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议和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西北軍事史話(三)

    来源期刊:《陕西文獻》 第26期  作者:王禹廷  出版时间:1976-07-15
    关键字: 于右任 南北议和 革命

    向南北双方提出罢战息争的劝告。大势如此,双方确实都打不下去了。于是各自的内部酝酿和平,各向对方呼吁和平,和平遂成为南北一致的要求。八年十一月十六日,北京政府总统徐世昌,正式下令前方军队,罢战退兵。廿二日南方军政府通令停战。北方以朱启铃为总代表的十人议和代表团,南方以唐绍仪为总代表的十一人议和代表团,于七年底八年初先后到达上海,二月廿二日正式开议。此次南北和议有两个重要的实际问题:一是是陕西的停战问题,一个是段祺瑞所编成掌握的参战军存废问题。关于后者本文不必提

  • 文章「南北议和」中的朱启钤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36期  作者:羅馬  出版时间:2011-02-02
    关键字: 南北议和 朱启钤 和谈过程 军阀战乱 历史资料

    贵阳 罗马1918~1919年,国内政局有一段为国人瞩目以待、翘首以期的「南北议和」重要的政治活动。当时,曾任北方政府交通总长的朱启钤,在和谈中,被北方政府委任为总代表,率北方代表团一行赴上海,与南方军政府以唐绍仪为总代表的代表团,进行和谈,共商国家大计。这段历史虽属过去,但谈判历时近三个月,错综复杂,艰辛备至,几经波折,终于破裂。但黔人朱启钤在其中的表现,留给时人难以忘怀的印象。此前,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列强侵略矛头转向东方,相互觊觎著中国这块

  • 文章段祺瑞崛起與北洋軍阀關係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5卷 第2期  作者:鐵軍 出版时间:2013-04-01
    关键字: 北洋军阀 南北议和 清帝退位 张勋复辟

    将领五十人,联名通电请求清帝迅即退位。其电有云:「虽祺瑞等公贞自励,死生敢保无他,而饷源告匮,兵气动摇,大势所趋,将心不固。一旦决裂,何所恃以为战?深恐丧师之后,宗社随倾。彼时皇帝尊荣,宗藩生计,必均难求满志。……故敢比较利害,冒死陈言:恳请涣汗大号,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至此,清廷惊惶失措,亲贵王公均感无可恃之兵,无不朝不保夕,于是纷纷席卷细软,携带妻妾逃避天津、青岛、大连等地;未逃走者,则请袁世凯派兵保护。议和局势因此大定。至若宗社党之首

  • 文章程德全傳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25期  作者:雲陽縣志 出版时间:1964-09-01
    关键字: 程德全 议和 护城 江苏独立 生平事迹

    程德全,字雪樓,邑廩生,光緖戊子入都,應順天鄕試不遇。琿文副都統聘入幕,遂赴黑龍江,旋入將軍伊克唐阿幕府。甲午中日戰起,德全隨軍東征,事定,以勞叙知縣,分發安徽候補。未幾,復奉黑龍江將軍奏調囘江。庚子俄軍犯黑龍江,將軍壽山委德全爲行營處。秋七月,北路翼長鳳翔病故,統領崇玉陣亡,壽山令德全前往督師。出省甫二日,俄兵已逾興安嶺進據墨爾根,兵已大潰,翼長恒玉退至布特哈。德全行抵訥謨爾河南岸時,河水大漲,難民潰兵數萬人阻水不得渡,哭聲震野。德全乃手書照會俄將領林...

  • 文章辛亥南北议和后的山西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7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辛亥革命 南北议和 山西状况

    黄兴(时为军政部长),报吿了山西情况,亦无具体的解决办法。适闻孙中山先生已回国,到了上海,南即赴上海,向孙中山先生报吿了一切。孙说:「跟我一同回南京再说。」到南京后,那时已有山西省咨议局(立宪派)和李盛锋(护理巡抚)所派的刘劝功、李素和由东京赶回的景耀月三人代表山西,参加了南京临时参议院开会,与各省代表一致拥护孙中山,选举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于公历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农历辛亥十一月十三日)就任大总统职。在这期间,南北议和声浪甚高,孙先生

  • 文章慶祝中華民國七九誕辰看當年隆裕皇太后宣布的清帝退位詔書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52期  作者:冰一  出版时间:1990-10-20
    关键字: 隆裕皇太后 诏书 武昌起义 南北议和

    以不流血而革命,设优待以对前朝,民国成立实开革命未有之先例,亦表示我东方人道德之特色。而其间促成经过,当时淸总理大臣袁世凯之胸怀异志,有其极大影响。袁世凯的确雄才伟略,手段灵敏,对淸室未露半点不臣态度,对南方革命军则尙有可战之兵而不战,待得武昌起义,即劝淸室逊位,此时水到渠成,自然达到其不有簒位之名而有簒位之实的目的,而且既倒帝制,复平反侧,光复后任第一任大总统,南北议和,统一中国,惜其雄心未已,不能谨守誓言,(曾有赞成共和誓言。)效忠民国,任用权谋

  • 文章無錫光復前夕的革命掌故一則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2期  作者:顧子彥  出版时间:1972-06-20
    关键字: 武昌起义 临时政府 知县 孙长胜 南北议和

    ·本文爲高齡八十歲,雙目失明的顧子彥鄉長所口述·——編者

  • 文章有胆有識的劉文島先生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4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72-07-10
    关键字: 人物传记 刘文岛 中华民国成立 南北议和

    按語:老友劉文島兄從讀書到革命,以至於後來辦德意外交,無不是用作戰姿態在奮鬥,其一生經歷可泣可歌而可資效法者頗多,本文所敍經過情形不獨詳細,且係事實,故特轉載幷附「劉先生中義關係之囘憶」以供參證。 萬耀煌誌

  • 文章詠霓公甲午戰爭筆記輯要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6期  作者:王敏 出版时间:1999-06-10
    关键字: 甲午战争 日本明治维新 议和 马关条约

    前言先祖父咏霓公,字子裳,号六潭,黄岩兆桥人,幼禀歧嶷,抱志不凡,苦读有成,清光绪六年庚辰科二甲进士,忠贞爱国,服官清正。光绪二十年(即甲午年,西元一八九四年)日本发兵侵略中国,海陆诸军,战守皆不可恃,清廷慌乱议和,与日本签立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先祖蒿目时艰,痛心疾首,分函张制军之洞,葛兵部尙书,敷陈强国团结,防边御侮之策,忧心割奉边,弃台湾万不可,并详纪战争及议和笔记数万字。致葛兵部书,承陈家骥鄕长题跋发表本会第二十二期特刊,铭感五中。値兹

  • 文章惜陰堂主人趙鳳昌——關係近代史大局的張之洞僚屬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36期  作者:童致祥  出版时间:1988-06-01
    关键字: 赵凤昌 惜阴堂主人 张之洞僚属 近代史 南方议和

    计划者,除此六人外,只有赵凤昌,而盛宣怀并不在内。复据最近刋布之陈三六与梁鼎芬密札,三六对于勤王运动,殊为积极,函中有「窃意今国脉民命,实悬于刘张二督之擧措。刘已矣,犹冀张唱而刘可和也」之语。是陈氏寄望于张较切于刘也。凤昌与之洞可云十分水乳,然仍无法说服之洞同意打倒那拉氏。足见之洞徒知拥护西后,以便个人揽权固位,未尝为爱新觉罗氏王朝作久远打算。然而凤昌声誉日增,已有策士之目,且有「两江总督张之洞,一品夫人赵凤昌」之谚语,流传人口。辛亥革命,袁世凯派唐绍仪赴南方议和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