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7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畢節大宅門——「香樟院」的憾事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35期  作者:譚昭文 出版时间:2010-02-13
    关键字: 毕节 香樟院 历史故事 抗日战争

    香樟院即大方城東距城十二公里的六龍鎮上的三道朝門。該院子為清嘉慶甲子科舉人譚鑒亭建。院子甚大,占地十餘畝,有內外兩道圍牆,房屋上百間。因院子後有一棵遮日的古香樟樹,所以又名香樟院。

  • 文章「台惠聯誼學校」與「惠水四中」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35期  作者:韋福成 出版时间:2010-02-13
    关键字: 台惠联谊学校 惠水四中 学校概况

    惠水 韋福成二〇〇九年四月廿八日上午,惠水第四中學殷麥寧老師和劉忠霞老師,代表該校程定國校長,到侄兒運鴻的家裡來相邀,請我到學校去參觀、並聚會歡宴。盛情難卻,乃欣然同意。同行受邀者還有人大羅副主任、貴陽的車培霞老師,我們一同驅車前往。惠水四中的前身是台惠聯誼學校,台惠學校係一九九二年(民國八十一年),我旅臺同鄉:方家學、湯克俊、雷貫宇、陳鐘祿、韋福成等二十餘位鄉親,為回饋家鄉而發起興建,並與惠水籌建小組韋漢鴻、彭文治、李國慶、杜正芳和周世雄先生,數次會商...

  • 文章世界無雙的西江千戶苗寨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35期  作者:韋超凡 出版时间:2010-02-13
    关键字: 西江千户苗寨 游览行程 风土民俗

    惠水 韋超凡今年春天,到黔東南州探望中學時代八拜之交的滿弟車培良,他害了多年氣喘病,已大有轉機,於是在賢媳初玲與三賢侄貴軍的安排下,培良以捨命陪君子的心情,陪我和二姐培霞到世界無雙的「西江千戶苗寨」旅遊,他這種為朋友而犧牲的精神,令我十分感佩與安慰。「西江」苗語名為「雞講」,位置在雷山縣城東北37.3公里,距凱里3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約半個多小時就到了。在寨門口迎接我們的是縣裡選派在此督導的優秀幹部咸學文先生,他是初玲的親戚,年輕有為又有親和力,初玲介紹給我...

  • 文章晴隆漫話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35期  作者:李兆杰 出版时间:2010-02-13
    关键字: 晴隆县 往事回忆 地方物产 交通设施 乡情乡音

    貴陽 李兆杰貴州晴隆縣,原名安南縣,屬黔西南州,黔滇公路經過其境,廿世紀四十年代改名晴隆縣。筆者1938年七月至次年二月任安南縣農村合作指導員,跑遍了沙子岭、碧痕營、安姑、紫塘等若干農村,指導農民組織信用合作社。晴隆人聰穎誠信,樸實好客,至今半個多世紀,猶念念不忘。今年2009年六月十七日,晴隆礦難,三名礦工被困井下25天奇蹟生還的故事,經媒體報導,震撼中華大地,不由得引起了我對晴隆的繫念,因而漫話幾椿事:一、物產富饒 五金蘊藏量大晴隆地處滇黔要衝,山雖高大而民風純...

  • 文章歡迎您來從江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34期  作者:梁全威 出版时间:2009-01-25
    关键字: 从江 投资兴业 风土特产 旅游资源 民俗文化

    從江 梁全威提供(注:世界上最後一個槍手部落一岜沙)從江縣地處黔桂兩省(區)交界,居都柳江中游,是西南地區出海的東南大門。從江山清水秀,風光優美,勤勞、善良、純樸的從江人民在漫長歷史長河中創造和形成了輝煌的民族文化,古樸神祕、獨特濃郁的民族風情鑄就了從江美麗的家園,被譽為「養心慧地、民族原鄉」。這裡是人類疲憊心靈的最後家園,是人類返樸歸真的聖境。從江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資源豐富。有享譽全國的綠色食品「從江椪柑」,有香飄四海的有機食品「從江香豬」,有二十多...

  • 文章「多彩貴州」在臺北一〇一大樓開幕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36期  作者:文秉衡  出版时间:2011-02-02
    关键字: 多彩贵州 古迹文物 特色民俗 风土特产 座谈会情况

    普定 文秉衡二〇一〇年三月廿四日,「多彩貴州」在臺北市開幕,是日中午,我由本村出發,乘651公車,到達一〇一大樓時,因為路況不熟,下車後走了半小時,才到達會場,但座位已人滿,僅前排還有兩個空位,那是留給貴賓坐的,根本沒有我的份,我找到理事長申玉玲小姐,先把我買給她的圍巾奉上,見面三分情,她看後面沒有座位,前排右邊還有兩個空位,她要我先坐下,我就厚著臉皮坐下來了,手中還杵著拐杖,人家也不知道我是吃幾碗飯的,也不好意思趕我走,就給我一坐定軍山,穩坐了。不久,中國...

  • 文章唱山歌,寄鄕情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复刊第5期  作者:王華中  出版时间:1978-02-06
    关键字: 贵州情歌 大苗山民谣 乡情乡音

    好像一個多月以前,任理事長就爲桑梓文獻集稿。奈我案牘勞累,久不能應。有一天,偶讀「吳季札觀周樂」,感發興起,遂搜天柱楊君周焯兄上年三月二十五函寄的鄕里歌謠,得貴州情歌和大苗山民謠各十二首,惜缺曲譜。錄存如次:貴州情歌唱歌要唱歌趕歌唱歌要唱歌趕歌,織布要織梭對梭;唱歌不等歌頭斷,織布不等梭子落。話在嘴邊不敢說郞是遠方來的鵝,來到這方不敢落;脚踏椏枝不敢站,話在嘴邊不敢說。妹穿藍衣四角開妹穿藍衣四角開,那個裁縫幫妹裁;面前釘起龍鳳扣,後頭龍鳳排對排。牡丹掛在...

  • 文章思親恩·念弟妹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14期  作者:萬定一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思念亲人 会亲 乡情乡音

    七十七年十一月廿五日是我五十七歲母難日,特請假一日在家靜度。晨起一如平日,出外晨跑體操後,便坐在書桌上讀書、臨帖、寫日記,但心情卻與平日大異,尤其思念我逝世多年的先嚴父慈母,也不禁想起那留在故鄕的一弟一妹。五十七年中,在貴州故里只陪伴父母生活十五載,其他歲月都是在外過着浮萍般東飄西盪的生活;對鏡自照,不惟兩鬢飛霜,眼角上亦皺紋處處,若謂老境侵尋或非虛語。在此建功立業的鼎盛時光,我卻終日困處於斗室之中,除以詩本自遣外,有時也無可奈何地向老天爺浩嘆幾聲!我的...

  • 文章返鄕探親念先人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17期  作者:王盛謀  出版时间:1992-01-20
    关键字: 返乡探亲 心情感言 先祖家史

    離鄕背井四十多年,緬懷親舊,不勝唏噓。所幸由於政府賢明,於一九八七年七月十五日明令解嚴,並於同年十一月二日開放在臺遊子返鄕探親,吾人乃得一償多年宿願。今年(一九九一)五月,擕內子返鄕探親,輾轉跋涉,歸來後感喟與時俱增。頃逢貴州文獻索稿,謹書所懷一吐積愫。我的故鄕名丹桂村,該村原屬赤水縣土城區之楓村壩,今則改屬鰼水縣。從丹桂村到縣城,要步行幾十里費時大半天。我家自我的曾祖父鳳雛公起,一系五大房子孫,就都住在那裏。此系子孫,到了家父一輩,大小戶口計達百有餘人...

  • 文章還鄕曲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17期  作者:張敬  出版时间:1992-01-20
    关键字: 返乡感触 还乡曲 乡情

    由於看到瘂弦先生這兩天盧仝茶局的羣英會,邀請到老北京各位,敍述大家在多年隔絕之後,回到北京的感觸。這篇滄桑話舊的紀錄裏,雖然有淚影笑語,以至市聲、叫賣、吆喝的模擬逼眞,畢竟掩不住大家心底的沈痛,尤其對於我這在北京長大,臺灣長老的遊子更是無比的哀怨,短短八天之中的所見所感,寫的那首七言古詩還鄕曲三十韻,可以說是給他們各位的話題做了一個撮要大綱,甚至說兩天聯副的文字也給我的詩句內容做了註腳說明。最先見到還鄕曲很欣賞的是曾永義兄,他說快找一位硏究生做註之後送國...

共71条记录 1/8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