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萍乡共返回2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萍乡方言中的“时空观”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40期  作者:李遠實 出版时间:2015-08-25
    关键字: 江西萍乡 方言 时空观

    ,其寓意为“那具体的里数那可就说不清,实在离此太远了啊!”“沙子满天,沙子满地”。这方言典自印度佛教中其意为多不胜数的“恒河沙数”。《金刚经》:“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李义山诗句云:“仰看楼殿撮清汉,坐视世界如恒沙。”总之,萍乡方言的“时空观”是采取“以象比类”的艺术手法与通俗方式,利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物与事作为比拟,因此十分形象而生动,有时甚至很有风趣,颇显幽默,即具体、客观,又能引人遐思与联想。

  • 文章萍乡民歌杂谈之四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2期  作者:宋華鏗 出版时间:2011-02-01
    关键字: 萍乡 民歌 风土习俗

    小岩颇具穿透力、带着浓厚鼻腔共鸣的独特演唱,使你百听不厌。萍乡的灯歌一般在元宵、中秋前后随着民间灯彩走家串户而流传。据萍乡县志载:「上元张灯自正月初十日起至十六日止为竹马龙灯,中秋桂花灯。」至今在民间流传的有龙灯、狮子灯、牛灯、茶灯、鲤鱼灯等,但已经不局限于元宵和中秋期间演唱了,民间喜庆以及重大节日时或受邀、或主动前去表演,既有灯耍,又有唱腔和表演。如果是正月的牛灯,还有一整套程式:春锣开场,依次是赞土地、打大卦、送阳公,然后是四位茶花娘子手持茶灯和一手

  • 文章功能各異的坐唱小調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3期  作者:宋華鏗  出版时间:2011-05-01
    关键字: 萍乡 坐唱小调 风土习俗 乡情乡音

    萍乡的小调异常丰富,和全国各地民歌形式一样,又多以「四季」、「五更」、「十月」、「十样」为常见格式。比如:《四季看姐》、《五更恋郎》、《十月探梅》、《十把扇子》等等,民歌《十月望郎》和《闺女吵嫁》都属于小调。本文要着重介绍的是「坐唱小调」,所谓「坐唱」,顾名思义,就是坐着唱,之所以坐,是因为演唱者大多都是一人多能:自拉、自打(包括手脚并用打击乐器)、自唱,因此只能坐着,而演唱者基本上都是民间的皮影戏艺人。正戏开始之前,往往来一段愉悦观众的坐唱段子,比如

  • 文章萍乡民间童谣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3期  作者:陳文麟 出版时间:2008-11-01
    关键字: 江西萍乡 民间童谣 社会风貌 童真童趣

    有位伟人说过,我们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窃以为,越是富有地方风味和特色的文化,就越具有其民族性。难道不是吗?我在老家江西萍乡,从咿呀学语开始,便由大人带着学唱过一些当地民间童谣。它们烙印在自己脑海里,至今仍抹不掉。这些充满著童真童趣的民间童谣,不但引人入胜,也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社会风貌,凸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数十年后的今天,通过回忆,把它们挖掘整理出来,记录在案,以备存档,也许是一件不无意义的事情罢!(一)打叉叉(拍掌),交(换)饼吃。交

  • 文章萍乡市立博物馆落成开馆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1期  出版时间:2010-11-01
    关键字: 萍乡市博物馆 落成开馆 仪式留影

    萍乡市立博物馆落成开馆萍乡市博物馆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程,建筑于滨河东路「三角洲」,占地面积四〇亩,馆面区面积一、六九万平方米,是一座集收藏、考古、研究和展示为一体之综合性博物馆,于十月十六日正式开馆。(注:◎开馆典礼仪式场景,由市委书记刘和平讲话图①)(注:◎市委书记、市长等领导共同主持开馆剪彩图②③)(注:◎市委书记、市长等领导共同主持开馆剪彩图②③)(注:◎博物馆美丽的夜景图④)(图片转载自萍乡市政府网站及邓晴文乡长交付照片图②)

  • 文章近鄉情怯感觸多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0期  作者:湯增琪  出版时间:2000-05-01
    关键字: 故乡风景 名胜 开放探亲 庐山 萍乡市

    萍乡 汤增琪——「故园北去千余里,春梦犹能夜夜归。」(唐·顾况诗—忆故园)——「天涯倦容,山中归路,空断故园心眼。」(宋·苏轼词—永遇乐)两岸开放后,返鄕探亲,络绎于途,笔者亦不例外,虽然遨游神州有八次之多,眞正重临老家只有二次,扫墓省亲,诸多见闻。南昌缤纷经香港飞抵南昌,该巿之昌北机场,通航未及半年,硬体设备,算是水平,管理方面有待加强,例如:出关排队受检,灯光昏暗,约廿分钟始大放光明。南昌「八一」大桥,桥头舍传统石狮而改为白猫、黑猫各一尊,自是套用

  • 文章萍鄕儺槪況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1期  作者:鄧斌 出版时间:2003-02-01
    关键字: 萍乡 历史渊源 民间传说 宗教色彩 民俗文化

    萍乡 邓斌萍鄕傩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流传广泛。民间有「五里—将军、十里—傩神」之说。这里的傩庙、傩舞、傩面具被傩学专家们誉为「三宝」。保存至今的傩祭、傩仪、傩俗、傩器具、傩道具、傩音乐、傩书手抄本等,引起了傩学界的极大关注。萍鄕傩这一古老文化的活化石,在泛世界性傩文化硏究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萍乡傩的渊源萍鄕,古为吴楚通衢,今乃赣西明珠。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萍鄕这块神秘土地上的人们,至今仍传承、演绎著带有原始三苗族文化特征的蚩尤崇拜、牛图腾崇拜的傩

  • 文章萍乡民歌杂谈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1期  作者:宋華鏗  出版时间:2010-11-01
    关键字: 萍乡 民歌杂谈 风土习俗 方志谱乘 乡野趣闻

    山歌,萍乡称为号歌,劳动之余,青年男女之间登高对唱的一种旋律较为简单、节奏比较随意的民歌,和所有的山歌一样,萍乡山歌风趣、夸张、朴实无华、生活气息浓郁,极具感染力,老百姓易唱、喜唱,所以容易流传。请看这首《郎在山上打声号》——(女)哎——郎在山上唱号歌姐在屋里织绫罗我的哥耶 不知哪里来的风流子到姐仔屋前屋后唱号歌唱得姐仔头昏眼花一身麻麻痺痺织不得绫罗钉不得梭织坏了绫罗怪情哥(男)我的姐嘞 我要唱到高山岭上茅杆飞东海我要唱到洞庭湖里个麻石飘起来我要唱到

  • 文章萍乡巿台办熊主任与黄理事长于十月廿五日晚上于梦蝶山庄座谈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3期  出版时间:2013-11-15
    关键字: 萍乡市台办 台北市江西同乡会 座谈 留影

    萍乡巿台办熊主任与黄理事长于十月廿五日晚上于梦蝶山庄座谈(注:黄理事长致词图①)(注:参访团一行登武功山留影图②③)(注:参访团一行登武功山留影图②③)(注:武功山的紫极宫图④)(注:武功山途中凉亭图⑤)(注:于武功山1918米高的山顶留影图⑥)(注:萍乡市林业局李小勇局长等在梦蝶山庄合照宴叙图⑦)

  • 文章江西省萍乡巿巡视员胡立勤102年4月29日率团来访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2期  出版时间:2013-08-15
    关键字: 台北市萍乡市 巡视员 访问团 活动留影

    江西省萍乡巿巡视员胡立勤102年4月29日率团来访(注:黄理事长于会馆迎宾图①)(注:◎黄理事长致欢迎词图②)(注:◎会场一角图③)(注:◎贵宾致词及互赠礼物图④⑤⑥)(注:◎贵宾致词及互赠礼物图④⑤⑥)(注:◎贵宾致词及互赠礼物图④⑤⑥)(注:◎大合照及餐叙图⑦⑧)(注:◎大合照及餐叙图⑦⑧)

共21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