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书院讲学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如是我聞王湘綺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9卷 第4期  作者:袁同疇 出版时间:1981-10-15
    关键字: 王闿运 人物述评 生平事略 人物著述 船山书院讲学

    知名度,与曾左无异,失之东隅,收之桑楡,这是他不幸中之大幸也。吾湘省垣各大书院,向以翰林出身者为山长(即院长),王先生才学虽好,名望虽高,只擧人出身还是不能当山长,所以他常常往外讲学,尤以在衡阳船山书院为最久,一时英俊之士羣集门下,甚至有已登高科的翰林榜眼都来受敎,至于慕名而来求书作传的更纷至沓来,所以有成就人才特多,作品流传更广。淸朝末年,众称湖南文坛有二绝,一是何子贞的字,二是王闿运的文,何子贞的字固然写得很好,但太着意,有失自然之致,比之钱南园,不无逊色

  • 文章明代贛南著名理學家黃宏綱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4期  作者:高嵐  出版时间:1998-10-01
    关键字: 黄宏纲 理学思想 人物史略 书院讲学 诗词辞赋

    作应试文章,他说:「作文乃雕虫小技,读书人应当学习如何为圣贤。」于是苦心钻硏经典著作,探索书中精神实质。经过长期反复琢磨,胸襟豁然开朗,大有所悟地说:「圣贤千言万语,不外乎『主敬』二字。即平常处世做人,一言一行,都要合乎礼义。即使只身独居,也要做到好像面对君主和师长一样,谨言愼行,不做无礼非义之事。」明正德十一年(一五一六)应鄕试,中举人,名列第七。次年,王守仁督兵虔台(今赣州),讲学于郁孤书院,宏纲专程跋涉从王受业。听讲不过三天,就领悟到「心理

  • 文章朱熹與江西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1期  作者:鄭衍青 出版时间:1985-07-01
    关键字: 朱熹 讲学 紫阳书屋 信江书院 鹅湖书院 辛弃疾 宋代理学

    朱熹曾在江西信江、鹅湖、白鹿洞等书院讲学,所遗古蹟甚多,故与江西关系极深,容后分段阐述,玆将朱熹生平事蹟,根据史轶,先行介绍如下:朱熹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宋徽州婺源(今安徽婺源县)人,婺源于梁、陈时为新安郡,故其署欵,多称新安。宋高宗建炎四年(西元一一三〇年)生于南剑州尤溪(今福建尤溪县),宁宗庆元六年(西元一二〇〇年)卒,年七十一岁。朱熹卒后,廷赠宝谟阁学士,諡曰文。绍定时,追封徽国公,淳佑时,从祀孔庙,淸康熙中,升位于十哲之次,故称朱子,或称

  • 文章陸九淵與朱熹鵝湖之會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9期  作者:王立斌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陆九渊 朱熹 鹅湖书院 治学讲学 历史趣闻

    感慨万分,并说:「熹当与诸生共守,以无忘陆先生之训」。事后朱熹还请陆九渊将「讲义」勒石刻之,以念同志。朱熹还对别人说:「当时陆九渊说的痛快,至有流涕者,元晦感动,天气微冷,而汗出挥扇」。像陆、朱这样两大学派的创立者,能如此开阔心胸,尊重他人优点,推崇他人学问,保留自己的观点,确是件难能可贵的事情。鹅湖之会,首开了「治学讲会」的先河,此后为书院讲学」逐步形成了制度。尽管学者之间、学派之间主张不同,观点各异,但往返讲学辨难并不拒绝。特别是明代中期以后全国书院

  • 文章杭州兪樓述舊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7卷 第7期  作者:阮毅成 出版时间:1975-07-30
    关键字: 俞楼 学术大师 俞曲园 生平家世 春在堂 讲学 紫阳书院 诂经精舍 著书

    在乎?」后来,用春在堂做室名,并为其著作的总称。次年,曲园绝意仕途,南下苏州的紫阳书院讲学。后来又在上海的求志书院,德淸的淸溪书院,归安(今吴兴)的龙湖书院讲学。而以在杭州的诂经精舍,担任山长达三十一年之久,眞是前无古人了。张佩纶、吴大澂、陆润庠、三多、章太炎、徐琪,都是他的得意门生。彭玉住在西湖三潭印月,时驾小舟来访,二人交往最乐。曲园在这数十年中,一面讲学,一面著书,共成书二百五十余卷。他说:「治经之道,大要在正句读,审字义,通古文与假惜」,所以他确可以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