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手工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拍手功治百病——是全方位的健康捷徑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0期  作者:郁增義  出版时间:2000-05-01
    关键字:手工 养生 《拍手工治百病》 健康之道 拍手练法

    「拍手功治百病」這是名中醫師侯秋東教授於新千禧年剛出版的一本功德書,侯教授行醫十多年,並運用其簡易氣功,治好過無數疑難雜症的病人。曾在「龍樹雜誌」,後改名爲「弘裔雜誌」發表過許多其醫治各種病症的原理、經驗與方法。本人就是在該等雜誌中結識侯教授。他家住屛東,但每月會排定一兩天時間,至台北巿羅斯福路二段四十一號十二樓「弘裔大師紀念館」講堂,來爲北部患者預約義診治病。八十八年十月中,我因身體日胖,體重過量,且稍做活動即氣喘不已,爬樓梯尤其困難,關節痠痛、胸口納...

  • 文章民間藝術之鄉——象陽木雕、根雕、象牙雕、刻紙、泥塑、竹絲繡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7卷 第4期  作者:樓嫣婉 出版时间:2001-08-01
    关键字: 民间艺术 象阳 手工工艺 工艺美术

    象阳,乐清市南部的一个小镇,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民间手工工艺历来比较发达,这与它质朴的民风民俗紧密相关。元代大德《乐清县志·风俗民情》中记载《里社笙歌达旦,通衢剪彩,与众共赏,与民间同乐。》就是形象的反映。早在明末清初,象阳的人民就在祭祀、民间文化娱乐活动中盛行划档龙(或称板凳龙),为乐清黄杨木雕和细纹刻纸工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一个极为有利的基础。并逐渐形成了以黄杨木雕、石雕为主,根雕、竹雕、象牙雕、泥塑、竹丝绣帘等几十种品类纷呈、技术精湛的象阳

  • 文章武进最后一支手工插秧队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512期  出版时间:2015-07-25
    关键字: 武进 手工 插秧队 科学实验 水稻研究所

    人工插秧的情景已多年不见,在武进水稻研究所看到这一幕时,不禁勾起了回忆。出于科学试验的需要,水稻研究所里不同规格、品系、要求的水稻必须分开种植。因为分类繁多,每一类的面积很小,机械化插秧无用武之地,只能采取人工插秧。附近村里有一帮奶奶级的农妇愿意插秧,她们平均年龄超过了六十五岁,最大的已经七十三岁。眼下正是农忙季,她们多时几百人,少时几十人,前后十多天,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由于机械化插秧的全面推广,有人说,这可能是武进最后一支手工插秧队了。

  • 文章糕餅高手滷味權威 上海老天祿蔡毓根開創一片天地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83期  作者:馮俊華  出版时间:2001-09-20
    关键字: 蔡毓根 糕饼点心 手工制作 卤味

    点心、卤味工厂,三楼是住家,四楼是佛堂。所有的糕饼点心、卤味都是手工完成,很少用机器制成。蔡毓根回想民国三十八年自大陆来台时,当时共有五位同乡,其中有一人为「军职」,如今这五位友好,有的回大陆定居,有的赴美移民,也有的已经「蒙主召唤」了!人生聚散无常,不胜唏嘘!当年一人抵台,如今儿女成群、子孙十八人围绕。蔡老板唯一的安慰就是这幅「金玉满堂」的实景!从早到晚,忙于店面里外一切,自己的「消遣」几乎完全被「店」霸占!如果,老朋友要请他去打个卫生麻将、或看个电影

  • 文章那些即將消失的「指尖藝術」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506期  出版时间:2014-07-25
    关键字: 指尖艺术 钟表修理 手工刻章 炭精画师 简介

    看来,这些老钟表都有不同年代人们生活的烙印。与其说是在修表,不如说是在修复记忆。虽然现在修表的人越来越少了,但王金旦仍然乐此不疲。「平时很清闲,我常摆弄这些古董钟表打发时间。我觉得每个老钟表,都保留着它精雕细刻过的时光。」手工刻章刻尽岁月沧桑依旧是湖塘老街,不论繁华与否,邱志元始终保持着每天早上七点钟开门营业的习惯。窗前一张老旧的书桌,摆放著一盏枱灯、印泥和各种刻刀,这些都是邱志元「吃饭的家伙什儿」。从十七岁开始当学徒到现在,他在这间小小门店的灯盏后面,已经

  • 文章為「鳥」造房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507期  作者:胡平 湯亞平  出版时间:2014-09-25
    关键字: 史国荃 手工制作 鸟笼 工艺传承 同乡会

    在雕庄街道中村,提起史国荃,无人不知。他手工制作的鸟笼,在养鸟人眼中,那可是珍品,连上海的养鸟人都专程赶来购买,号称「鸟笼第一人」。以前,中村手工制作鸟笼的,有四十人左右,由于工作的单调乏味,现在还在做的,就只有他和哥哥史国民了,史国民只会其中的几道工序,其中大部分都要史国荃亲手完成。在中村小小一间屋子就是史国荃制作鸟笼的工场,小屋里,大大小小,金属的、木头的;塞得满满当当,满眼都是做鸟笼的各种工具,有机械化的,更多是手工的。因为长年切割竹子而扬起的竹尖

  • 文章母親納的饃篦格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1期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怀念母亲 勤俭持家 馍篦格 手工编织 往事回忆

    我的母亲是一位目不识丁的农家妇女,自上个世纪九〇年代初走完她的九十三岁历程至今已近二十年了。二十年来,她老人家给我们作儿女的留下了诸多美好的记忆,二十年来,她那贤慧聪善的音容笑貌时时刻刻活灵活现的如在眼前,二十年来,她那手巧艺高的编织绝技众口皆碑,名扬乡里。现就拿她亲手编织的家庭平时常用的生活用品、用具,如锅拍子、锅帽子、蒸馍用的锅篦子、餐桌用的馍篦格子来说吧!全都是利用自家地里所产的高粱杆子、麦秸杆子和细麻绳子通过手工编织(纳穿)而成的。在那个还无

  • 文章耄耋老人孫久昌手抄 四大名著業輝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1期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孙久昌 耄耋老人 古典名著 手工抄写 书法研习

    現年八十高齡的孫久昌,自上個世紀九〇年代從方城縣財政局退休後,一向懷著「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爲」的理念,參加了方城縣「五老」書畫學會學練書法,一年四季風霜雨雪不間斷,刻苦鑽研,孜孜不倦從未誤學缺過席。尤其從二〇〇三年起學有成就的行書、行草在同行中算是稍有名氣了,先後舉辦過「十六大」報告行書手抄個人書畫展。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的手抄《鄧小平文選》等數十萬字的墨寶,曾先後被《南陽日報》、《南陽晩報》、方城電視台等多家新聞媒體分別以「古稀老人手抄《鄧選》...

  • 文章近代山東陶瓷業生産技術的改進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莊維民  出版时间:1999-03-20
    关键字: 山东陶瓷业 历史沿革 传统手工陶瓷烧制方法 博山陶瓷业改进

    即中流家之日用食器,几尽为日本货矣」。一九〇六年,仅靑岛港进口各类陶瓷即达一、二〇〇余吨,价値十五万元。洋货的大量进口对山东传统手工陶瓷业形成冲击,威胁着手工业者的生计,但同时也给生产技术的改进以强烈刺激和推动,促使官绅商各界开始关注陶瓷业的改良。早在淸末「新政」时期,淸政府即曾试图设法改进博山陶瓷业。一九〇五年,山东工艺传习所总办黄华派王子久在博山河下组织河下窑业公司,拨付开办经费二万元,聘请专门人才硏究改良陶器。据称公司半用旧法,半用新法,制出的白色

  • 文章譽满中外的毛邊紙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6期  作者:范啓鳳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毛边纸 长汀三多 长汀毛竹 古法手工制纸 玉扣纸 人工挑卖 棉纸

    充篇幅,并祈各位鄕长指正。× × ×长汀位于闽赣两省交界、山峦起伏,竹木茂盛,竹林面积广濶,山区人民利用丰富的天然资源,竹木为原料,而产量最多的毛竹(竹苗);正是生产毛边纸的天然原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年产量达数千吨之多,不仅山区经济得以发展,且人民生活亦因而获得改善。多年以来,鄕人造纸,仍承袭传统方式——古法手工制纸,其制造过程,大致如下:先是将毛竹砍下劈成片断,放入石灰池槽内用石灰和稻草竹叶层层淹盖,经过一个半月的浸蚀,使竹片溶化分解成丝状(俗称竹麻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