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序歌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美哉台湾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5卷 第7期  作者:何志浩 出版时间:1993-07-10
    关键字: 台湾 思乡之情

    春,余大病方愈,百感交集,受黄友棣先生之激励,振奋精神,撰写美哉台湾新,以振民心,而励士气。并承作成独唱曲,以中国风格和声,而淸新谱曲,如好鸟鸣春,如明珠走盘,新颕绝伦。不惟有益于台湾观光事业,亦且足以发人深省,而思早日囘返大陆焉,是为。美哉台湾美哉台湾,美哉台湾,巍巍阿里山,浩浩太平洋。那浪涛飞腾,那峰峦雄壮。澎湖大桥渡天险,横贯公路成康庄。玉山观日,花莲听潮;乌来淸新,太鲁幽畅。还有那日月双潭,狮山妙相,大屯春暖,垦丁夏凉;更有那碧潭烟波,澄湖月朗

  • 文章蒋总裁纪念歌序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8卷 第5期  作者:崔參 出版时间:1976-05-06
    关键字: 蒋介石 纪念歌 序文

    圣雄,精忠报国,竭诚济世 伟绩丰功,诚照耀于史册,可颂于后世。实値吾中华民族,世代所效法,谨诚意正心,拜撰 蒋公总裁纪念一章,呈献中央,乞请纳采,使后之颂者,如见其圣容,能明其事功。可奉其言行,立其勋业。实现三民主义,拥护国家之富强,永保吾中华民族繁昌光荣于世界。发扬吾 蒋公之大仁,如靑天白日,长照于宇宙。给全体人类,乃子乃孙,共享大同之福祉。建立世界之和平。曰靑天白日,神武圣雄。东征北伐,救国精忠。八年抗战,更布仁风。吊民伐罪,雪耻除凶,废除苛约,酬报孙

  • 文章中原民族谣集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8期  作者:吳稼秋 出版时间:1971-12-01
    关键字: 中原民族歌谣集 序文 中原民歌起源

    疑义。归善寿康何先生,雅擅词章,夙娴声律,近者检其奚囊,得吾粤各地民千数百阕,分类编次,系以甲乙。铿锵天籁,不啻诗骚。持以啸于水湄山陬,高崖幽谷;或于淸风郞月时,衡门吟唱,南窗遣兴,其词朴,其意远,骎骎乎跻于长城谣、寒衣曲、孔雀东南飞、胡茄十八拍之俦矣。词意婉约,足当尝鼎一脔,联镳齐骛,同为艺林佳话,甚盛事也。仆学殖久荒,于诗未窥涯涘,况文乎。姑书以质贤者,工拙未及计焉。谨。民国六十年辛亥仲冬于香江旅次

  • 文章题高雄市山东会馆(十一尤韵)有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尹德民 出版时间:1996-06-20
    关键字: 高雄市山东会馆 诗歌 诗序

    山东会馆高市有,靑年二路第五楼;南向阳光春常在,西邻高港名全球。东至凤山旧县治,北望鼓山疑泰丘;地点适中好聚晤,齐鲁鄕音海外留。山东同鄕遍布台湾二十一县市,每县市均有同鄕会之组织,但有固定之「山东会馆」者,只有高雄市耳。址在高雄市前金区靑年二路一六四号五楼。八四年四月二十日其二(二十五有韵)附注创会始自魏棣九[1],三民国小聚鄕友[2];从此春节有团拜,识与不识先握手。昭赓[3]书川[4]绍继后,淸寒奖学慰孤叟;有卿[5]宗汉[6]贡献多,公墓会馆名传久

  • 文章「残语」诗文集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9期  作者:馬雲龍  出版时间:2002-02-01
    关键字: 《诗文集》 抒情诗歌

    的意识,具体的形象,浑然的意境,丰厚的情感。内容和形成一致,井然有和谐,文字芳香四溢。读后情感得到滋润舒畅,识见高远,思想乐观,心灵有了美柔的陶冶;生命情调悠扬奔放,人生行囊装满了无限欣喜与福乐。诗的天地是一个有情的天地,满布了美的光彩。澄澈蕴籍的神韵,妙远空灵的境界,平淡淸雅的风格,审美意境的挚情,都是来自诗人的真性挚性。而诗的真诠妙缔,正如淸代诗人王渔洋所称:「诗言志,咏言;志非言不形,言非志不彰。咏诗就是咏性情,诗不在性情之外。」诗人先得乎诗教,养乎

  • 文章滕王閣兩個故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2期  作者:唐子安 出版时间:1998-04-01
    关键字: 滕王阁 历史轶闻 王勃 《滕王阁 诗词歌赋

    新建 唐子安㈠滕王阁赋王勃索价千金本刊上(一七一)期,笔者撰述「滕王阁读后」,对文作者,王勃世系约有提及。惟阎柏屿女婿吴子章,诬王旧文重抄,王勃忿咏七律滕王阁赋一首,用以取证一节。文字记载流传甚广,故未赘述。据说这首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〇自流」。末句第五字,独付阙如,阎都督深为奇惑,群儒议论纷纷。有的认为是水字,又感俗而不雅,无诗意。有的认为是

  • 文章赤子之心园丁曲——黄育中《我的教师之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33期  作者:顏邁 出版时间:2008-02-06
    关键字: 黄育中 《我的教师之歌》 人物事略 序言

    不可思议了。然而,魔鬼的手上,总有漏光的隙;罗布泊深处,仍有生命的痕迹。我们的「红孩儿」,终于挺过来了。他收拾起痛苦的呻吟,献出他赤子的身心,服务牺牲,舍己为人,荫蔽著一代学童,滋润着弱势群体,成就了他的学生,也完善了他自己。退休之前,他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的实际行动来完善自己;退休之后,他仍然睁大那迷茫而睿智的眼睛,关注著教育事业的发展。他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观察著教育,继续吟唱着他的教师之。他追踪了解他过去的学生,以检查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效果;他回访

  • 文章文化苦行僧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 第8期  作者:胥端甫 出版时间:1973-06-01
    关键字: 萧子昇 人物简述 诗文

    精神,有以致之耳。马寿华先生题爱女士画或信札中,喜称其为先生之「入室弟子」,一次在立法院公开演讲说及此点,彼谦辞之,且谓:「余在海外从事文化垦荒工作数十年,至仍贫无立锥之地,固无堂可升,更无室可入。」曾约农先生即席解之曰:「萧先生在海外发扬中华文化,是基于「天地吾庐」、「四海一家」之胸怀;以故其学问与志业,足以「顶天立地」而非「堂」「室」所能拘限,至哉言乎!先生今已八十岁矣,两鬓虽斑,而精神矍铄,仍继续其文化苦行僧之德业,爰为之,以为数典忘祖,而自鄙

  • 文章笺注四品词选自(附四品要旨)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8卷 第1期  作者:蔣勵材 出版时间:1980-01-15
    关键字: 《笺注四品词选》 自序 诗词歌赋

    则又郁而豪矣。准此类推,莫尽深致,正亦孙武子所谓「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余自少即耽倚声之学,虽词乐早亡,律难办究,然于长短句中,细味其藻翰意境之美,自亦别有佳趣。况唐宋之词,原可絃,迄今诵之,尙利唇吻,因就其中讽咏录存,积体性区分,擧其情辞兼胜气骨不凡之作,铨次审编,纳于四品。词不限家数,调不拘长短,撷其菁英,总萃众彩,正选之外,各备附选。计淸品正选四十,附选四十五;丽品正选六十,附选八十;此兼具阴柔之美者。词为艶科,宜丽品之多于淸品也。豪品

  • 文章「拾碎录」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9卷 第3期  作者:姜石青  出版时间:1987-09-01
    关键字: 《拾碎录》 书目序言 诗歌 人物回忆

    余自束髮就外傅時,對於詩之一道,雖不能作,心嚮往之。每逢鄕黨先進有佳作者,必錄而存之,日積月累,裒集成册。以供揣摩而吟咏。詎料抗戰軍興,**倡亂,故鄕淪入魔掌。乃於民國廿七年中元節,匆遽離家,積存之詩,已遭秦火。迨至民國卅八年秋,余隻身由上海展轉南遷,歷盡千山萬水,艱苦備嘗。三十九年底,間關抵達香港。寄居調景嶺,五載有餘,逛街閱報,邂逅湖南籍沈潛先生,相與接談,獲知其博學工詩,極爲傾慕,乃不時請益,受惠良多。眞所謂良師益友也。沈之大作,隨時錄存。爾後蒙政府...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