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资料考古共返回2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江蘇泗陽境内的徐國古城(續)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24期  作者:張用寰  出版时间:1976-04-20
    关键字: 江苏泗阳 徐州古城 资料考古 学术研究

    以上两项资料,互相矛盾。一说:「周穆王令楚文王伐之」;一说:「荆文王恐其害己,举兵伐之」。前说似乎不如后说可靠。因为周穆王在位五十年,为公元前一〇〇一至九五二年;楚文王在位十三年,为公元前六八九年至六七六年。两个王出现在世上,至少相距二百六十三年。楚文王如何执行周穆王的命令?这显然是两囘事。至于两项资料,都称为徐偃王。这可能是后一徐国国君,仍袭前王称号。或者,被后代历史家弄混了。这一次诸侯互相呑并式的楚国侵略,徐国又受了很大的伤害,但还未至灭国。夏侯志载

  • 文章眞幻之間談——輞川圖中的建築(選載)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8期  作者:漢寶德  出版时间:1987-08-01
    关键字: 建筑 史料考古 档案资料 辋川图

    漢德寳先生爲著名建築學者,曾任中興大學理工學院院長,現任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並在台大土木硏究所擔任敎職,著有「生活的觸擊」、「爲建築看相」等書。本文由一專業學者的態度出發,討論郭忠恕摹本的輞川圖之建築,與王維的輞川詩參看,提出輞川圖中的建築乃是眞實與想像的結合,並肯定我國古代繪畫在建築史上的價値。(原中央日報編者)

  • 文章爲「龍』正視聽是我們的責任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03期  作者:蒙天祥 出版时间:2004-01-10
    关键字: 考古资料 正“龙”视听 学者观点

    大陆考古学家最近在河南省的出土文物中,有了重要的发现,证实距今六千年以前,中华民族就有了「龙」的图形,那是用石块排成的,龙身有几公尺长,龙头龙尾俱全(见插图)。由此推论,「龙」进入中国人的心中、占有地位,应该比黄帝还早一千年。有关龙的起源,至今各学派还是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那是某部族的祖先有崇拜蛇的风俗演变而来;也有「学者」主张,远古时的祖先「惊见」到大恐龙,就根据它的形状,写出了现在的龙字。(主张此说的「学者」,可能对自然科学不太清楚。盖恐龙生存

  • 文章The“Loong”Is Not A Dragon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03期  作者:Meng Tian-shyang 出版时间:2004-01-10
    关键字: 学者观点 考古资料 Loong Dragon

    Though contact and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started 4or 5 centuries ago,yet there are still a number of things and conceptions being misin-terpreted that may couse certain prejudice.For example,the Chinese word“Loong”being translated as“dragon”,has long been a great mistake,but so far it has not been put forward for clarification.The Loong known to the world as it has snakeshape long body,buffalo head,tiger teeth,deer horn,coc...

  • 文章對東夷華夏文化融合的粗淺認識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5卷 第1~4期  作者:宋繼奎  出版时间:2013-12-01
    关键字: 东夷文化 历史资料 华夏融合 学者观点 考古资料

    考古发现,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传统说法已被改变,而谓氏族聚落在中华大地星罗棋布,中国东西南北各地的一些文明起源都在五千年以上,呈现出多区域不平衡发展的状态。东夷文化是中国上古集群文化和地域文化中最古老、成熟的一支,东夷民族曾在华夏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史上,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东夷文化在其长期演进过程中,尤其在新石器时代的中后期,始终和周边的其他地区文化保持频繁的接触和交流,并对各地文化产生广泛而深刻的渗透和影响,上古文化主源多可追溯于东夷文化。东夷与华夏

  • 文章殷氏二支族譜續修序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6卷 第4期  作者:殷豫川 出版时间:1991-03-20
    关键字: 殷氏族谱续修 史料考古 资料

    殷本契後,世系悠邈,雖時越百代,而瓜瓞綿綿,文獻克徵,孔子删詩特尊商頌,裁書亟崇成湯,論語誠彰微子者,以其爲國史之所寄,典籍之攸關,而足以丕承丕顯也。吾魯殷氏譜牃之修,濫觴於黃門公應寅祖,是譜纂成於淸康熙九年庚戌仲冬,公敍其事曰:「滕之有殷氏也,環微山而居,近祖塋也,宋、元改革,中原鼎沸,散處於江、浙、冀北之間,東阿、鄆城亦其流派,譜牃無存,上世之世系難稽已。若今日之聚族蕃衍於此者,蓋自戩爾祖始,戩爾祖迄吾身八世,予自束髮,無日不以修譜爲念,緣王事久羈未...

  • 文章鄕訊六則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9期  出版时间:1987-11-01
    关键字: 乡讯 考古 新闻报道 档案资料

    一、康家遗址已在陕西出土距今四千多年属龙山文化保存完整(七十六年三月一日靑年日报载)敌后消息指出,陕西省考古工作者,近年在西安东北面的康家村,发现了距今四千多年前属于龙山文化的大量房屋遗址及其他文化遗存。康家遗址位于临潼县境渭河北岸四.五公里的平原上,总面积达十四万多平方米。考古工作者先后共发掘出房屋七二座,窖穴三二座,陶窰五座,以及陶、石、玉质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等。原始公社先民居住的房屋遗址分布很有规律,基本上是东西成排,南北成行,每排房屋少则二

  • 文章汕头市前身——鮀浦市旧墟考古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卷 第3期  作者:陳述經 出版时间:1973-09-01
    关键字: 鮀浦 旧址 史料考古 方志资料

    不少外汇,蔚成富庶侨鄕。至今传下二首安居乐业之心声:「南船到,猪母生,鸟仔荳,大上棚。」「夜昏东(风)明起北,捞䑸鱼,鲜薄壳(类)。」以诵昔当薰风南来,洋船北回,番客归鄕,农渔丰收之盛事。可惜好景不常,盛事难再。三十年来,既受日冦侵华之祸,又遭**叛国,沦入赤色地狱。胜利之后,喘息未定,笔者少小离家,老大未还,惟恐家鄕文献从此湮泯,山川之色郁而不光。爰将所忆,为文纪之,籍作考古史料;亦使世人勿以海澨穷陬,杞不足征,而忽视之也。

  • 文章豫省文史参考资料新记四辑(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3期  作者:陳祚龍 出版时间:1975-03-25
    关键字: 墓志铭 考古发掘 参考资料

    虞催限商丘而不见空掩泪于尘埃心之摧兮」【辑自文物(一九七三年),第七期。】(一一)、唐赵洪达墓志【辑自考古(一九六五年),第八期。】(一二)、唐呉君墓志铭唐故濮阳郡吴府君墓志铭幷序」鄕贡进士太原郡王制撰」越若稽古濮阳吴君家居河南府巩县孝义」鄕子来里剏安家业也 祖讳淸 父讳仲殷崩于」己巳享年五十有七好习坟典博览经书德行过人」鄕曲称美广有生业是人之福也授禄居职右有贤」能之行天使擧用去会昌五年补充加职洛苑使巡」官兼都押衙上天降哭卑坠贤良呜呼于大中三」年九月廿一

  • 文章武寧的古樹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3期  作者:閔正國 出版时间:2003-08-01
    关键字: 武宁 古树 人文自然 考古资料 古树简介

    考古调査、林业科硏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价値。现存古树据调査主要有:银杏四棵:在石门楼鄕镜源村小学旁边,有一棵数人合抱的银杏树,为我县银杏树之最。在罗溪鄕芭蕉村四组境内的天平寺侧,有一棵两人合抱,树龄约有三〇〇年(天平寺初建于清代顺治六年,今寺毁树存。)的银杏树。其余两棵银杏树则生长在上汤鄕刘家桥村的十八榇,两树相距不足二十米,枝繁叶茂,蔚为壮观。杉树九棵:罗坪鄕杨坑村有奇杉一棵,树干二人合抱,上开四丫,长势奇特,可供观赏。南岳鄕栗坪村胡田朱姓坟山上有杉树一棵

共24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