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化风俗共返回5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倮黑山與倮黑族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7期  作者:平凡  出版时间:1977-12-25
    关键字: 拉祜族 地理历史 文化风俗 云南少数民族

    倮黑山是雲南瀾滄縣的別稱,據淸光緖雲貴總督岑毓英奏摺稱:「倮黑大山,界處極邊,外接耿馬,孟連兩宣撫司地,西達緬境,內與順寧,普洱兩府毗連,縱橫二千餘里(注一),可見昔日倮黑山範圍,遠較今之瀾滄縣爲廣,足有兩個臺灣大,實有過之而無不及。」顧名思義,倮黑山自然是以倮黑族聚居而得名,正如卡瓦山也是由於卡瓦族聚居而叫卡瓦山,是同樣的道理。倮黑族是雲南四十八種少數民族之一,根據雲南省政府資料,該族人口約爲五萬多人(注二),事實上此一官方資料,並不正確,筆者因身爲倮...

  • 文章大陸郵票上的廣西(二)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03期  作者:張安君 出版时间:2004-01-10
    关键字: 大陆邮票上的广西 文化风俗 民族特色 邮票图片

    文化风俗广西是一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因此,广西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其中,壮族「干栏」建筑最具有代表性,是我国古代建筑遗产的重要部分,并已发展成为南方各民族的主要居住形式之一。「干栏」建筑,用木料(或竹)柱做成离地面相当高的底架,再在底架上建成住宅。一般分为上、下层及阁楼三部分。上层住人,底层用作关牲畜、厕所及放农具和杂物,阁楼多用于存放粮食。居住层的四周往往顺势伸延,另建成望楼、排楼等。整个结构比较合理、实用。邮电部于一九九〇年九月二十日发行了一枚

  • 文章開口不離「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5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6-05-25
    关键字: 乡土风俗 文化 传统礼仪

    我國的「吃」,是世界聞名的,有「吃在中國」之說,「吃術」之高明,也至足驚人!不論烹調煎熬炸煮,燉煨蒸燜燒烤,及薰臘滷醃等各種方法炮製出來的菜餚食品,無不色香味俱臻上乘。不僅國內嗜「吃」者津津樂道;卽國際「老饕」亦讚不絕口,且世界各大都巿均有我國的餐館,大都生意興隆中外人士趨之若騖,而外人來我國考察觀光,也都以吃到我國菜餚爲快事。足證國人善吃,吃術「精良」,外人都望塵莫及。歐美各國雖科學甚爲進步,但對「吃道」與我相比,他們還算是「落後」國家。不要說我們那吃...

  • 文章从游艺活动谈鄕土文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6期  作者:王德謙 出版时间:1976-06-25
    关键字: 游艺活动 乡土文化 祭祀风俗

    的民族性,而轰动海内外,我们何不起而效尤。今观「芬芳寳岛」,犂牛歌,七向曲,车鼓弄之舞姿,很多地方与吾鄕有异曲同功之妙,当然也有取自其片断,然依凭片断,不难窥知其渊源于中原文化,和北方农村鄕土本质的关连,犹如本省同胞年俗初二新媳妇走娘家,贴春联守孝未满三年时,男死用篮色,女死用黄色,以及称年夜饭为「围炉」,与吾省习俗完全一样,诸如此端尙可想见「风俗」对于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所产生的伟大凝结力!由此看来,中国人除极少数边疆民族外,绝大多数已融合成同一型态,其体型

  • 文章感受除夕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8期  作者:殷新波 出版时间:2002-05-01
    关键字: 除夕 故乡风俗 返乡探亲 民俗文化

    臨川 殷新波這是大年三十的傍晚。城巿的大街小巷,鄕村的阡陌曬場,都被一種廣袤無形的肅穆寧靜籠罩著。這種盛典之前短暫的寂靜,讓人感到了古老傳統的強大誘惑和威嚴。紛紛揚揚飄飛的雪花中,廖廖地點綴著幾個行人。他們是回鄕探親、過年的臺胞,臉上洋溢著喜悅又焦急的神情,行色匆匆地趕往各自溫暖的港灣。家家戶戶,早已裱貼了猩紅的春聯和五彩斑爛的年畫。屋檐或門廊中,大紅的燈籠高高掛起,暖紅的光束輝映著靜謐的窗欞屋墻和潔白的雪地。雪地上,一位滿頭霜髮耄耋之年的老奶奶,顫顫巍...

  • 文章江西諺語乙束(續二一)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37期  作者:曹端羣 出版时间:1969-04-02
    关键字: 江西谚语 风俗习惯 地方文化

    五八九、伸手交錢鬼也怕。五九〇、七月半鬼亂竄。五九一、正月十五鬧花燈。五九二、事在人爲。五九三、有望作無望。五九四、有酒有肉今朝醉。五九五、打腫臉充胖子。五九六、無常一到萬事皆休。五九七、黃楊木長三寸,縮三分。五九八、細水長流。五九九、通篙挑水兩頭滑。六〇〇、牽起爺娘駡祖宗。六〇一、皇天不負苦心人。六〇二、井裏蛤蟆碗大的天。六〇三、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六〇四、是非只爲多開口,煩惱都因强出頭。六〇五、一代管一代。六〇六、你不孝順父母,兒孫不孝順你。六〇七、...

  • 文章大埔客家人喜歡楹聯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9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2013-02-01
    关键字: 大埔风俗 对联 中国对联文化

    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是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对联格式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联、声调协调、对仗严谨。下联以异物对之,或和其意,或驳其意。意义殊深之对句。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份强调性相当,又不失对仗。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方孟昶。他在寝室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

  • 文章故鄕情重憶長沙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5卷 第3期  作者:陳應龍 出版时间:1977-07-15
    关键字: 长沙 潇湘八景 风俗文化 故乡回忆

    大陆沦陷,倐忽二十七年。在此期间,遭毛共几反几革,天翻地覆,面目全非。锦绣河山,善良民情风俗,来日凯旋归里,可能不复得见。故乡荣梦,每逢佳节尤难抑制情怀。我出生长沙,特将长沙一隅留给个人印象最深者,作一漫话式的介绍,以飨读者,而资囘味耳!

  • 文章尧帝文化述要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6期  作者:鄧和 出版时间:2000-07-01
    关键字: 尧帝文化 风俗习惯 传说故事

    今天纪念尧是华夏文明的始祖,提出浅见,先简列下表,以供参考:尧—是古代的帝王,他是帝喾的次子,初封陶地,后迁唐地;继承其兄长帝挚的帝位,为帝尧,是帝王世家。后传其帝位给舜,史曰“禅让”。帝尧—被后人誉为“圣德之君”,不将帝位传其子,而传贤德之人舜。这段文字,是后人写的,不免有几分神话的传说。许多民族的文化源头,多多少少都有些神话成分。我崇敬传统的文化,也很崇敬传统的神话。中国文字很传神,比如:君—其字形是上从“尹”、下从“口”。尹—是掌握统治的权力。口

  • 文章新年聯語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1卷 第2期  出版时间:1979-02-06
    关键字: 传统风俗 民间传说 思想文化

    韶华荏苒,农历新年转眼已来临。我国风俗:必书对联(或称挥春),贴于神庙、祖祠、住宅、书斋等处。据说:联始于蜀主孟昶题桃符:「新年纳余庆;佳节肇长春」。及后明太祖大加倡导,遂成风气,至今延习不绝。是否事实,无遑深究。对联虽属小技,然于文学上亦有价値在焉;况可增加新年欢乐之气氛,未尝非盛事也。今择有趣者数则,而为茶余酒边谈资,以开笑口,不亦乐乎?据说:有朱、项二姓各居一寨(鄕),相距甚近,而寨门相对。每年书联必请能手,以求胜于彼寨。一年朱姓书联云:「两朝天

共58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