探亲,甥舅相偕归鄕一行,老姐等不及已弃我而去,坟前祭悼,不禁悽然泪下!我与志贤份是甥舅,情如手足。在台除妻子儿女外

  • 文章送禮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2期  作者:鄧越南  出版时间:1994-02-01
    关键字: 送礼 探亲 海峡两岸

    一个坐在桌子这边,在桌子那边的人看问题,与坐在桌子这边人,看法不会一样的。屈原写过这样诗句: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说句公正话,两岸亲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错角度看待问题。我常在想:宝岛上空下雨常常见,下钞票有谁见过?那边的亲人,钱财也来之不易,这边是穷些,但,总比四十年前要好得多吧!应相互谅解。台湾是富,确确实实。若说台湾个个都富得浑身直淌油,并不见得。有位王老太太,无工作,生计靠台北子女奉养,听说其子女欠孝道,回大陆探亲前,东筹西借,带回一台彩电赠送

  • 文章探亲感遇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3期  作者:顧豐才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探亲 感遇 海峡两岸

    是男皆龙子,女婴兮兮惨。老人消寂寞,方城小玩玩。人多叼支烟,各自奔前站。交际来往少,人俞活动繁。农外无所事,劳力多闲散。芸芸众生众,重利人情淡。或问何行止,请君仔细看。海唊两岸对,不断人归还。

  • 文章赴台探亲琐忆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3期  作者:徐蕙蘭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探亲 台湾 海峡两岸

    的家里,先后接待了荣良大弟和二弟荣孝。喜悦之余,我在想,海峡两岸的距离不是正在渐渐缩短了吗?我们企盼著祖国统一的一天早日到来。

  • 文章融冰感懷

    来源期刊:《台北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18期  作者:賴始華 出版时间:2008-12-01
    关键字: 探亲互通 感想随笔 两岸交流 海峡两岸

    九十七年九月十曰联合报整版刊载了一篇两岸融冰的一线香内容,是五华同乡给陈长文律师的一封信,两岸阻隔了将近60年,终于有了正式的官方接触,本人看了真是感慨万千。李白的诗:春夜宴桃李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我们来台六十年,想当年抱定男儿立志出乡关,生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到处有青山,这句话印証了老乡周卫华少小离家却埋骨他乡最好的写照。谢谢陈律师的一篇感性的话,「叔公的骨灰我们不领了」。这封信也经由同乡会

共104条记录 1/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