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战火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項城王將軍修身上海抗日光榮勝利之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8期  作者:王丕儒 出版时间:1983-08-30
    关键字: 王修身 将军 抗日战争 战火

    一、民國廿六年九月十五日淸晨正五時:陸軍第卅二師師長王修身親率愛國勇士進入上海第一線,左自新開河,火燒場,大朱宅、小朱宅區;右至國際無線電台之線的旣設陣地。該師屬陳誠兵團,歸王東原指揮,左翼爲羅卓英軍,右翼是胡宗南部,我當前之大敵,爲日寇第一第三兩師團之主力。二、同年九月十六日淸晨正五時:我時旅、高旅兩旅長來報吿:日本軍閥,步砲聯合之敵,約五千餘,砲廿餘門,已向我時旅、高旅展開猛烈之攻擊。王師長卽令兩旅長對敵人迎頭痛擊,並令砲兵營長王祥齡,以密集炮火支援...

  • 文章山河刼(二七)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6卷 第2期  作者:趙國祥  出版时间:1990-09-20
    关键字: 脱离战火 青岛电台 参与救济

    七七、购机票苦等三日 下决心脱离战火我在潍县没有久停,到东关去看了尹大娘,病况较前显有进步,面色神情都很正常,谈起话来也相当淸楚,心理上的开朗,尤其令人兴奋。她吿诉我说:「我现在想开了,这年头少的壮的,过了今天还不知道明天的事,我这么大年纪了,还有什么可顾虑的。现在是你们不嫌麻烦,愿意为我治疗,希望我都活些日子,不然我才不怕呢!」说着自己也笑了起来。这段时间是三姊来潍县陪伴伺候,有时二姊也来轮流替换,有时两个人同时在这里住些日子。这天我和石甫及三姊一同

  • 文章谷樵詩鈔自序

    来源期刊:《監利文献》 第3期  作者:楊銘珊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儿游洞庭 游必有诗 战火流失 抗击胡虏 笔纸抒怀

    編按:銘珊鄕長,監利縣江南鄕廣興洲人。其來台後,服務於基隆市市政府人事室。平生嗜詩詞,所作功力深厚,意境高遠。著有「谷樵詩鈔」及「谷樵詞集」行世。

  • 文章應縣木塔炮彈轟不倒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1期  作者:林戎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应县木塔 建塔历史 经历战火 珍贵文物

    有多少人見過炮彈轟不塌的寶塔?又有多少人見過地震震不倒的寶塔?中國山西北部的應縣就有這樣一座塔。那是一座木塔,這座木塔無論從建築規模或建築藝術上,都有特殊地位,稱得上建築的珍品。木塔坐落在城西北角,原來這裡有一座規模很大的佛宮寺,後來在戰火中倒塌,祇留下這座木塔挺立在這裡,向後人訴說著歲月的滄桑。這座塔建於遼代,也就是西元一〇五六年。塔高六十七點一三米;底層直徑卅米,外形是八角形;共五層,每層都有暗層,明五暗四。因此,實際上是九層。我曾鑽進塔內仔細觀察,...

  • 文章往事憶蹤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18期  作者:李恩普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往事回忆 求学经历 老师同窗 战火纷飞 岁月感慨

    读的还有鄢陵女同学贾爱珍、贾爱玖等。在「进修班」学习苦读高中数理化课程,于七月到西安考大学。出于为今后出路生活计,我塡写了两个志愿:一个是河南大学经济系(河大毕业在河南容易找工作,我羨慕到银行、税局工作是铁饭碗);另一个是西北农学院农业化学系(在陕西武功张家岗)。结果两个学校都被录取。我考虑再三,还是到河南大学报到。同乡张秉金考取了西北农学院,他就到武功求读了。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和秉金分道扬镳了!回头在上大学期间:政局动荡,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物价狂涨

  • 文章保榮詩作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1卷 第1期  作者:許保榮  出版时间:1999-03-01
    关键字: 冬日 寒风 北雁 战友 战火 古稀之年 诗词作品

    冬日眺望岁暮寒风凛,薄霭罩山林;错认炊烟飘,拟是旧家邻。北雁度海远,捎来冰雪讯;眺望乡关渺,海角未归人。访老战友曩日戍关外,炮火照征衣;守卫待达旦,寒风凉如洗。流弹堡畔炸,生命如同蚁;战报每传到,彷若临大敌。子弹推上镗,防备日军袭;老退栖山麓,与禽结知己。研习山水妙,醉心书画艺;品茗叙往事,淡忘青春去。今离尘市远,名利无所期;晤谈心欢畅,临别情依依。岁末偶感时令已入飞雪天,犹忆腊鼓动心弦。祇因战火家分散,每逢年末泪潸潸。昔日颠沛流离苦,不堪回首是童年

  • 文章前塵往事話從頭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4期  作者:于繼忠  出版时间:2000-03-20
    关键字: 往事回忆 济南求学 战火求生 南岳生活 军旅生涯 浪迹国外 返台生活

    之呵护与关怀犹胜于对几位表兄表弟,使我倍感温馨,讵料时势突变,正当秋风送爽时节,济南失守,故鄕和徐州附近十数县市也嗅到了战火的气息,似已处身在车辚马啸之境,不惟难以继续学业,连自修的心情也被剥专,一种莫名的危急感令人几乎窒息,正当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政府在徐州设立了山东流亡学生登记处,双十节前夕我同表弟唐玉栋、张玉贞[7]几经周折得能如愿办妥登记,临时住在一个叫立贤舅[8]的家里,白天在屋簷下炊事,夜间睡在磨坊里,过著上街买米买柴的日子,算得上是一段崭新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