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研究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關於「莫須有」三字獄的合理詮釋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48期  作者:姚鶴年  出版时间:2003-07-10
    关键字: 莫须有 岳飞 学术研究

    民國廿七年,武昌大東門出土岳鄂王(飛)石刻圖像,邑人建亭樹碑於蛇山之麓,鄂省大老孔庚先生爲撰楹聯以勵國人抗戰,有句:「願忠魂常鎭荆楚,護持江漢雄風,大業先從三戶起(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南宋高宗紹興十一年,秦檜誣岳飛(一一〇三—四一)以罪而殺之,韓世忠詣秦檜詰其實,檜曰:「飛子雲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世忠曰:「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秦檜所誣事證,當是岳雲與張憲之所謂謀叛函件,秦檜說「這件事大槪是有」;而「莫須有」之正解亦迷惑天下迄今八六二年。...

  • 文章鄂南通山紙業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3期  作者:謝天  出版时间:1972-04-10
    关键字: 纸业 土法造纸 原料研究

    壹、土法造紙通山位於鄂南,東界陽新,南與江西修水武寧相接,西鄰崇陽,北連咸寧,有太陽九宮山脈爲富水之源頭,境內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出產以火紙爲大宗,(又名羊山紙)惟數百年來墨守成法,不知改良,製紙者多子孫相繼,略述其製造、與設備玆介紹於后:(一)原料:在萬山叢中,蘊着許多寶貴驚人資源,除竹和松杉柏可作製紙原料及建築材料外,其他產品茶、麻油等、鑛產有豐富之煤、蘆家源、新橋等地,均用土法開產,在寶湖橫埠一帶,都是修竹成林,溪澗交錯、形成天然產區,我們倘若跑上...

  • 文章对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的创举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52期  作者:吳志達  出版时间:2004-07-10
    关键字: 《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

    看到陳文新敎授主編的《中國古代文學流派硏究》叢書,感到興奮喜悅。叢書的學術水平及作者群體的團隊精神,體現了我校古代文學學科的實力和希望。中國古代文學流派紛呈,前人對諸多流派作過硏究,卓有成效。學術硏究貴在求是、創新,有所開拓,有所突破。這套叢書的主編和各位作者,很聰明,沒有在前人已有的成果前面徘徊,而敢於披荆斬棘,篳路藍縷,另闢蹊徑,在該學術領域開墾出一片新的園地。付出艱辛的勞動,獲取創造性的成果。陳文新著的《中國文學流派意識的發生和發展》,旣是該叢書的...

  • 文章春秋楚令尹孫叔敖姓名字籍考述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8期  作者:陳英  出版时间:1973-07-10
    关键字: 明贤传记 文化研究 孙叔敖 姓氏

    一漢碑載孫君受純靈之精,懷絕世之才,有大賢次聖之質,(碑文見古文苑)作者對其德業,紀載最詳,而太史公僅稱孫相爲奉職循理之良吏,其姓名字號籍貫等,亦爲經史注疏學者所評論,筆者閱覽經史諸子諸書,寫成本文,雖不敢將歷來未決之問題,作一定論,似可爲公平判斷之助,惜筆者不文,學識淺陋,不能表達於萬一,祈鄕人君子,予以指正爲幸。二據史記,楚國王室,始祖名祝融者,卽高辛氏,大正,其後分六姓,最末一支,芉姓,以季連爲祖先,其後鬻熊仕周文王,三傳至熊繹受成王封於丹陽,此乃...

  • 文章讀「中國現代史專題硏究」書後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50期  作者:曹文錫  出版时间:1979-01-10
    关键字: 孙中山 蔡锷 曹亚伯 《中国现代史专题研究》

    一、前言我國史書浩如烟海,如正史、編年史、別傳、傳記、雜記等,多至萬卷以上,大都由聖賢名儒學者所編撰,傳之後世。彼等皆論世知人,發潛搜隱,秉筆直書,不事掩飾,但其中亦有權其輕重而爲去留者,如新舊唐書亦多此例。至於最近史書厥爲淸史稿。蓋自袁世凱就任第一任總統時,成立淸史館及國史館,第一任淸史館館長爲王闓運(壬秋),不數月而辭職,繼之者爲趙爾巽,趙在淸末曾任東三省總督,當時館中人才頗衆,但多曾任前淸官吏,所述往事,每多隱諱,褒貶未必正確,若非召集專家學者,大...

  • 文章關於《中國古代文學流派硏究》叢書 若干情況的匯報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52期  作者:陳文新  出版时间:2004-07-10
    关键字: 《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 会议汇报

    《中國古代文學流派硏究》叢書是武漢大學首批人文社會科學重大項目成果。値此叢書出版之際,謹將有關情況向會議做一個簡要匯報。一共四個方面:一、關於選題的確定。這一選題是一九九八年確定的。確定選題主要基於兩方面的考慮。一是學術界關於這一課題的硏究現狀。流派硏究是中國古代文學硏究中的一個薄弱環節。就個案硏究而言,與流派相關的硏究成果,不乏舉足輕重之作,如莫礪鋒江西詩派硏究、葛曉音山水田園詩派硏究、蔣寅大歷詩派硏究、張宏生江湖詩派硏究等。但應該指出,這些學者的宗旨...

  • 文章九連墩楚墓的發掘與初步認識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1期  作者:耿華玲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九连墩楚墓 陪葬品 研究

    篪、竽、笙等,对于笙的簧片及弦的质地都有新的发现,此次所获得的音乐考古信息远远超过以前。相对于以前楚墓出土的乐器较为零散的情况,此次的乐器种类较为集中,数量又多,对于楚国音乐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値。其次,漆木器的数量和种类也较多,其中二号墓占的比例较大。因其使用了一套完整的漆木礼器,另还出土有漆案、鎭墓兽及2个木俑等。木俑一男一女,高在60至70厘米,是墓主人贵族生活的写照。出土漆木器中最精致的要属浮雕龙纹座的虎座鸟架鼓,老虎的下面还有木板榫头,虎的形象无

  • 文章我國古代漆器的藝術與文化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1期  作者:李鑑瑞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安阳 殷商 漆器装饰 文化研究

    的一般花纹除了鸟头云纹、云气纹、异兽纹外,其它多为延续三代青铜器的纹饰,例如:变形蟠龙纹、凤鸟纹、弦纹、回纹、圆涡纹、卷云纹、菱格纹等。有些漆器上亦有镶嵌绿松石、蚌片、贴金泊、描金等纹饰工艺,由于漆器有多种胎质和多种装饰技法,使得制造出来的产品,花样繁多,千姿百态,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漆器文化。[2]从新石器时代起,至商周两汉止,所出土的漆器中,以黑红颜色为主要色彩,因为黑色与红色之间的对比较为强烈,黑色深沉、红色鲜艳,可以使彩绘的花纹达到最高的艺术效果。再者

  • 文章九連墩戰國楚墓文物追蹤(下)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2期  作者:姜安憲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九连墩楚墓 随葬器物 文物研究

    斗争,还是外交活动?是黎民百姓的纳贡记录?还是墓主人的奢靡生活?也许它什么也没有记述,只是一些图胜符号。墓主人在寿终正寝前,压根也就没有想到两千多年后自己会被后人发掘出来作为研究的对象,否则怎么样也会留下一方石印作为「名片」或刻下一篇铭文介绍身世什么的。然而2号墓出土的几件随葬品却使我们更进一步尝试了战国楚文化的精髓。该墓北室出土的一件虎座鸟架鼓。由一座、两虎、两凤,一鼓组成;座为长方形,座四周有四条大蛇与中间两条小蛇虬结纒绕,蛇头高扬,长舌吐信,蛇身鳞片

  • 文章九連墩戰國楚墓竹簡之謎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2期  作者:姜安憲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九连墩楚墓 考古发掘 竹简 考古研究

    枣阳文献》二十一期刊发拙作〈九连墩战国楚墓文物追踪〉(上)。(下)文部份提到2号墓发掘的竹简一、一〇〇余枝,要经过化学溶液处理,三年后才能解读其文字。现据湖北省文物局近期制作的电视文物考古片《见证》(已在中视播出),补叙如下:九连墩楚墓中的竹简共一、三〇〇枝,经过化学溶液浸泡还原处理后,专家们发现每枝竹简的背面都绘有清晰图案,十分精美,犹如一部精装巨著,但翻看它的正面,千余枝竹简竟没有书写一个字,是一部「无字书」。这使考古工作者疑惑不解,过去所有墓葬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