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抗日共返回1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趣味盎然憶往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0期  作者:湯增琪 出版时间:2002-11-01
    关键字: 往事追忆 祠堂祭祖 民间习俗 抗日战争时期

    萍鄉 湯增琪前言每一個人均有滄桑際遇,當然也有未盡相同的閱歷,若是回溯,應是無限雋永,只不過有些時過境遷、意念模糊;有些則不若落筆爲文,筆者不材,閑來無事約略捕捉,驟然記敘或亦默笑也。祭祖禮生在我們老家,早年有幾處大祠堂,一年內有三、二次祭祖,日期則爲先祖先宗之生辰,大堂內佈置若干方桌,各置牌位、祭菜、香爐。主祭者當然是年高德劭之長輩,我與另一位年青人只因爲是在學校的讀書人,被欽定爲祭祀禮生,當時只有十四、五歲,不明世事,但爲愼重起見,事先由一位有經驗的...

  • 文章大陆抗日遗迹参访观感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5期  作者:郁浩然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遗迹 参访观感 大陆建设 抗战精神

    萍乡 郁浩一、严肃紧凑欢悦之旅中华民国团结自强协会,为悼念抗日先烈,缅怀抗战精神,特组成「纪念抗战胜利—大陆抗日遗迹参观访问团」,于民国八十七年八月二十五日至九月二日,到大陆参访了九天。参访团是团结自强协会,两岸工作委员会副召集人丁教授介民领队,协会方组长高秘书协助行政,由台瑞旅游公司邓秀琴小姐与大陆地陪导游全部行程。参加人员均为会员及眷属,共计三十七人。同仁中有教授、将军、作家、事业家、董事长、博士、硏究生、书法、诗词、摄影家、年长者高龄八十四岁,年轻

  • 文章峽江自得堂建築經過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3期  作者:陳有聖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峡江自得堂 建筑经过 抗日战争 返乡纪念

    前言余於高級師範及特種敎育校長訓練班畢業後,甲戌年冬奉江西省政府敎育廳長程時煃先生派任江西省立峽江中山學校校長,返鄕籌設學校於水邊鎭,當時父母由媳等協助於水邊鎭設立鼎興隆經營酒飯雜貨糕餅等營業,大哥有嘉任振群學校校長兼任中山學校敎職,二哥有文任鄕政工作,余亦兼任敎職於振群學校,逢孝侄就讀於振群學校,逢弟侄就讀於中山學校,一家團聚,天倫之樂,可謂人間天堂。丁丑年,因九江成立模範縣,余奉廳長程先生令調省立九江中山學校校長,峽江中山學校校長奉令交由大哥接任。余...

  • 文章敬輓 顯微師曁殉難同學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5期  作者:王迪綱 出版时间:1996-07-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追思悼文 江西省 江西同乡会

    匡廬崔嵬靈所鍾。雙江蜿蜒如游龍。文章節義照篇簡。卓哉文謝垂遺風。倭奴壓境儼狼虎。鐵騎堅兵雜降虜。戰雲赫赫籠撫河。守備倉皇夜叉舞。萬夫髮指九世仇。榻旁酣睡眞奇羞。玄黄塗地悲慘刻。欲挽浩劫須群謀。澄江兀突開學府。術德兼修合文武。精神堡壘世所瞻。誓障狂流作砥柱。天心於此亦拳拳。乃降大任姚公肩。廣文治史翻新手。一鐙卻自王梁傳。廉頑立懦公宜起。戰地勞軍符厥旨。好將汗血護國魂。遍灑中原萬餘里。飄然擲筆入戎行。耿耿精忠我武揚。女助藥裹男壺漿。三軍顧視咸激昂。爭道贛湘經...

  • 文章重建中埔萬善祠記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91期  作者:鄭衍青 出版时间:1978-01-02
    关键字: 中埔万善祠 重建 沿革历史 抗日英雄

    七日拂晓,各处火线齐发,日军死伤五百余人,日将能久亲王亦受重伤,次日日军以砲火猛攻嘉义城,各地义民誓死抵抗,上午九时城破,日军大肆屠杀,义民死伤累累,在众寡不敌之情况下,嘉义于焉沦陷,盖是批灵骨,殆即此役殉难之义民。台胞抗日,史蹟彪炳,其英勇壮烈,直可比拟辛亥之役。嘉义振华综合医院院长林振华先生、夫人林百艺女士,因见中埔鄕原有之万善祠,隘狭侷促,不足以慰忠灵,乃斥资鸠工,重建一座占地五十余坪之三层楼房,以为万善祠,永祀万善公,(当地鄕人称该批灵骨为万善公

  • 文章贛江之戀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94期  作者:賀志堅 出版时间:1978-10-02
    关键字: 赣江 抗日战争 七七事变 家国山河

    蘆溝橋的砲聲,終於揭開了日本倭奴兇殘的野性,戰火,熊熊的,霎時從北方燒到了南方,——鐵蹄所至,盡是姦淫、燒殺、擄掠;老奶奶枯皺的臉上,長掛着眼淚,老公公和藹慈祥,化作了焦慮,年輕的少婦,揹兒携女,日日夜夜,徬徨不安——!× × ×我發誓要做個大人——要做一個勇士!我知道國家弱了,才被人欺凌;贛江啊!別再幽咽,汹湧澎湃吧!把浪兒掀高些、向前,載着我,我知道大哥是跨着您的脊背走的;現在,又該輪到我了。我的娘因災難而死去,爸已老邁,弟又年幼,而姐姐尙未出閣……這些...

  • 文章(捌、悼誄:)悼亡妻袁鳳喜文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1期  作者:陳炳堯 出版时间:1974-12-25
    关键字: 袁凤喜 亡妻 抗日 离别 追思悼文

    鸣呼惟卿之生,天赋温文,个性耿直,作事认眞。十九来归,相敬如宾,时値抗日,相守随军,浙闽播迁,备尝艰辛,烽火姻绿,鹣情殷,爱敬无违,三十七春,至今未改,义厚情深。平生淑范,乐善施仁,千里返梓,为母建坟;和睦妯娌,笃孝于亲。既生既育,百事促成。民三八年,大陆沉沦,南昌分袂,久失音尘。余长团务,罔顾私情,与匪搏斗,生死勿论。幸汝胞弟,抵舍亲迎,午夜逃出,肩荷两婴,穿山涉水,乔装难民,始脱虎口,得庆余生。肇公满叔,垂爱逾恒,沿途照拂,得无饥馑。随军入台

  • 文章難忘衡陽情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2期  作者:劉尚典 出版时间:2003-05-01
    关键字: 湖南衡阳 抗日战争时期 故乡往事 妇女抗暴 返乡探亲

    吉安 刘尚典江西吉安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而湖南衡阳则是抗日名城,清初吴三桂曾在此称帝抗清。我何其幸运,与此二地都关系密切,盖前者乃我祖籍地,后者系我出生地故也。吉安地处江西腹心,县民多务农为生,胼手胝足祇得温饱。艰困的环境,磨炼出吉安人能吃苦耐劳、坚忍卓绝的刻苦个性。是以早期的吉安人祇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埋首书堆、以求取功名致仕。故吉安自唐宋以降,考取功名的学子,约占江西省四分之一,也孕育出永为后人所崇敬的大人物:如文天祥、欧阳修等伟人。另一是离鄕背井到

  • 文章詩與詞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58期  作者:易大德 出版时间:1994-10-01
    关键字: 诗词 世界诗人大会 抗日战争 探亲旅游 寿诞

    向第15屆世界詩人大會獻辭中華詩學研究所所長 易大德 敬撰一、寰宇邀詞客,大會於台灣,其年爲甲戌,其地近圓山;屆次序十五,菁英集此間,牛耳憑誰執,吾華再領班。※註:吾華主持世詩大會二次二、文化五千載,舉世崇中華,如以詩稱國,更莫之我加;四字詩爲教①,一言思無邪②,采詩觀風俗,政教共一家。※註一:禮記:溫柔敦厚,詩教也。※註二:論語: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三、丁茲世紀末,五洲俱蜩螗,騷壇無組合,大雅幾淪亡;頹風孰能挽,端賴尤公倡①,創會於馬市,加盟者...

  • 文章(參、綿江詩苑)思鳳孝恩雙亭碑記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13期  作者:謝子清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刘氏望族 抗日烽火 比翼战侣 海峡两岸 双亭

    亭双毗墓之左右,为追思与儿孝恩先堂而建。先堂讳凤英,诞于民十一年壬戌正月八日,瑞金刘氏望族,名门女也。十九岁嫁归,正値余戎马驱驰于抗日峰火中,婚后燕婉情深,不愿别居故里,常随军征战。共鞍策马烟尘间,宿止无定,食乏兼味,曼如也。裹粮游击,枪林弹雨,亦弗所惧,同袍戏以「比翼战侣」相称,抗战奏凯,始挈二儿归里,侍奉舅姑,为农家妇。己丑夏,中原陆沉,余因牵部,掩护胡兵团,撤退海隔,未暇顾及眷口随行,致罹陷落,从此海陆分隔;旋遭家破产夷,舅姑馑逝。先堂长受非人可忍

共19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