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青少年教育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談文藝的功能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4期  作者:傅亢 出版时间:1996-04-01
    关键字: 文艺 功能 辛亥革命 青少年教育 青年节

    警方为预防青少年犯罪,还会继续查察的。须知青少年跷家、跷学、不务正业、游手好闲、深夜在外鬼混、贩毒吸毒、飙车伤人、买卖黑枪,甚至杀人放火,前次「快乐颂纵火案」就是不良少年干的,类似这样的情形很多,如何防制青少年犯罪,根本之图在加强道德教育。必须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密切配合实施,尤其社会教育最为重要,笔者除建议大众媒体扩大文艺宣传,净化心灵以端正社会风气外,更希望运用高龄化社会资源,结合品德高尚、体健有相当能力的退休公教人员组织起来,按每乡镇成立「道德教育

  • 文章如何使青少年知道做人的道理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3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1999-07-01
    关键字: 青少年教育 儒家思想 成人道理 青少年

    现在青少年所以不会做人,而时有违犯常规,这是因为工商社会忙碌,多数为父母的中年人,大量投入生产阵线,对于幼年子女无良好指导;再加上进入学校之后,从国小就开始重视知识传授,国中生以考取好高中为志愿,高中生以考入大学为目标,都没有看重道德教育,因此青少年在做人方面认识非常欠缺,所以我们要设法改正。我认为一般青少年,所以不会做人,是因为无知,而不是难行。因此我提出以下项目:(一)孝顺父母。(二)尊敬长上。(三)谨言慎行。(四)诚恳信实。(五)勇于公德。(六

  • 文章珮利的變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2卷 第3期  作者:王微芳  出版时间:1996-06-01
    关键字: 青少年 教育 社会风气

    而遭传讯。这下可真是白布衫掉入染缸——黄河水也洗不清了。她母亲一气之下三天粒米未进,问她一大箩筐的话,她还是没有醒悟,母亲唯有摇头流泪长叹。表嫂无奈,要我去想法开导珮利,我耐心对珮利列举了近年社会上出现的歪风邪气,对青少年危害的严重,更对她反复说明许多做人的至理及立志求知向上的重要,并且抄录了托尔斯泰的名言:「人并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作为她的座右铭。经我几天的娓娓细语,剀切劝解,珮利终于逐渐悔悟,交出了「小太保」们送她的所有「礼物

  • 文章(特載)「國四英雄」與「靑少年留學」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08期  作者:張周人 出版时间:1985-11-01
    关键字: 《国四英雄传》 青少年 美国 教育 留学

    很多人中学毕业就工作了。只有自认是读书材料或有志于硏究者,才会不断深造。也有在毕业后,找不到理想工作时,再去继续升学的。因此,没有升大学的窄门,也不必联考。中学毕业后,可凭学校成绩单以及托福等测验成绩等申请大学。成绩越好,越能申请到好学校,甚至还有高额奖学金。一旦进入了大学,那才是学生力拼读书的地方。跟不上去的,随时都会遭到淘汰,进门容易毕业难,不像台湾的大学,只要考上了,就像国四英雄传里主角的老哥那样,「由你玩四年——University。」「受美国教育

  • 文章协助青少年解决独立与依頼的心理葛藤

    来源期刊:《東安文獻》 第3期  作者:丁秀芝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青少年 独立与依赖 青少年心理 子女教育

    本篇作者,係本文獻編輯委員易平之夫人,曾肄業於文化大學巿政系夜間部四年級並服務於省屬機關,爲一優秀之公務員。本篇爲其精心之作,見解獨到,文筆流利,爲人父母及師長者,不可不讀。

  • 文章別讓心愛的蓓蕾早凋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31期  作者:沈君傑  出版时间:1997-05-20
    关键字: 青少年 自杀 心理卫生 教育 精神疾病

    近来媒体报导了几则有关国中生自杀的消息,引起社会大众、家长、学校、教育当局的震惊与关切。事实上,自杀有两个比较危险的年龄层,一是中年,一是青少年。因此,青少年自杀的防治,一向也是从事心理卫生、教育以及社会工作等人员的重点之一。分析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可从两方面来看,一是与其他年龄层相同的原因,二是青少年所特有的原因。从第一方面来看,青少年自杀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罹患了精神方面的疾病,包括:⒈重度忧郁症,其典型症状包括情绪低落、无精打采、哭泣或易怒失眠、食欲

  • 文章家庭教育的重要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15期  作者:唐文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家庭教育 家庭环境 青少年 国家富强 重要性

    平天下。这是显而易见的连锁效应。因为、每个人自幼最先接触的:是家庭的温馨抚慰,是父母兄长的哺育教养,是家庭环境的潜移默化,乃至成年后,死亡前,都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家庭环境的薰染陶冶。故家庭教育的好坏及家庭环境的良窳,对一个人的影响至深且巨,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他(她)们阅世未深,心志未坚,其心性思想如同一张白纸,染之黑则黑,染之蓝则蓝,由于其先入为主的观念,往往形成一个人的性向及人格、品性的完整与否。故孟母三迁教子,造就了光大儒家思想的亚圣孟子。岳母刺背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