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疟疾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浙籍女科學家屠呦呦赴美領獎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7卷 第11期  作者:曹北海 出版时间:2015-11-10
    关键字: 屠呦呦 疟疾 青蒿 青蒿素 学术研究

    纽约当地时间九月二十三日下午,屠呦呦,一位八十一岁的中药化学家缓缓走上二〇一一年度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的领奖台。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奖项。这个奖项在生物医学界有着「诺贝尔奖的风向标」之称,业内有人称屠呦呦和诺贝尔奖仅一步之遥。向抗性疟疾发起进攻屠呦呦这位以往不为人熟知的浙江宁波籍女科学家,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进入公众视野。「它每年在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拯救

  • 文章小學畢業觀摩會考回憶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7期  作者:陳圖勳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会考观摩 浮签密封 同桌画船 教师深勉 疟疾体乏

    、培田(吴家坊)、挹新(河田)、景初(四堡)、日新(策田)和三洲、濯田、古城、新桥、馆前、罗坊、曹坊、钟屋村等高小[2]。至明伦女校与药王、斗母等三高小,当年似皆无应届毕业生,故均未参与此一联考。笔试时、在城各校科任老师,尝于考试该科时,多集于场外,等候考生出场,一见考生出来,忙问什么题目?难或易?考得怎样?使考得不太理想的考生,非常尶尬,面红耳赤,难以置答。惟县立高小国文老师赖虎文先生,候在学斋,见到回来考生,忙说考过的不用去烦心,赶快准备下节课吧!深具

  • 文章昔年家鄕生病時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86期  作者:黃影帆  出版时间:1975-09-01
    关键字: 家乡 病人 疟疾 痢疾 迷信 医师

    昏了头的病,会满院子狂奔,甚至坐在邻家叔婆的怀中,阿姐来捉我囘去,我却往田野间乱跑,事后一点也不知前情,眞是「热昏」。也有一年我记得下痢疾,每次下的不多,有时像一撮鼻涕一般,但一天要拉好几次,有时急起来,还来不及到马桶间就拉出来,家人也未注意,我也不作声,因为人还能奔跑走动。直到后来,我发现所拉的带有红血丝似的物质,那一个夏天可眞瘦极了,最后还是不药而愈,如今想起来,十分可怕。说起疟疾,鄕人叫「卖柴病」,如何由来不知,只知鄕人以为此病有卖柴病鬼附身,鬼比蚊虫

  • 文章抗戰與我(十六)——揭開「桂河大橋」之謎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40期  作者:張我佛  出版时间:1989-10-2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桂河大桥 泰缅铁路 疟疾

    时的泰缅山区,由于交通不便,医疗缺乏,疾病丛生,尤以恶性疟疾,更为猖獗,专治疟疾的「奎宁丸」Quin-ine,(又名金鸡纳霜,是以一种奎宁树的树皮炼制而成。)因来源稀少,奇货可居,所以在山区除了日本军人及从事工程的重要英军俘虏罹患疟疾时可以服用奎宁外,其余人员包括俘虏及木工,均不给药治疗,任其自生自灭,以至战俘及华侨木工上千近万,相继死亡。日军面对大量死亡的情形,可以说束手无策,只有将病死者一堆堆抛弃在深山山谷中。后人见此白骨累累的惨状,故将此铁路称之曰「死亡

  • 文章談鄉村雜病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95期  作者:羅尚  出版时间:1970-07-01
    关键字: 乡村杂病 气喘病 疟疾 皮肤病 金鸡纳霜

    仍有此病,怕是养老疾了。关于陈艾陈皮老姜之类,家家常备,但艾以端阳日采取者为合格。摆子即疟疾,又名寒热病,北方人叫做害疟子。病发时全身颤动打抖,感觉寒冷,皮肤起鸡皮疙瘩,渐渐冷得难受,想向火,上牀盖两床被子,尤觉毫无温暖。待冷过一阵之浚,又全身发烧,烧得皮肤烫手。亦属周期性病,年年发作,发病时期,或一天一次,或隔天一次,或三天一次,为时甚准。疟病病人,亦带面相,可看中十之五六。鄕间无专方可治,金鸡纳霜,奎宁丸等,有效有不效,效则幸运,不效照打。惟俗以心理治疗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