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易传》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易传之制作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1期  作者:劉瑞符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易经》 孔子 易传

    圣,世历三古……以上之历史资料,使孔子作易传之说,成为定论,而为后之学易者所信奉不疑。所以唐孔颖达作周易正义时云:「其彖,象等十翼之辞,以为孔子所作,先儒更无疑论。」[1]时至今日,甚多之说易者,仍坚持孔子作十翼之说,甚至有所谓「十翼,非孔子不能为,不敢为。」之说。[2]上述论语中孔子所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在鲁论中,「易」字为「亦」字,并连下读,为「加我数年,五十以学,亦可以无大过矣。」另毛子水氏据龚玠、惠栋考证,鲁论句读当为「加我

  • 文章大中至中的由來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62期  作者:黃永武  出版时间:2008-01-30
    关键字: 程颐 《伊川易传 朱熹 文化教育 大中至中

    大中正至」是渊源于北宋程颐《伊川易传》的二段话,见于:㈠《易经》恒卦九二:「能恒久于中,则不失正矣,中重于正,中则正矣,正未必中也。」㈡《易经》坤卦彖传:「干既称大,故坤称至,至义差缓,不若大之盛也。」程子认为正未必一定是中,中则一定是正,所以中比正重一级;干是大哉乾元,坤是至哉坤元,所以至比大缓一级。中比正重,大比至盛,便以大形容中,以至形容正,才成为「大中至正」。后来朱熹的《周易本义》一本其说,所以「大中至正」成了程子、朱子的核心思想。北宋江纬向徽

  • 文章周易新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4期  作者:韋德懋 出版时间:1996-10-01
    关键字: 《周易》 八卦 象数之说 重挂 易传 学术思想

    夫狄近晋而不通,愚陋而多怨,走之易达。不通可以窜恶,多怨可与共忧。今君休忧于狄,以观晋国,且以监诸侯之为,其无不成。』乃遂之狄。」此即卜以决疑,疑而后卜,不疑勿卜之例证也。史记龟策列传云:「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所谓「蓍龟」,卜筮之用具也。又云:「蛮、夷、氐、羌,虽无君臣之序,亦有决疑之卜,或以金石,或以草木,国不同俗。」谓以卜筮为决疑之用,虽蛮、夷、氐、羌亦莫不如此也。以蓍龟为卜筮之具而能有验者,以其皆为神灵之物也。易传系辞上第

  • 文章蜀籍與直齋書錄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65期  作者:封思毅  出版时间:1977-12-30
    关键字: 周易集解 东坡易传 春秋列国 方言 五代史

    四十一部,集类四十九部,依次节录于后:经类周易集解十卷:唐著作郞李鼎祚集子夏………等诸家,凡隋唐以前易家诸书,逸不传者,赖此犹见其一二………。按此书集子夏以来易说三十二家外,又引张氏伦,朱氏仰之,蔡氏景君三家注。元包十卷:唐卫元嵩撰。(按,皕宋楼藏书志:元嵩,益州成都人)东坡易传十卷:端明殿学士眉州苏轼子瞻撰。盖述其父洵之学也。周易圣断七卷:谏议大夫阆中鲜于侁撰。多辨王弼刘牧之非乾坤二卦,不解爻象,欲学者观彖象,文言而自得云。易义海撮要十卷(按宋史艺文志作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