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风俗共返回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棗陽集鎭的變遷與發展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7期  作者:劉逢吉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集镇 社会风俗 历史变迁

    集市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农村贸易组织形式。它起源于殷、周之际。「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集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每隔一定时间(2—5天)在固定地点举行一次交易,曰「集日」,群众入市者曰「赶集」或「赶场」。枣阳自秦汉建制以来,就有集鎭市场,代代相传至今。尤其近一个世纪,集鎭变化很大,发展迅速。枣阳故老相传为七十二鎭店,但有考証者为六十八。据一九二三年版《枣阳县志》载,县内集鎭有市者五十二个,它们是:齐家集、榆树岗、刘升店、马家寨、兴隆集、枣林店、随阳店

  • 文章桃符乍換敍鄉風

    来源期刊:《陽新文獻》 第2期  作者:楚燕 出版时间:1987-04-01
    关键字: 农业社会 国之四维 过年风俗 先期作业 除夕祭典 喫年饭 三十夜的火 分压岁钱 守岁

    的用量,有时还要挑到街上去卖,买些盐和杂货之类的回来。那时以柴生火,固然有烟薰的缺点,可是没有电力公司停电,瓦斯公司断气这些只有干瞪眼的窝囊气。2.缝衣制鞋—缝衣做鞋是女人的活,那时没有卖成衣(以后几年有卖球鞋和衬衣的)和鞋子的,穿的衣服和鞋子,都靠母亲、大嫂、妻子、姐妹们一针一线的自已来做,过年的时候,无论大人小孩,都要做一两件新衣、双把新鞋子。男人的鞋子比较简单,女人的鞋子可就麻烦,还要绣花,什么「喜鹊啄梅(谐音赞美)」「富贵满堂」之类的吉祥名词。而卖货郞

共2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