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教材共返回2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湖北學生這麼看:朱自清父親違規「背影」不瀟灑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49期  作者:本社資料室  出版时间:2003-10-10
    关键字: 湖北省教材编委会 朱自清《背影》 教材内容争议

    湖北七成中學生批評「隨意翻越鐵路線」課本一度剔除逾九成讀者認為「有豐富文化內涵怎能消失」重新列入敎材

  • 文章看完「背影」只想趕快和爸爸聯絡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49期  作者:本社資料室  出版时间:2003-10-10
    关键字: 《背影》 教材内容争议 科学与人文

    大陆网友讥讽 官定教材许多僵化的垃圾只怕没几年「还珠格格」也会选成课文

  • 文章續說「莊稼舊用雜字」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7卷 第1期  作者:王廣健  出版时间:1981-06-20
    关键字: 庄稼杂字 农业生产 识字教材

    作者係軍醫退役,現從商,孔孟學會會員,書法學會永久會員,易經學會會員,家庭敎育協會名譽理事,現年五十六歲。

  • 文章莊稼雜字箋釋(一)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6卷 第3期  作者:張存武  出版时间:1980-12-20
    关键字: 庄稼杂字 识字教材 农村幼学教育

    前言山東文獻六卷一期和二期刋出了「山東雜字」,又名「莊稼雜字」一書全文。這是件很有價値的農村社會文獻。筆者拜故鄕敎育發展落後之賜,抗日戰前二三年在莊裏念了二年私塾,莊稼雜字便是所念幼學諸書之一。少年不知書中義,直到大學畢業後才覺悟到,這是本有關農村生活,農業生產,和農村幼學敎育的書。民國四十七年任職國立歷史博物館硏究組,適師大藝術系畢業,考入國文硏究所硏讀美術史的王志達也在館實習。他是膠東人,因之常共談山東故事、節令、民俗等。我吿訴他莊稼雜字這本書。他提...

  • 文章《莊稼雜字》流傳地域述略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8卷 第2期  作者:譚景玉 出版时间:2002-09-20
    关键字: 《庄稼杂字》 流传地域 童蒙教材

    韵文写成,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听之顺耳,记之方便。《庄稼杂字》的主要流传区域当为山东广大农村地区,旧时不少村塾以其作为童蒙教材。贵刊于第六卷刊出该杂字后,参与考释的除原籍临朐的张存武先生外,潍县的王广健先生也忆及自己幼年时读过该杂字。另原籍临沂的曹继曾先生、城武的刘振海先生、寿光的刘德麟先生均能据自己在故乡之经历对《庄稼杂字》进行考释,反映出《庄稼杂字》在山东各地的适应性,这是其广泛流传的基础。笔者今翻检诸书,又得两例,略述如下。清季诸城同盟会志士隋理堂系

  • 文章元代許衡的敎育思想(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7期  作者:丁崑健 出版时间:1983-07-30
    关键字: 许衡 教育家 学习态度 学风 教材 课程

    壹、前言許衡,字仲平,河內懷州(今河南沁陽)人,生於金衞紹王大安元年(一二〇九),卒於元世祖至元十八年(一二八一),享年七十三。許衡在靑年及壯年時期,曾作私人講學於大名(今河北大名)、輝(今河南輝縣)等地;後爲忽必烈所徵召,歷任京兆敎授(一二五四)、提學(一二五五);忽必烈卽位爲元世祖後,更先後任之爲國子祭酒(一二六一、一二六七—九)、中書左丞(一二七〇—一)、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一二七一—三)、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敎領太史院事(一二七六—一二八一)。...

  • 文章鄕土教材案始末证言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2期  作者:劉禹輪 出版时间:1986-02-01
    关键字: 乡土教材 乡教历史 建言提案 执行落实

    改进者,除敎育部程前部长天放先生外,不作第二人想,因程部长于四二年,颁订初中地理科课程标准时,特规定本科未授课前,须先授以鄕土敎材,务使学生充分认识其鄕土地理环境,激发其鄕土情感,改善鄕土社会,寓意深远,惜继起无人,未克贯澈,诚不禁令人慨然!一、鄕土教材史的研究我国鄕学一门,肇始于三千余年前有周一代,此于古籍礼记,中有「地官大司徒,以鄕三物敎气民而宾兴之」,可以槪见。考鄕三物者,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婣、任、恤。三曰六艺:礼

  • 文章出版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6卷 1~4  出版时间:2014-12-01
    关键字: 吴獬 《一法通》 蒙学教材 书目介绍

    ▲清末进士、湖湘名人、杰出的教育家、楹联家、民俗学家吴獬所著的蒙学教材《一法通》,由吴獬文化研究会点校,中国楹联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为三卷、十八韵,四万余言。《一法通》集民间文学中的音韵学、社会学、谚语、俗语、歇后语、谜语、趣联谐对、生活经验、处世哲学、鄕土习惯、物候气象等项于一通俗书中,串联成韵、条汇成缟、琅琅动听、易诵易记、雅俗共赏,妇幼能详。被誉为蒙学精品,不让《三字》、《增广》;处世箴言,令人向善增良。该书可与楹联专著交换,也对外发售欲购者可与

  • 文章「認識台灣」的史實與史觀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1期  作者:吳聖展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认识台湾》 教材编写 历史研究 各方质疑 史料史观

    意识型态的叙述,仍持强烈反对态度。兹将各方争议的重点,综合列述于后:一、充满亲日、媚日内容,把日本统治造成台湾民众的伤、恨避重就轻,歌功颂德。如不提慰安妇、台籍日兵的苦难,刻意减低台湾民众抗日死伤的人数,反而对台籍抗日先烈的英勇事蹟,绝口不提。不但豪无国格地媚日,更教导下一代只承认自己是台湾人,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二、国中教育既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自应符合国民教育的宗旨,以民族精神教育及国民生活教育为中心。然此次编印国中「认识台湾」教材,两编审会似乎分不清什么

  • 文章可怕的自閉症教育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1期  作者:繆香珍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自闭症教育” 教育部 国中教材 奖学金

    今年的农历七月尙未过完,只见教育部动作频频,不断的抛出球来。一是:民国九十六年时,百分之五十的大学生要通过全民英检的中级程度。一是:未来国中教材百分之五十以上都是本土教材。同时为了抢救学生作文能力,教育部研读强制规定国中、小学生每学期应写四到六篇作文。本来这些应当是每个学校教师应该做的事,现在却要劳驾教育当局亲自下令责成学校务必达成目标,非同小可。我国学制,除了幼稚园之外,小学、国中、高中(高职)、大学,均有其一定标准,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此理之常,何用

共22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