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明”字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感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50期  作者:黃哲斐 出版时间:2014-02-01
    关键字: 随笔感怀 父子生日

    父子同月同日生,莫非前世未了緣?彌月油飯討吉利,但願兒孫福綿延!註:次子仲平,甫於去年底與林瑞敏小姐(彰化人,袓籍漳州)結婚,未滿一年即喜獲麒兒,且生日雷同,殊屬難得。特隨興抒懷,藉報鄉親。

  • 文章探文原 「宁波」与「四」文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0期  作者:周羣力 出版时间:1967-10-28
    关键字: 宁波 文字考究

    吾鄕名「宁波」是因东临太平洋,外环围舟山羣岛,致内海虽有沦波,亦为安定(宁)无虑,故名之曰「宁波」,原置为府名,辖鄞县、奉化、慈谿、鎭海、象山等,时至民国则废之。又名「四」是因西依四山,其山由天台山脉向东北一百三十余里,为二百八十峯,中有三十六峯绵亘奉化、慈谿、鄞县、余姚等诸县境,山上有大方石一座,四面如牕,故曰「四山」,按山上石形而立名。再将「宁波」与「四」四构成原义列左:一、宁宁、音凝、凝则固也,宁、甯本为方文之一,今通用。安定而心所

  • 文章談硏閩南方言漢字寫法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47期  作者:張呈仁 出版时间:1981-01-01
    关键字: 方言 土语 闽南语 文字 文明

    河洛话。由于河洛人居多约占十分之七,客家人居少,所以往往以河洛人作为代表台湾人的称呼。把闽南语方言(河洛话)称为台湾话是不对的。如今各种传播皆以闽南语,客家语等分别来称呼。有了语言,跟着有了文,这是文。吾中华民族乃世界四大文古国之一。吾国上古先民仓颉观天象察万物首创发明象形文,造福世代,虽吾中华地广人众。各地方言甚多,难能沟通情意。唯靠文来沟通观念。由同音不同,演进同音同,和协全民,增强国力故能历代称雄天下。闽南语方言在汉文字书写上,如今都是就其

  • 文章湖北出现象形文证明我国为六千年文化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6卷 第3期  作者:吳洽民  出版时间:1994-09-01
    关键字: 象形文字 杨家湾遗址 大溪文化 考古发掘 古代文明

    许多符号与殷墟甲骨文接近。专家认为此批象形文,对于硏究文起源、发展和长江文进程,提供重要之线索。(参阅民国八十三年八月七日中央日报七版)民国六十四年四月,总统府国策顾问、前江苏省政府主席丁治磐(似庵)先生所作—吴氏族谱稿序云:「....溯自伏羲氏制嫁娶,遂植家族之始基,人不忘其所生,迄今盖六千四百五十余年,吾中华民族之大,民德之厚有由来矣」。又曰:「今人断自黄帝,而遗忘伏羲氏画八卦、造书契,应上溯一千七百八十年」。依据近年出土之古物,我国应为六千文化之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