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县一州独省庠[1]斐声绩著远名扬,莘莘学子齐钦慕,忝列门墙感有光。州中学府最崇高,曾沐春风化雨陶,犹记当年钟校长[2],薪传母校不辞劳。崔巍黉舍矗岗楼,梅市繁荣一望收,隔海栖迟伤往事,当年窗友今安乎。五岭东趋尽揭阳[3],梅州学府负雄岗,菁莪乐育尼山旨,代有英豪为校光。[1] 嘉应州一州五个县仅有此省立高中[2] 钟校长皎光先生,大学毕业后囘母校任校长。[3] 校歌有此句
-
譽貫百秢,湖海遍傳「訓典」;勳彪六合,桃李競著先鞭。
-
然后集合各组所获,定期当众焚毁。此种行动眞是「无法无天」,形同强盗。然而,在军阀割据横行时代,为所欲为,早已视法律如无睹,学生继「五.四」运动之余威,亦认为有权自由行动,警察同情民众爱国热诚,不欲亦不敢出面干涉。无庸讳言,我亦多次参加「纠察队」,劫掠日货,以泄心中悲愤,并且不以为耻。黎校长伯通先生于一九一七年莅任后提倡革新教育,施行严格纪律,注重秩序,坚持整洁仪容,准时上课,尊师重道,举止有礼,同时选聘一流教师,认眞上课。仅逾四载,梅州中学气象一新,学风纯良
-
一、本文作者前驻黎巴嫩大使缪培基先生,五华县人,与钟皎光部长是省立梅州中学同班好友,情同手足,晩年同客美国俄立岗州。本文对当年梅州中学有极生动的描述,是珍贵的史料。二、原刊二〇〇四年十二月出版之「台北市五华同乡会会刊」,兹征得该会总干事缪琼编乡长之同意,由本刊全文转载,以飨广大之梅州中学校友,并入辑梅州中学校史,藉传广远,永垂不朽。丘尚尧 谨识二〇〇五年六月十八日
-
余于一九三三年母校高六届毕业,迄今行年九十春秋,虚度光阴,愧无寸树,尚幸体能保健,今日耳聪目明,腰脚稳健,堪奉告慰。欣逢母校百年嵩寿,撰颂词谨表贺忱。好山好水古梅州,秀丽人文我故土。梅水迢迢源流远,天岌苍苍梅花舞。阴那指峰耸天际,叶帅英风群山护。地灵人杰河山壮,五岭龙势耀九州。我手我口黄嘉应,[1]文章道德誉京都。勋老朴实民敦厚,黉宫林立爱读书。欣逢母校百年庆,树人树木大丰收。劳苦恩师无恙否?山重师恩愧未酬!每忆联床风雨夜,哪能忘点易研朱。[2]惜阴苦读
-
母校梅州中学建校百年纪念 七律一首朵朵梅花扑鼻香,宫墙万仞矗雄岗,春风化雨弦歌暖,锥股头梁忆念长,科学前锋文化垒,英才昂首五洲洋,百年校训「诚」为舵,千载长风破浪航。敬挽一〇一岁人瑞李铁军将军 七律一首精灵不灭未长眠,青史忠魂百战间,方道健康荣百一,谁知无疾逝神仙,铁庐著述名山锁,戎马功勋众口传,遗憾西河子夏泪,九泉犹恨海难填。注:李将军于民国九十一年六月九日仙逝于美国旧金山圣荷西。咏诸葛亮 七言古风—诸葛武侯墨宝,神物也。捧览仰止之余,作俚句以附诸公鉴
-
抗战胜利后我考入广东省立梅州中学初中卅二届就读(三千多人投考,只录取高、初中共三百人,比今日台湾公立高中联考的四取一还难考取。),那时的梅州中学虽然是一所全国驰名的学府,但规模并不大,高中部高一有四班,高二、高三各三班;初中则一、二、三年级各两班,全校只有十六班,(高中部男女生兼收,初中部全属男生) 八百多人。以视今日台湾的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中各有一百多班(笔者所执教三十年的成功高级中学也有八十班),台北县立海山国民中学有一百九十
-
加拿大刘超荣我在故乡梅县的广东省立梅州中学唸书时,先父根球公在梅城做事,离学校不是很远,我尽可以骑单车或徒步上学。先父从事中学教育十余年,他认为我住学校宿舍不仅可与同学过群体生活,同亦可培养独立处事的能力。所以在梅中唸书三年,我都是住校。当年梅中的男生宿舍有三:居学斋、爱余斋及复兴斋。除在初二那年住复兴斋外,初一初三我都是住爱余斋。爱余斋生活花絮爱余斋与居学斋,地点在校区最北侧之北岗山坡地,是在梅中名校长李时可先生第二次任内完成的。时在民国
-
一、跨世纪大团聚三年前,一九九七年九月十一日至十四日,广东省立梅州中学初中三十二届、高中廿六届同学在阔别五十年之后,返校参加一连四天的中秋大团聚,到有同学一百一十人,眷属六十人,笔者夫妇有幸,躬逢其盛,全程参与。同学们久别重逢,恍如隔世,眞是太高兴了。当曲终人散时,大家殷盼在二〇〇〇年千禧年的中秋再度团聚,重温昔年同窗共砚的情谊,这一愿望是我届同学共同的心声。二〇〇〇年是廿世纪最后的一年,二〇〇一年元旦就迈入廿一世纪了。因此,这次跨世纪的大团聚,意义特别
-
一、「北门岗」百年教化「梅花乡」世纪之光——梅州中学办学一百周年纪实——罗渊宜钟耀枢导言梅县,南齐(四七九—五〇二)始建县称之程乡县。至清康熙年间(一六七一年)程乡知县王仕云、王吉人继前县令在县城北岗上修筑了北门,名称「北门岗」。梅江区梅州中学始创于一九〇四年(清光绪三十年),是由东山初级师范学堂、嘉应官立中学堂、务本中学堂、梅东中学堂组合而成,创办者是梅县清末著名的外交家、教育家、诗人黄遵宪先生和地方名士吴登初、黄文彬等,校址就设在「北门岗」上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