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物共返回7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杞人頌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96期  作者:楊德新 出版时间:1997-10-03
    关键字: 文物 中原 两岸 亲情

    八六年,两岸亲情心手连,华夏文物数千载,道统传承在中原。中原风范能持久,只绿中原有杞县,杞人无忧重节操,轻视名利重颜面。娄公伊尹冉伯牛,渡蚁之桥在西关,义士学士知多少,就是没有贪赃官。注:杞人忧天:比喩过分忧虑的意思,列子天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断食。」

  • 文章河南省運台古物現況概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1期  作者:閻振興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河南文物 台湾文物 中原文化

    河南地处中原,为我中华民族文化发源地,历代所遗古物既多,地下蕴藏尤为丰富,历年出土文物多系稀世珍宝,对我国历史文化之硏究,弥足珍贵。以甲骨而言,安阳殷墟,发掘最早,出土亦多;铜器,多为我国之重宝;陶器、玉器、编罄等,河南省立博物馆藏品最多,誉满全球。民国二十六年,公元一九三七年,日寇侵华,抗战军兴,河南省为保存博物馆所藏文物,挑选精品,由河南辗转运至汉口,继运重庆,藏于近郊柏溪防空洞内,民国三十四年(公元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抗战胜利,国内战乱未已

  • 文章神奇的马王堆汉墓女尸及文物参观纪要

    来源期刊:《東安文獻》 第5期  作者:蔣禩炆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马王堆汉墓 女尸文物 参观观感 文物保护研究

    七十年代初期,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座西汉墓的发掘,是近几十年我国大陆考古发现之一,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这三座汉墓中出土三千多件文物和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为硏究我国汉初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物资料。这些资料,均陈列在长沙巿湖南博物馆中,世界各国及大陆各地人士前往参观者,络绎于途,据估计至少有一百万人以上。笔者不愿放弃这个大好机会,乃于第二次大陆探亲回程前夕,偕内子张丽云女士,由侄儿礼玿、礼琼等陪同,前往长沙湖南博物馆参观这神奇的汉墓女尸

  • 文章漳州江東虎渡橋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12  作者:趙流英 出版时间:1998-12-31
    关键字: 漳州江东虎渡桥 文物简介

    作者爲泉州趙宋南外宗硏究會副會長

  • 文章游桂林 赏文物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7期  作者:邢季周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游桂林 桂林阳朔美景 文物 张寿平

    对广西桂林阳朔美丽的风光,向往已久,民国九十年九月初台北市南菁书法学会理事长陆常先生发起「桂林五日游」,邀台北市文山区老人服务中心文物鉴赏班及法鼓山佛学研究所诗词研究班同学亲友参加,报名者踊跃,共计三十九位。由文物鉴赏收藏家,中国古典文学作家兼文物鉴赏班教授张寿平先生领队,大家秉持观赏桂林山水及文物美景之心愿,于九月十九日启程,乘远东航空客机,由桃园国际机场起飞,转机菲律宾老沃机场,在夜幕低垂万家灯火时安抵桂林。次日起畅游桂林、阳朔、荔蒲等各处

  • 文章台北市大同區王氏太原堂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3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台北宗祠 家庙简介 文物古迹

    宗祠肩负著延续宗族的使命,在现代被赋予新的使命,纷纷附设起托儿所、幼稚园,让孩子们在古色古香的环境里学习、成长,是许多宗亲会的英雄之见。大同区的王氏太原堂、陈德星堂,万华区的台北江夏黄种德堂大宗祠等都附设有幼稚园,将多余的空间让给孩子们快乐使用;而比较特别的则有林安泰古厝,如今已成为民俗文物馆,万华的高氏大宗祠则成立于学海书院旧址。家庙不仅在建筑上有其一定的特色,事实上,台闽地区的家庙还有一项很大的特色,就是堂号,每一个姓氏有其固定的堂号,像是陈姓为「颍川堂

  • 文章中国古科技文物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8期  作者:王蘭芬 出版时间:2001-07-01
    关键字: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台湾展览 文物介绍

    你知道古时候如何测量地震吗?你知道中国明朝时曾经有叫做「神火飞鸦」和「一窝蜂」的武器吗?你知道古时候的战车也像我们现在的计程车一样,会每走一里敲一下鼓吗?你想看看老祖先在四千六百年前所使用的铜刀和世界上第一本印刷出来的书吗?台湾博馆刻正展出的「天工开物——中国古科技文物展」,由大陆北京历史博物馆及许多其他单位共同提供了两百四十九件展品参与展览,文物超过三分之二,其中有六十件大陆一级古物。总归纳这些展品,共可分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十个专题——天文、造纸

  • 文章十八佛頭重歸靈石縣資壽寺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4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1999-07-01
    关键字: 灵石县资寿寺 文物回归 台胞捐赠

    文成,负责照顾这些珍贵古物,据吴文成指出,在宋代以前只有十六尊者一的历史文献记录,过了宋朝之后,才将二位童子与十六尊者合称为“十八罗汉”,而资寿寺的这十八颗罗汉头,面部表情栩栩如生,目光炯炯有神,实是佛教艺术中的极品。而大陆受赠代表郭戈表示,大陆方面感谢陈永泰的善行义举,他并认为这是“功德无量”的事,十六罗汉曁两童子彩塑头像将重置于山西省资寿寺。张良伍在会后表示,海基会本着两岸共同保护中华文物的精神,并邀请教育部、行政院大陆委员会等相关主管机关讨论其可行性与

  • 文章甘肃致力保存文物发展旅游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46、47期  作者:張聖岱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经济发展 莫高窟 文物保护 旅游发展

    兰州往敦煌的兰新公路,曾经有过商贾不绝于途的古丝绸之路横亘其上。但目前举目都是石砾、飞沙遍布的戈壁,让人不禁把贫穷、落后与甘肃联想在一起。但是,这块古称凉州的土地,因地处历代西北的要冲,又是丝路经过之地,留下不少历史文物。佛雕洞窟、彩陶、长城、壁画等等。如耀眼明珠般令人难忘。佛雕洞窟众多是甘肃省的一大特色。在这些洞窟中,最著名的是当属有「世界艺术宝窟」美誉的敦煌莫高窟。历经一千六百年来各代的开凿,展现出中华文化最灿烂的一页;天水的麦积山石窟,保留西元

  • 文章参观海峡两岸书画文物交流展览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5卷 第9期  作者:沈國楨 出版时间:2003-09-10
    关键字: 书画 文物 展览 非典 画家

    两岸书画家合影 (前排右起第一人为方震乡长)中华民国九十二年四月廿八日至五月四日,台北市中正纪念堂瑞元厅举办了一次「海峡两岸书画文物交流展览」;由中国文艺界联谊会、国立中正纪念堂管理处和中华民国大洋洲文化经济协会联合主办;协办单位有北京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东方白马书画院、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北京环岛文化艺术发展中心、北京东方浦河文化传播公司和强龙房地产公司等。目的在发扬中国固有文化,提倡人文精神,净化社会风气,促进两岸和平发展,增益人民福祉。展览会名誉会长

共70条记录 1/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