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教育史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本縣過去培育人才之社會背景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7期  作者:連文希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大埔 旧式社会教育 教育史

    大埔是一個山多田少的三等縣,抗戰後羅卓英先生主粤時方改爲二等縣。明嘉靖五年(西元一五二六年)開邑後,至今不過四百餘年,但却出了很多顯宦和富商,蜚聲國內外。其所以人才輩出,自有其特殊的社會背景,現特寫此文介紹如下:大埔人無論怎麽窮,他們的父母必盡量設法讓其子弟讀書,使其有生活發展的基本學識,以備其能出外經商或轉向仕途拓展,以適應山多田少,生產不能自足的環境。因此,就是位居窮鄕僻壤的人家,也必請個先生來敎書。子弟較聰明的便使其以讀書爲專業,由敎學或科名上尋求...

  • 文章威海水師學堂史略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7卷 第3期  作者:鄭恒萃  出版时间:1981-12-20
    关键字: 威海水师学堂 海军教育史 校史 档案资料

    滿淸末葉,海軍之規劃,專屬於直隸總督李鴻章,因北洋艦船日增,需求駕駛管輪人才孔急,必多設學堂,以資造就;遂於光緖六年奏准設立天津水師學堂;光緖十三年,又奏准於頤和園西垣外,設立昆明湖水師學堂,亦稱內學堂,造就滿族之海軍人才。惟北洋艦隊向以山東威海衞爲海軍軍港,凡駕駛(航海)科畢業生,派艦實習,均先在軍港練習槍砲、魚雷、水雷及船藝等學術,約需時間二載。時海軍提督丁汝昌,呈請北洋大臣李鴻章,於光緖十五年奏准設立威海水師學堂,俾課堂學科與艦船術科——理論與實務...

  • 文章從十月三十一日到三月十三日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3期  作者:劉子暎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江西教育史 人文建设 创办学校 《大辟余生集》 母校纪念

    五十五年前的十月三十一日和三月十三日,在江西敎育史上是兩個不平凡的日子,一九四零(民國廿九)年三月十三日,國立第十三中學在吉安青原山設立,十月三十一日,國立中正大學在泰和杏嶺創辦,從此,江右人文更加蔚起代有賡傳,各領風騷海峽兩岸,地球東西,皆被及之。筆者有幸,當年廁身進入此兩學府,攀附驥尾,分享餘榮,惟不幸者,我竟淪爲青原渣滓,杏嶺逃兵,歷劫蟲沙,九死一生,溷跡泥淖,困厄潦倒,一事無成,兩鬢徒斑,壯不如人,老更無用,汗顏惶悚,誠愧對當年正大曁十三中之衆多...

  • 文章創辦貴陽大學芻議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0期  作者:李志鵬  出版时间:1995-01-20
    关键字: 贵阳大学 办学宗旨 发达国家教育历史 发展展望 贵州教育史

    在公立学校接受敎育「[2]。由此可知德国的义务敎育发达甚早。一八〇六年拿破仑的军队攻占普鲁士后,德国敎育家及哲学家费希特(Gottlied Fichte)及其他知识分子,呼吁德国人民应效法法国。因法国改革敎育,使法国战胜其他国家,为所欲为。他主张德国敎育必须使每一个公民从小就开始接受敎育,只有敎育才能拯救德意志民族。普鲁士敎育署,即在柏林创办新大学,改以新观念办理敎育,特别重视科学硏究,不再强调传统敎学和考试,并将中学及大学敎育连在一起,每个学生均应学习九年,才能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