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鐵血精神庚子墓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69期  作者:劉一曙  出版时间:2008-10-10
    关键字: 庚子烈士墓

    在武汉市武昌区洪山东部北麓,有一座为唐才常等烈修建的烈陵园,即庚子革命先烈墓。此墓座南朝北,依山而筑,由牌坊、墓道、纪念亭和坟墓几部分组成。其牌坊位于武昌区八一路北面四〇米处;纪念亭和坟墓座落在洪山的东部北面山坡;牌坊为四柱三门。四柱边围各为〇.八米,上有莲花浮雕,整个牌高约十米,宽约一一米,面北背南;正面上额刻有「庚子革命先烈墓道」八个大字。钢筋水泥结构,建筑古朴庄严。笔者由牌坊向南去到墓地,只见原有一条近四米宽、一〇〇米长的墓道,由于今八一路横贯

  • 文章刘复基杨宏胜两烈舍生取义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1期  作者:劉本炎  出版时间:1981-10-10
    关键字: 刘复基 杨宏胜 辛亥革命 烈士

    义,但他骂不绝口,瑞澂知不能获,乃叫人绑出,于淸晨与杨宏胜、彭楚藩二人,同时就义,殉国时年二十八。杨宏胜原为襄阳一农家子弟,长大后不耐耕作琐细事,前往武昌,投绿营为兵,后来见绿营腐化,经常欺压百姓,一日,他自寻思:「耕田种地虽然苦闷,但良心实较安舒一些;如今混迹绿营,所为何来?」于是他弃绿营而投新军三十标,不久即升为「正目」。新军中革命同志甚多,他平素又喜交游,得以结识彭楚藩、刘复基等人,听他们畅谈革命道理,深以为然,乃发愿革命,投入同盟会在湖北之文学社

  • 文章沈崇诲烈驾机撞毁日舰壮烈成仁记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57期  作者:劉本炎  出版时间:1980-10-10
    关键字: 沈崇诲 抗日战争 烈士

    红了的铁棺材,在滋滋声中沉入海底。沈崇诲烈在队友和万千观战的上海市民面前壮烈的成仁了。他牺牲了性命,奉献了肉体,一切为了保卫国家。他英勇悲壮的一击,是那样的雷霆万钧,不仅击沉了一艘载有一千名侵略部队的战舰,而且击垮了日本军阀狂妄自大「三月亡华」的无知信念。他这一击,也击出了我国空军多少的英雄诗篇,多少位飞将军像沈崇诲般的为了保卫国家奉献一切。他们的英灵,将永存不朽,永为后人纪念。沈崇诲出生于民国前一年,成仁时年仅二十七岁。他是湖北武昌人,但自幼即随父亲定居

  • 文章爱国烈查子香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95期  出版时间:1990-04-10
    关键字: 查子香 烈士 抗日战争

    旅顺要塞司令关东州厅长官和日本「在鄕军」(系日本退役军官组织)头子出席,与会者有各种军民团体共万余人,会场外有宪警严密把守。查子香烈身穿和服,藏利斧于裤袋,口操日语,混入会场,逐步向帽上带金边,胸前挂勋章的高级军官靠近,当全场「默祷」,日本军官手扶膝盖,向神相行九十度鞠躬礼时,他上去手起斧落、砍中「在鄕军」头子的脑袋,当场毙命。又砍一斧,剁断一名日本军官左膀。日本宪警,惊魂稍定,一拥而上,用两个长木梯夹住后捕绑。他破口大骂:「你们日本军都是强盗!侵略我们中国

  • 文章明季黄冈两隐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6期  作者:陶希聖  出版时间:1970-07-10
    关键字: 人物传记 隐士 杜濬

    一六三九)己卯,先生二十八岁,应鄕试。因为他的考卷有触犯当时忌讳的语句,被考官列入乙榜。十五年(一六四二)壬午,他赴北闱,又列乙榜。两试皆不利,他已是三十一岁。当时的忌讳是什么?天启年间(一六二一至一六二七)宦官弄权,朝政败坏。崇祯虽欲有所作为,而党争纷纭,独力无辅。诏先在考卷涉及朝政,当然不能中试。崇祯十七年(一六四四年)甲申,湖广遭流寇之乱,而燕京有煤山之变。闯贼入京,崇祯殉国,而福王由崧在南京即位。先生奉父母离故里,走南京。当时南京开科考七省贡,他原欲

  • 文章殉职一江山孙刚甫烈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83期  作者:楊石隱  出版时间:1987-04-10
    关键字: 孙刚甫 革命烈士 国民革命军

    一月二十三日,为一江山战役纪念之日。孙刚甫烈时任一江山守军政治部主任,斯役战况激烈,我全体守军皆壮烈殉国。此文在念悼孙刚甫烈,亦在悼念全体殉国国军袍泽—编者。

  • 文章刘七学与五里三进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85期  作者:蕭星禧  出版时间:1987-10-10
    关键字: 刘七学 五里三进士 历史故事

    民元三十有一年春正,随家严安行公赴邑(古兴国州、今改阳新县)之慈口里亲戚家拜年,途经四角山,穿山谷而至乌崖之袁家庄,乍见后山数座碑坊,父吿余曰:「此刘七学也。」刘七学者何谓也?盖以刘姓墓园之风水奇秀,致后裔七人连年荣登进而得名。相传宋末,有刘四郞者,居慈口里乌崖山山麓,自结茅舍,别无恒产,常行乞与妻相依为命。后生一子,及长,即命其与村邻大户人家牧牛为佣,其为人尙称忠实勤愼,聪明伶俐,主人亦善待之也。及年将弱冠,讵料岁逢隆冬大雪,刘老夫妻以年衰体弱,难禁

  • 文章略述敎授(蕲春)县博(东长)街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08期  作者:楊世英  出版时间:1993-07-10
    关键字: 蕲春县 东长街 教授县 博士街

    壹、前言《湖北文献》第八十八期曾载:「明代大医药家李时珍的故鄕湖北省蕲春县,被誉为「博县」,蕲州东长街堪称为「博街」,笔者忝为蕲州一份子,也「与有荣焉」。离开故鄕四十余年,于(八一)年十月五日,始偕内子首次返鄕探亲,承鄕亲以《蕲春县敎育志》见赠,该志系十六开全书计三三八页,堪称广蒐博采,资料颇为丰富;且实事求是,立论尙属允平。阅后深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确是至理名言,而故鄕蕲春县被誉为「敎授县」,东长街改名为「博街」绝非浪得盛名。玆参考该志略

  • 文章武昌首義兩日記(二)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5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72-10-10
    关键字: 武昌首义 日记 革命烈士

    张着眼儿偸看外面。那警察看见已把翊武拿住,于是拖起就走。翊武道:「我是来看的,拿我做什么?」那些如狼似虎的警察,只当没有听见,还是拖起乱跑,好像得了几万块洋钱,几十顶红顶儿的样子。刚刚到警察所门口,喧喧嚷嚷的哄得耳欲聋。警官一见翊武穿着长袍短褂,像个鄕先生的样子,以为眞是满淸的双隶百姓,于是毫不在意的把他关在花园里,自己却跑到前面来打电话。翊武见他已经离身,就赶紧从短墙上逃脱。六、好志长叹奈何天 总队官浪谈奴隷话娲皇无术,情天莫补,精衞有心,恨海难塡。可怜

  • 文章萧向阳君事略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9期  作者:程發軔  出版时间:1971-04-10
    关键字: 烈士 萧向阳 武昌起义 人物传记

    君名向阳,字化之,谱名汉云,先世由湖北阳新之龙港,迁居大冶县治之东街,遂为大冶人。父海门,母王太夫人,逝世俱早,轫未及晤面。祖母彭老太君,则轫先岳母彭之从姑也。叔父金门,为邑中绅,颇有田产。君生于光緖十年(民元前二十八年即西元一八八四年)五月,以父母早世,由祖母彭、及叔父,婶母吕,顾复备至,忘却怙恃之失。妻刘夫人,则轫先师刘兰轩先生之姪女,兰轩师,亦君之启蒙师也。弟朝阳,为叔父金门之子,又轫幼时之同学。世谊重重,故于君之家世,略知梗槪。君性颖悟,寡言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