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石窟共返回5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陇南石窟艺术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34、35期  出版时间:1990-09-01
    关键字: 石窟艺术 麦积山石窟 大像山石窟 木梯寺石窟 法镜寺石窟 八峰崖石窟

    麦积山,位于天水市东南四十五公里的天水县麦积鄕南侧的群山中。此地一峰崛起,如民间麦垜,故名麦积山。举世闻名的麦积石窟,就建造在这悬崖峭壁上。这里奇峰林秀,松溪映带,为「秦地林泉之冠」,是丝绸之路上驰名中外的胜地之一。并以「麦积烟雨」的壮丽景观列居秦州八景之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风景名胜保护区。麦积山石窟约在唐开元二十二年(七三四年)因强烈地震,使崖面中部塌毁,窟群便分为东、西崖两部分。现存洞窟东崖五十四个,西崖一百四十个,保存了从四世纪末至

  • 文章冯国瑞先生发掘甘肃石窟艺术之业绩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40、41期  作者:丁枬敎授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冯国瑞 《麦积山石窟志》 保护麦积山石窟 《炳灵寺石窟勘察记》

    冯国瑞先生为近世陇上一代文宗,邃深国学,博大精深,著述丰富,嘉惠后学,厥功最大。他一贯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文化艺术。他在甘肃境内发掘石窟艺术瑰宝,殚精竭智,披荆斩棘,开创了研究先河,对祖国文化艺术的贡献自有其不可殁灭的功绩。石窟艺术导源于印度佛教。甘肃地处「丝绸古道」的东段,石窟建造起源之早,数量之多居全国首位。清末以来,敦煌莫高窟由于帝国主义的所谓「探险家」们发现和盗窃,各国学者陆续开展研究,才逐渐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莫高窟也成为闻名于海内外的艺术胜境

  • 文章中国泥塑佛像宝库 麦积山石窟 奇中奇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3期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麦积山 石窟 泥塑佛像

    新近整修完成的甘肃省天水麦积山石窟,为我国四大佛敎石窟之一,它是一座除敦煌莫高窟之外中国泥塑佛像的宝库。麦积山为一座孤立的山,有如农家积麦之状,因有此名。比起中国其他三大石窟(大同云岗、敦煌莫高、洛阳龙门)均坐落于光秃秃的山头或黄沙遍野处,四周环翠的麦积山显得格外淸幽、宁静!走到山麓,首映眼底的是贴在峭壁上的一佛二菩萨的巨大泥塑像,它仿如麦积山的「守护神」;而石窟都开凿在二十公尺至八十公尺的峭壁上,现保存有北魏以下各代开凿的洞窟一百九十四个。一路攀行栈

  • 文章佛洞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37期  出版时间:1991-09-01
    关键字: 佛洞 凌空石窟 大像山 甘谷观音

    千万年的冲刷侵蚀,悬壁上尽是奇形怪状的山洞和石穴。洞穴里筑巢的苍鹰在奇峯之间趁著上升的气流傲然飞翔。接近甘谷县境了。愈来愈险峻的沙石山突然变成火红色,红得近似朱砂。山的形势也骤然变成巨大的扇形绝壁,连緜不断,远看极像一匹匹朱红的巨象头尾相接向东狂奔。凌空石窟别有洞天这宽阔陡直的朱砂崖上,开始断断续续出现凌空的洞穴。愈往前洞穴愈多,密密麻麻地连在一起,排列得井然有序,和靑石崖散漫的洞穴相比,这些石洞显然不是天然生成。在离地面几十公尺无法攀援的绝崖上,人们开凿

  • 文章莫高窟隨想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56、57期  作者:向明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莫高窟 感想随笔 石窟介绍

    一我們都是低頭走進那些洞窟的不是有罪不是洞門太低而是頭抬不起那一窟一窟的歷史驕傲壓得我們像一隻隻窟底的螻蟻光是九十六號窟裡那尊大佛的小腳趾都讓我們攀爬得一路喘不過氣二那些石壁上的飛天菩薩都沒有飛而那姿態早已逸出天之無極端詳了半天始才悟及衹有守身楊枝淨水般曼妙靈動才可超越任何有形無形的藩籬即使這高天厚地的石壁我們這些粗線條的所謂詩人呵!頂多像一個個守洞的呆頭羅漢而且是北周時代的(轉載自89.8.30.中央日報十三版)(李世勳鄉長提供)襁褓之内(注:8×14×6cm 收藏:...

  • 文章關林和伊闕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3期  作者:楊祥麟 出版时间:1971-03-01
    关键字: 关林 关云长 伊阙石窟

    入伊川。山高不及百丈,而淸流淙淙不绝,为此地所难。」所言不虚,伊阙山水兼具,及石刻佛像最高评价之艺术,所以风景古蹟相得并彰。老龙窝在山脚下,旁为老龙洞,这个洞和一般的石窰的不同处,在于洞中没有大的佛像,却在壁间雕出一些龛,一般的说法,最先出现于伊阙的石窟,即为老龙洞,早于公元五〇〇年刻凿的窟寺。因而称为全山最古石窟。莲花洞在老龙洞的南边,它的得名由于洞顶刻有一朶巨大的莲花。洞内满是精细的浮雕,称得起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石窟寺在半山坡上,不易攀登,因无路可缘

  • 文章云岗石窟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4期  作者:愛華 出版时间:1989-07-01
    关键字: 云岗石窟群 景点简介 昙曜五窟 石窟特色

    佛敎艺术的殿堂我国佛敎石窟艺术遗迹中,最雄伟的有三处,一处为敦煌,是以壁画闻名于世,次为云岗和龙门,均以石刻著名。大同县淸代为大同府,明为九边之一,唐代是云州地拓跋珪建都在此,当时的地名叫平城,历史悠久。在平绥路上可以说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因为北魏时代的云岗石窟寺名闻世界,这是与敦煌石室同属极具民族文化艺术价値的国宝。从纪元四世纪到十三世纪,由于印度石窟艺术随着佛敎输入中国,与中国原有的石刻艺术相融合,使中国的石刻艺术迈向最为辉煌的时代,在这

  • 文章千古文化之谜:浙江龙游石窟又一说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2期  作者:大大 出版时间:1999-02-10
    关键字: 石窟 凤凰山 小南海 青铜时代 徐偃王之后 春秋 石窟史料

    浙江省龙游石窟已引起世界瞩目。各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文人墨客纷至沓来,试图从不同角度破解这千古文化之谜。于是形成了宫殿说、藏军说、粮仓说、取石筑城墙说、钱塘江海堤取石说、越王句践复国基地说等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以全新的视角,翔实的考证,提出了西周徐偃王陵寝说。当然,这仅是一家之言。奇异的地下石窟羣浙江省龙游县城北三公里,衢江、灵山江交汇处,有一座小山,叫凤凰山。明、淸以来,建有寺庙,称「小南海」。山脚有洞穴,旧时作为寺庙放生池。池面不大但多大鱼,久旱

  • 文章敦煌石窟的艺术宝藏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3期  作者:郭晉俠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敦煌石窟 千佛洞 雕刻艺术 彩绘艺术

    艺术宝藏的敦煌石窟,沿着鸣沙山的石壁开凿而成,又称为莫高窟。这里面蕴藏着我国古代最珍贵的文化,是一座举世无双的艺术宝宫。远在大秦符氏建元二年(公元三六六年),有一位乐樽和尙,经过呜沙山下,正値夕阳西下,阳光照在三危山的石壁上,反射出千万道金光,山上的岩石,仿佛是一尊巨大的佛像。于是这一位大和尙发下心愿,在山上开凿石窟,使其成为佛敎圣地。这就是敦煌石窟的来源。二千佛洞的开凿,是偶然中开始的;千佛洞的发现,也是在偶然中发现的。相传在淸光緖二十六年(公元一九〇〇年

  • 文章影印石窟一征序(四订本)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华同鄉会会刊》 第1期  作者:陳槃 陳沅淵 出版时间:1991-11-01
    关键字: 石窟一徵 私修志书 序言 陈槃

    陈槃原稿石窟一征者,鎭平(民国三年,易名蕉岭)黄香铁(钊)君之所譔著也。其目曰方域、曰征抚、曰敎养、曰礼俗、曰天时、曰日用、曰地志、曰方言、曰人物、曰艺文(案此卷颇有后人增益之作),殿之以杂记,都为九卷。语其体例,实地方志也,而不以志称者,以方志、官书,而一征则私著,谦不敢以当之也。石窟,鎭平一都,县治即设于此。书不系以县而以都,亦此意也。未完稿而香铁君没。同治初,其门生古朴臣始为之编缀丛残,醵金付梓,甫告成而遇乱板毁。光緖六年,朴臣子范初等复醵金刋之

共50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