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抗战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古井生輝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3期  作者:箭岩文 出版时间:2003-08-01
    关键字: 家乡古迹 古井 民间传说 抗战时期

    村子上,有口「古井」,它不知是在何年歲月?挖掘建成的,已無從考證。但從皇清同治六年,即公元一八六八年,修編的《王氏族譜》家乘中,牒卷裡面的《地輿篇》部,有關各支宗村形圖,一頁複製版件,有個「」符號圖例,清晰地標記在它座落的位置上。因而,這個古井,不難看出,很易推測,屈指一數,迄今已上個半世紀,不少於一百五十來年的歷史了。追訪「古井」的史跡,據村上歷代遺老口傳:說它在很多年前,這兒原只是一個小小的窟窿,幾條潺潺的細涓,匯流於此,久晴不雨,天旱年分,還經常斷...

  • 文章大陸抗日遺跡參訪觀感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5期  作者:郁浩然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遗迹 参访观感 大陆建设 抗战精神

    萍乡 郁浩一、严肃紧凑欢悦之旅中华民国团结自强协会,为悼念抗日先烈,缅怀抗战精神,特组成「纪念抗战胜利—大陆抗日遗迹参观访问团」,于民国八十七年八月二十五日至九月二日,到大陆参访了九天。参访团是团结自强协会,两岸工作委员会副召集人丁教授介民领队,协会方组长高秘书协助行政,由台瑞旅游公司邓秀琴小姐与大陆地陪导游全部行程。参加人员均为会员及眷属,共计三十七人。同仁中有教授、将军、作家、事业家、董事长、博士、硏究生、书法、诗词、摄影家、年长者高龄八十四岁,年轻

  • 文章柳營瑣憶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7期  作者:劉德千 出版时间:1987-02-01
    关键字: 老表 抗战 感冒 鬼影 台湾地区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既蒙雅称也就欣然接受了。笔者于抗战时期,响应先总统 蒋公的伟大号召,投身革命的洪炉,矢志杀敌报国。我军进驻江西省黎川县集训,当地的「表哥」「表嫂」们和我们情同家人。军爱民,民敬军,军民一片。操课之余,欢迎我们去他们家闲聊,幷以好茶待客。我们也乐意指导「小表弟」「小表妹」们唸书习字,并把革命先烈,抗日英雄的悲壮事蹟,讲给他(她)们听,灌溉氏族幼苗使之更为茁壮。我们也常帮他们消除脏乱,维护住宅区附近环境的清洁衞生。有一次我因重感冒久治不愈,营区附近

  • 文章西山萬壽宫雜記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73期  作者:唐子安 出版时间:1973-07-02
    关键字: 万寿宫 历史古迹 抗战回忆 文物抢运

    西山万寿宫,是闻名全国胜地,它的文物,故事,乐为人所传述,也乐为人所听闻。我出生于这个胜地附近的生米街,抗战时期,又服务桑梓,直到敌冦迫境,最后我才离开西山,爰将万寿宫陷敌前后演变,就记忆所及,作简略敍述,挂一漏万,冀能抛砖引玉,俾这胜地史蹟,得有完整记载,是有助于文献编纂的。西山万寿宫,原名游惟观,为许眞君后裔许简所建立,隋炀帝毁之,唐高宗时重建,宋眞宗时改名曰玉隆宫,徽宗诏加万寿二字,元加寅奉勅重修,西山万寿宫志,当有记载,可供查证,依据先人讲述

  • 文章戊午雜憶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95期  作者:高子 出版时间:1979-01-02
    关键字: 抗战时期 青塘之行 散文纪行

    读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顿忆抗战时靑塘之行,靑塘,雩都县之胜境,江西省之腹地。西连兴国,东接宁都,北界永丰,南距雩都县城百里,四面环山,中有一谷,周袤二十里,出入惟一孔道,双溪交错,土地平旷,村落星布,屋宇参差,鸡犬牛豕之类,无不蕃畜;阡陌交通,往来耕作,男女衣着,亦无不勤朴,不问时事,与人无争,絃歌不辍,殆今之世外桃源也。方日寇窜扰遂川国际机场之时,江西省政府遂由泰和迁驻靑塘办公,而江西全省防空司令部则由遂川转进宁都,重新部署指挥,嗣防空司令部奉中央令与省

  • 文章(伍:詩詞)思親賦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6期  作者:周春境 出版时间:1990-06-01
    关键字: 思念亲人 人生 慈母 屈原 团圆 抗战 往事回忆

    屈原九歌:少司命有云:「悲莫悲兮生別離」,意謂生離最堪悲,予則擴而充之,謂人生最大之痛苦莫過于"生離"加"死別",何以致之?驗諸於坎坷一生:四九年晴天靂霹,親人隔絕,參商異處,天各一方,此乃"生離"也,何其痛哉!六三年,慈母見背,溘然長哭,臨終時猶痛呼"寧生兒何時來歸?"四弟告我此事,已使予痛哭流涕,悲愴欲絕,天公何以如此冷酷無情,竟使親人隔絕,母子隔世,何其慘哉!"生離"與"死別"正如力有千鈞之鐵鉗,横將予之身心箝制、夾擊、摧殘的痛苦萬狀,窒息難忍!此可為之痛哭流...

  • 文章(叁、敎育:)瑞金鱗爪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2期  作者:國立僑師校友 詹邦畿 出版时间:1977-01-31
    关键字: 国立侨师 中心小学 抗战 话剧 演员名单 往事回忆

    我们是国立侨师的一羣校友,毕业后不断来到瑞金。如赖镜明同学在福幼中学任敎务主任,林彬和叶贻焕同学则在城厢的一所小学里,林彬还做了校长。朱国璋同学在中正中心小学任敎(现任桃园县仁和国中校长),姚寿贵同学志在升学,无意为五斗米做猢狲王,就在羣德楼上「挂单」,和我住在一起我当时任敎羣德小学。那时我们对日抗战正进行到最后的一个艰苦阶段,日本鬼子亦正作垂死前的疯狂挣扎。我们在瑞金的校友,为了要替国家多贡献,一分力量,为了要使胜利的日子早日到临,我们曾利用余暇的时间

  • 文章撫今·追昔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1期  作者:廖光華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黄绍华 追思怀念 人物往事 参军抗战 服务家乡

    我与绍华兄结识于抗战初期,他少年得志,青年从军,胜利后再转任县府主任秘书,三十八年我随军到金门,他于四十一年,由陷区逃难香港调景岭,接运到金门,参加游击部队,再转任金门军管区村指导员,他与沙美山后村林玉治小姐结婚,我亦娶金门琼林蔡女为妻,同为金门女婿,与金门结有不解之缘。犹忆四十七年八二三砲战期间,适其妻玉治嫂率子女,在金门娘家探亲,滞留难归,直至砲战稍憩,始由我安排机位返台,迄今仍常提及,怀念不已。民国七十九年秋,绍华兄弟为办大学事向南昌,北京有关单位洽商

  • 文章想起抗战期间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2期  作者:黄大受 出版时间:1995-10-01
    关键字: 抗战时期 往事回忆 大学生活 战区学生

    连命也不要了抗战期间,大学迁到后方,战区学生没有家庭接济,只靠政府发给贷金,维持伙食。由于通货膨胀,伙食是每况愈下。早晨的稀饭,只有盐炒豆子,偶然有花生米,就不错了。午饭是炒高丽菜,晩饭是煮白菜,其他二样,也是少油的蔬菜,隔一两天,能吃上一大碗豆腐,都欣然色喜。当时有一位张同学,身高体大,吃饭很多,旁若无人,不停地舀豆腐吃,李同学就问他:「为何如此爱吃豆腐?」他竟半开玩笑地说:「豆腐是我的命,怎能不喜欢?」等到星期日打牙祭,有一碗肥油的回锅肉,这位爱吃

  • 文章(肆、雜記類)楠園呤草集讀後感言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10期  作者:黄榮昌 出版时间:1996-10-01
    关键字: 《楠园吟草集》 诗词作品 绵江 风土人情 抗战 教师

    一所。每年春秋两季各招生两至五班,校务蒸蒸日上,某年,省教育厅长程柏庐先生曾莅校视察誉为绩优中学之一。岐师学贯古今,才华卓越。抗战期间,生活艰困,办学尤难,然福中在岐师一手擘划下,设施井然,絃歌不绝,春风化雨,教泽覃敷,为人景仰。此时为抗战末期,党政机关要人学者多退居县城,由于岐师人际广阔,学校老师乃以外来学者为多。然岐师对师资之遴聘,要求理想极高,条件甚为严格。卅四年夏,某日,岐师因事往陶陶招待所,回途经建国路,漫步进入「瑞金教育用品社」参阅图书,于架上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