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语言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台語與閩南語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13期  出版时间:1984-07-01
    关键字: 语言 台语 闽南语 学术研究

    血统、语言、文字、风俗、习惯,为构成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条件。台语是指通行于台湾的语言,即指占全岛绝大多数人口的福佬人的语言,也就是指的闽南语。闽南语是通行于闽南一带的语言,那是包括泉州语、漳州语、厦门语以及逸出在粤地潮州、汕头的语言。约四百年前,世界移民潮兴起,在西方则有英国淸敎徒跨越大洋,移民美洲;在东方则有闽南泉州、漳州两地的人跨越海峡,移民台湾。于是移民的母语遂随着移民流播到海外。海外的新天地因着风土的殊异,造成移民新的性格,新的习俗与观念。自然

  • 文章赴美淘金夢 三思而後行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79期  出版时间:2001-05-20
    关键字: 美国梦 语言 气候 房价

    ()留學美國?!移民美國?!赴美淘金?!嫁美籍郎?!一圓「美國夢」的人,各有不同初衷及盤算,但究竟有多少人能如願以償?!其中艱難困苦與辛酸血淚又有多少?!俗云:寒天飲冰水,點滴在心頭,冷暖自知!本會醫藥顧問秦重華鄉長,國防醫學院畢業,曾任空軍總醫院上校主任(小兒科),宏恩綜合醫院腸胃科主治大夫、主任、院長等職。現旅居美國德州休士頓已逾六年,特提供旅美生活心得分享讀友,供擬赴美長住或有意移居者參考。

  • 文章台湾缘与台湾话论多元的语言社会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54、55期  作者:竺家寧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台湾移民历史 台湾语言多元化 共同语 国语 语言

    中正大学中文所敎授)一、移民造成台湾语言的多元化在不同的年代,一批批的移民渡海来到台湾,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口音。今天的台湾,胼手胝足,共同打拼,虽然是南腔北调,却制造了一个互相尊重的多元社会。这份「台湾缘」是怎么拼凑起来的呢?我们来谈谈台湾史上的四波移民。我们用序数「台一」到「台四」表示来台的先后。台一,大约几千年前,分批从不同的地方来到台湾,这就是今天的山地「九族」,带来了「南岛语言」(Austronesian)。台二,明代末年,大陆上的汉民族开始移入

  • 文章【在台湘籍後裔湖南行】返鄉行記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38期  作者:蔣序仁  出版时间:2011-02-01
    关键字: 气候 语言 饮食 景点 城市建设

    台办官员表示:长沙已经有两个月没有下雨,台湾访客都是有福有德的贵人,在离开前给湖南带来一场雨雪,喜降甘霖。15号早上温度下降到零下一度,雨势稍大,到午餐时间开始飘下片片雪花,大伙非常惊喜!没料到老天爷赏脸,在离开长沙前给大家一件最特别的伴手礼。二、语言湖南话原来就难懂,「十里不同音」从小就知道,到了湖南才知道闻名不如亲见。长沙话、湘潭话、湘乡话,各有特色,一般官话大部分可以听懂;但是仔细听当地人在说话,往往如丈二金刚—摸不著头脑。不要说一般的用语,每个地方

  • 文章「去中國化」能嗎?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1卷 第3期  作者:呂作遐  出版时间:2005-06-01
    关键字: 台湾政治 中国文化 语言 汉字

    况且福佬话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像日本早期受汉化很深,迄今较深的日文书里,「汉」字仍很多,战后日本学者曾研究去除汉文字,摆脱受中国影响。迄无结果,可见创造文字非速食面。在短时间内绝难成功。而福佬话源自闽南地区,也非福佬人所创。尤其台湾历史文化,都源于中国,所谓「台湾四百年历史」,只是中国史的小部分,少数御用学者欲闭门造车,别出心裁,将明史以前的历史,列为世界史,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如何能服众。众人皆知血统、文字、语言、宗教、风俗习惯,乃立国重要条件,而台湾除

  • 文章遊台雜感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3卷 第1期  作者:古遠清  出版时间:2015-01-31
    关键字: 台湾游记 台湾文学 语言用词 见闻

    (注:雨弦(右)和古遠清(左)在高雄中山大學門前)五月是臺灣多雨的季節,不像冬季淅淅瀝瀝,而是傾盆大雨。那從天而降的豪雨,讓每個人都打著一把顏色不同的傘在街上漫步。這料料峭峭的雨季,把整個大地擦得明亮乾淨,又使整座臺北城巿有如一部剪不斷的黑白片。在機場迎接我的是一位一手拿雨傘、一手捧鮮花的姓徐大學生,只見他的另一個同伴舉著「歡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古遠清教授到臺北教育大學講學」牌子,我們便親切地擁抱起來。臺灣人美不美?外表上與大陸人無異的臺灣人,其美主要不表...

  • 文章細說台灣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2期  作者:謝魁源 出版时间:2010-04-01
    关键字: 中国台湾 语言文字 汉语方言 历史发展

    台湾话是「古汉语」,现在的国语是「北京话」是「满洲话」,是使用汉字的「新汉语」,也是大陆地区所谓的「普通话」。但凡人类都先有语言,后有文字,再以文字记述语言,理应「语文合一」,怎么说就怎么记,写出来的和所说的话完全一致;就像现在的「白话文」一样,它是大约一千年前,起源于北方,类似「美式英语」的汉语系方言——「北京话」的「汉字书写体」一语体文;但现今汉人语文能合一者不多,仅限能为文言文者。我们如果用台语读国语的白话文,看得懂,但有很多如「的、了、吗、呢

  • 文章故鄉蓮花縣簡介(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5期  作者:賀雲翼 出版时间:1967-06-02
    关键字: 莲花县 语言风俗 经济状况 地方资料

    柱、上梁,以至于装修完成。在此一过程中,除泥木等技术工需给付工资外,其余人工,均由亲族义务支援,兴大工时,还要赠助鸡、鸭、鱼、肉、菜蔬等,以飨百工。关系深厚者,甚而资助钜款。集所有亲族力量,勤劳不辍,合作无间,始克底于成,善行壮擧,殊值一叙,尤足资后人取法。㈤语言县人皆操方言,即陇西上西之间,亦腔调各异。边区乡村,且另有其邻近地区之语言。献身党政军工作及从事工商业人士,固均习国语,但土音难免,是亦故乡「亲人」之象征也。五、经济状况㈠农林平原田地,约占全县

  • 文章兩岸〝語別〞零星談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8期  作者:婁玉舟 出版时间:1993-01-16
    关键字: 汉语精粹 语言魅力 方言探究 汉语文化 中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

    语别〞者,用语差别之谓也。语言这东西,虽然相对稳定,但到底也会发展变化。所以天底下写数字的人中,讲方言的就不少。什么粤语、闽语、吴语…五花八门。为交谈方便,讲汉语的人,逐渐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音,以现代经典白话文为语法规范,形成了一种共同语。这共同语在大陆叫〝普通话〞,在台湾,叫〝国语〞,反正说得是一回事。正象对这〝一回事〞,两岸的叫法就有不同一样,平常在语言使用中,两岸之间的确存在着些微的差别。现就个人既知,指出一二,庶几会对两岸间

  • 文章睢寧——孝義之鄕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3期  作者:張用寰 出版时间:1977-09-10
    关键字: 睢宁县 睢水 睢宁历史 语言风俗 挂剑台 王祥墓 柴王车辙

    运河水道相通;西往经大王集、双沟、房村;可至徐州,与津浦铁路相接;向南已有省道睢泗公路,可至安徽泗县;向北邳睢公路已在测量中,惜因抗日战争爆发,敌伪占据县城,**盘据鄕村,犬牙交错,攻防易势,时常强迫沿线农民,加以破坏,几至柔肠寸断。战后虽经修复通车,但路面坎坷不平,行驶汽车,不但尘土冲天,而且顚播震荡,旅客非体格健康者,无法忍受。语言属于山东语系,爽直而节劲,因接近邹鲁,早经王道所化,人民习性朴而不野,直而不肆。徐州府志上说:「农业耕桑,士崇学问,厌末作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