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方研究共返回3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安義縣簡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8期  作者:蕭衛國 出版时间:1999-11-01
    关键字: 安义县 地方研究 历史地理 历史景观 物产

    吨三亿立方米以上,石英石储量六九三万吨,尙有钛、铁矿、钾长石、电气石、水晶、稀土等有待开发。安义有富庶的农业,全县气候温暖四季分明,平均气温摄氏一七·一度,一月份平均气温摄氏四·二度,七月份摄氏二八.四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降雨量在一五〇〇毫米左右,无霜期长在二五八天以上,适宜发展农、林、牧业生产,优越的自然条件。加上配套的水利设施,使粮食早涝保收,所盛产的稻、棉、油、茶、麻、蔗、瓜果、药材等一九八六年曾列为全国粮食基地县,且有闻名遐尔的地方特产,珠珞

  • 文章我所知道的宛西地方自治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6卷 第1期  作者:申慶璧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宛西 地方自治 研究

    在我的脑海中,对宛西——这个三民主义小型实验区,留有深刻的印象,始于民国二十六年冬,随吾师李宗黄先生至河南,任职省党部的时候,兹后就不断研究。国父建国的主张,是以地方自治为基础,由下而上的。但在一般政府官吏心目中,乃是「先朝廷而后百官」的那一套旧观念。由上而下的,因是宛西各县,迫于自救的需要,首先建立自治的体系,被目为割据。宛西自治的领袖,均得不到省政当局的了解,别廷芳先生被嫉尤深。抗战军兴,实施战时体制,李宗黄先生出任河南省党部特派委员,兼军事委员会

  • 文章常州人的土話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34期  作者:蔣貴麟  出版时间:1985-05-15
    关键字: 常州 地方土语 语言研究

    各地都有土俗语,即囿于一方,不能通行各地的方言。我们常州人所说的那些土话,亦颇饶情趣,如非常州人,根本无法了解那些土话的含意。土话并非俚语,更非谚语,亦不是江湖上的黑话,不过是一些习惯上的措辞而已。笔者就记忆若干土话,聊作解释,以供同鄕恋慕家园幽情也。「下作」—下流。「下流坯」—下流种子。「叉嘴」—在别人讲话时揷入言语。「大好老」—大读如堕。大人物。「大老官」—濶客,大人物。「大来头」—打从大人物那裏来的。「大脚力」—大势力。「场化」—地方。「坍台

  • 文章讀書剳記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4期  作者:姜道章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舂陵 地方史研究 县志考证 地方教会起源

    本,分装三册,坊间仍可买到,流行很广。第八种叫做「枣阳县鄕土志」,是马伯援在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修的,只有一卷,铅印本。据朱士嘉编「中国地方综录」(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四年初版,民国四十七年增订本一版)一书的记载,上述第五、第六及第七种,湖北省图书馆都有。至于我们枣阳县的图书馆有没有这些县志,目前无从査考。二、舂陵的起源及其辖境舂陵是汉代的侯国,长沙定王子买,元朔五年(公元前一二四年)封于泠道之舂陵鄕,号舂陵侯。故地在今湖南省宁远县北方偏东,民国六十二年

  • 文章遜淸安化糧案始末追紀——田賦征收户首制之由來——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7卷 第2期  作者:黃賓 出版时间:1979-04-15
    关键字: 安化县 安化粮案 地方史研究 地方经济史考

    芙蓉寿一联,驰誉遐迩。[2] 、访闻案系地方官吏钳制士绅之一种方法,即不需原吿,凭其所访闻之劣行事蹟,任意票传票拘而惩罚之。[3] 、黄公国栋字铁斋,为笔者之曾祖,习汉学,为邑孝廉杨公一清之得意门生,曾赴府试至宁鄕囘龙瑕,踣于途,中途折返,绝意功名。晚岁专课先公,得青一衿。[4] 、刘公盛世今东山鄕磨刀港人,其曾孙某,抗战时曾任保长。[5] 、赵公升恒东山鄕司徒舖人,其曾孙赵璧还,曾任十四师霍揆彰先生上校秘书,及湖北枝江县长,风流倜傥

  • 文章评黄哲眞著:地方自治概论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4期  作者:陳烈甫 出版时间:1983-01-01
    关键字: 论述著述 学术研究 《地方自治概论》

    正中书局出版—民国六十九年一、基乎经验的理论本书作者黄立委哲眞,对于地方自治的硏究体验,有数十年如一日的兴趣。他于民国二十四年,距今几乎半世纪,就撰有「地方自治纲要」一书,包括以下七章—地方自治的一般理论,地方自治的构成要素,地方自治的监督作用,我国过去实施地方自治的槪况, 国父遗敎及现行政府法令,行政管理方法与自治事业之当如何经营。此书由当时任敎育部长,现任总统府资政陈立夫先生作序,足见其受重视。四十六年后之今日,黄立委又以更充实、更完整、更深入、更具

  • 文章河南梆子的起源擴張與展望(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12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79-12-25
    关键字: 河南梆子 地方戏剧 戏剧发展研究

    历史记载加以串作予以编辑,如渭水河、赶元王、铁官图等剧即是描述历史事蹟的。㈢参酌小说的内容加以编辑,如长陂坡、群英会、龙凤配等剧,乃是参酌三国演义而来。㈣因依社会传说,编为戏剧,断桥亭、孟姜女、祝英台等剧属之。㈤参考其他戏剧加以改编,如走雪、双官诰、三击掌等剧,即属于这一类。七、河南梆子的名伶河南梆子是鄕俗性的地方戏,缺少文字记载,文献不足征,所以民国以前的名伶姓名,无可稽考,兹将民国以后的男女名伶擧列于后:㈠女性名伶⒈马双枝—民国以前,河南梆子无女演员,马女士

  • 文章評「貴州軍閥史」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0期  作者:張朋團  出版时间:1995-01-20
    关键字: 《贵州军阀史》 书评 地方史研究

    地方史硏究,在中国一向是史学中极为发达的一个部门,中国地方志之多,可谓汗牛充栋。但地方志撰写的方法极为传统,体例几乎完全一致,史料重于史观,千余年不变,谓其为史料编纂可,谓其为地方史之硏究则不可。近年大陆各省社会科学院的历史硏究所,试图摆脱传统的模型,发展出一套新的地方史硏究方式,这一则是中共政权治下的中国必须置于马列唯物史观之下,再则马列史观也刺激史学改絃更张,有了一些新的改变。这篇书评以贵州军阀史作为举例,以见马列史观下地方史硏究发展的近况。贵州

  • 文章廣府·福佬·客家人祖籍中原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2期  作者:方洪疇 出版时间:1978-12-25
    关键字: 地方历史 区域文化 社会研究

    近讀前國立中山大學校長鄒魯(字海濱,廣東大埔人)所著囘顧錄,談到廣東鄕土歷史,從移民和語言上分析,證明廣府人,福佬人,客家人,其祖先都是來自中原。此說爲他書所未見,誠屬奧秘難得文字;同時,也足以說明中原文化之廣大淵源,不禁令人鼓舞?謹抄原文如後,供我讀者齊來欣賞。吾粤有三種方言,㈠廣州話,㈡福佬話,㈢客家話。因方言之不同,粤人遂成爲廣府人,福佬人,客家人三系。世人以此三系之言語,與中原不同,有誤爲非漢族者。其實今日之粤人,均非土著民族,皆來自中原者。祇因...

  • 文章河南梆子的起源擴張與展望(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11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79-11-25
    关键字: 河南梆子 地方戏剧 戏剧发展研究 戏剧功能

    中国戏剧则有突破演变,而达于登峯造极的境地。政府为适应宗庙享祭,喜庆大典及宫廷宴乐的需要而有历代音乐、歌舞、戏剧的演变与发展,遂形成中央性的雅乐性的戏剧。其特色是词句文雅高尙,曲调柔和优美,服饰华丽大方,音乐则以丝弦为主。中国幅员广大,山川异势,气候、土壤、生活、飮食、言语亦各有区别;于是因本能的要求及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地方戏剧,亦就各有特色。一般说来,地方戏剧的特色,则是词句通俗易解,曲调朴质敦厚,服饰简单朴实,音乐多用金革。前者可称之为雅乐或京剧。后者可称

共34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