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回忆抗战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抗战初期亲历二三事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期  作者:戴桂生  出版时间:1983-01-01
    关键字: 阜宁 抗战初期 人物回忆

    阜宁人」鄕讯,为了发行创刋号征稿,找到我的头上,幷指定写些抗战期间家鄕所发生的事。我不善为文,而且在民国二十五年八月返鄕筹备庆祝先父恒庆公七十寿辰以前,一直就读在外,寒暑假也很少回家,所知确实不多,但固辞不获,祇得就记忆所及,将抗战前期我所亲历的事,略述其梗槪。民国二十六年,政府宣布全面抗战,从上海失守后,长江被敌封锁,转眼威胁到苏北一带,我军节节失利,不得不转移阵地。当阜宁县城被日寇占领前,在其自沟墩向北攻击途中,远在东鄕九区的通洋鎭,都能淸晰的听到

  • 文章蘆溝橋上憶江山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7期  作者:王文  出版时间:2007-12-25
    关键字: 卢沟桥 战争回忆 七七抗战70周年 时论社评

    我国芦沟桥上,日军七七(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日)侵华的枪声,激起了我全国同胞抗日的怒潮,而同仇敌忾,奋起抵抗日军(世称七七抗战);终于打败日本,光复了其所掠夺我国的锦绣江山。而今七七抗战已届七十周年,回顾抗日往事,不胜感慨万千;爱仅略述所感,以作大时代的见证,幷资为纪念。日本侵华及败降日本穷兵黩武,蓄谋侵略中国,不守国际公法,不讲公理、正义,竟悍然从芦沟桥上,发动七七侵华战争,幷发出「三月亡华」的呓语;乃倾其精锐的陆、海、空军,疯狂全面进攻(侵略)中国

  • 文章古稀回忆录(十六)海南风云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16期  作者:周覺民 出版时间:2007-04-10
    关键字: 古稀回忆录 海南风云 部队训练 抗战历程

    「前文提要:在欽州漁村謀得一艘大木船,終於在月黑風高偷出龍門港口,逃出共軍勢力範圍。卻遇上颱風,在驚濤駭浪中,到達海南島西岸。在飢餓中走了五天,才抵達海口。住宿海南大學的校舍裡,也才得吃到終生難忘美味水煮肥五花肉及白米飯,成爲聖誕夜的大餐。」海南風雲一、幹校變成幹部總隊共軍自攻下兩廣後,乘戰勝的餘威,要以人海及船海的戰術進攻海南島,所以海口戰爭的氣氛越來越濃厚。華中長官公署撤下來的殘兵敗將,己無戰鬥力量,準備再南撤到天涯海角的榆林港,於是將突圍出來的軍官...

  • 文章纪念「七、七」抗战的反思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25期  作者:謝桂光 出版时间:2009-07-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抗战反思 历史资料 往事回忆 人物悼念

    较多,印象比较深刻,多少有点青梅竹马,儿时玩伴的感觉。战时生活的片段回忆抗战对在大后方的小学生来说:虽未见到硝烟弹雨,血肉横飞的惨状,但仍有许多难以磨灭的记忆;彼如由老师带我们到市集以及乡村家家户户募捐,也得到一些金钱或实物的捐献,再由学校转送前方,另外每年一次或两次由县长率领官员下乡检阅民团,宣达政令,也会有县城里的中学生下乡表演话剧,激励士气民心。其后到县城读完初、高中。战时在后方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很清楚的记得,我中学六年从未购买新的教科书,每学期

  • 文章宋代表海老專訪報導之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4期  作者:張文德  出版时间:1998-10-01
    关键字: 抗战救国 水利工作 黄河工程 回忆录

    八十七年四月十日,笔者依时抵中市宋府,拜谒海老,稍事寒暄,即行开始。六、参加中国国民党㈠抗战时期加入中国国民党民国二十八年,余服务经济部时,表妹刘宗怡同其夫婿卢吉忱(逮曾)光生住在聚兴村余之寓所,当时日机常袭重庆,余眷乃迁北碚,故寓所有空。吉忱服务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介余入党,并代办入党手续,介绍人为朱骝先先生(家骅、曾任母校同济大学校长)及甘乃光先生。余乃于二十八年十月成为中国国民党党员,但直至大陆沦陷,随政府迁台,十数年来,余实愧未直接为党工作

  • 文章八年抗战 台澎回归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3期  作者:李達人  出版时间:2003-12-25
    关键字: 八年抗战 台澎回归 战争回忆 往事夙文 民族情怀

    摧毁我后傋战力,不断空袭我抗战首都重庆及交通中心昆明。某日飞机五架临云南大学上空,投弹炸中翠湖北路后逸去。午后一时,警报解除,向郊区疏散人群纷返市区。三时,敌机十二架又临空,投下爆炸及燃烧弹,小东门外珠玑街一片火海,死伤惨重。经此创痛后,不管有无警报,市区人员,每日八时,即向郊区疏散,至下午四时才返市区。在这疏散时间,必各自做完当日工作。公务员拟电稿、批公文,大、中学生阅读书本,小学生由老师选一适当地点授课,部队利用地形地物磨练战技,家庭主妇编织毛衣及

  • 文章氣壯山河 威震寰宇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1期  作者:劉子暎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抗战胜利 中国近代外交 战争回忆 国家统一 两岸关系

    奋斗抵抗,奋斗抵抗,中华民族不会亡,国难当头,不分党派男女齐奋斗。」五十年弹指一挥间已成过去,,当年抗日的烽火硝烟,恍惚弥漫眼前,値此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回忆当年耳闻目见的种种史实,更加激发敌忾同仇之心,愈益砥砺居安思危之志。五十八年前七月七日,庐沟桥一声炮响,点燃了抗日的烽火,紧接着八月十三日,日寇大举进犯淞沪,我全国军民奋起抵抗,九月十七日, 蒋委员长在庐山发表演说,动员全民抗战,举国上下,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了全民抗日的伟大

  • 文章追忆抗战期间求学服务艰苦历程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104期  作者:朱登皋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人物回忆 往事追忆 抗战时期 求学历程 工作历程

    前言民国廿六年芦沟桥七七事变,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抗战军兴。时余方毕业于南洋中学,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正在松江家中初享暑假之际,不意日寇军舰,南驶江浙沿海,于金山卫登陆入侵,消息传来,顿感大祸临头。松江为沪杭甬铁路重镇,敌军进犯之初,即大肆轰炸,当时有满载难民列车,驶入松江火车站,日机疯狂轰炸,无辜同胞,血肉横飞,附近电线树枝,满挂断骨残肢,惨不忍睹。江南灾难,遂即蔓延。斯时余随父母偕同两妹,携带随身行李,雇船避难青浦,而在上海执教胞姊,奋身由沪返松,旋赶往

  • 文章受降日,兩岸老兵共憶光輝歲月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4期  作者:都怡文鍾 曉敏 都怡文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抗战胜利六十周年 纪念活动 两岸老兵 回忆受降时刻

    九月九日上午九点整,「九九两岸同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活动在南京军区大礼堂举行。六十年前的同一时刻,侵华日军向中国战区投降签字的仪式也是在这同一个地方举行。来自台湾和祖国大陆的近二百名老战士终于首次在这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相聚在一起,纪念这一重要时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将此次活动浓缩为一句话:追忆战争,追求和平。在抗战时期,大家可以不分党派,不分彼此,保卫祖国,今天大家更应该、也可以携起手来为振兴中华民族共同努力。【相逢

  • 文章抗战胜利六十周年之回顾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7卷 第1、2期  作者:王書雲  出版时间:2005-06-01
    关键字: 抗战胜利 周年纪念 往事回忆 学者观点 海峡两岸

    回来!」在热情的欢迎人群中,有人激动得流下泪来。南京市民自动自发,随同连主席晋谒中山陵的盛况,相较于民国卅五年五月五日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自重庆还都南京时,蒋委员长率政府文武百官谒陵的热情,眞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另外,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先生,于五月六日应邀赴莫斯科,参加由俄国总统普钦所主持的纪念二次世界大战为国捐躯红军将士祭典。身为中国人,见到中国领导人与同盟国的美、英、法等国领袖齐聚一堂,内心倒也颇感与有荣焉。吾人深知,抗日战争是我中华民族一场存亡绝续的惨烈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