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礼”共返回3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肆、雜記類)追懷祖德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10期  作者:劉先炳 出版时间:1996-10-01
    关键字: 先父母 修建坟墓 落成竣工 礼赞

    先父母建墓竣工时之赞落成之新墓全貌

  • 文章贛中地區 民俗葬祭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3期  作者:王文 出版时间:2003-08-01
    关键字: 赣中地区 丧葬礼俗 民俗研究

    卧的床垫禾草,全部卷出,拿到屋外空场上,火化燃烧,这叫「烧床草」,亦作以火为号,示意讣吿:这家死了人,有丧,事后,就有村房邻友,宗族人等,备上冥纸,接踵而至,吊唁致哀,是为「哀老」,早殇、夭折的,顾名思义,不须这套祭,丧之家人,对来者,就要向死尸哀声号哭,呜呜地祷吿:「××送钱你来用了,你要在冥中保佑他……」以作道谢。如果,备上挽的,还要给他一块白布素袖丧帽,请他于丧餐宴客,出殡之日,执绋送葬。伴尸按照习俗,人死之后,一般情况,从别世日起,规定

  • 文章雩都曩昔之習俗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38期  作者:易烈相 出版时间:1989-10-20
    关键字: 雩都 风土习俗 学者观点 民间礼仪

    如其所说,用特志之,以儆世人。当今世风式微,民意议坛,败类充塞其间,争权夺利,信口辱骂,施暴打斗,目无尊长,与禽兽何异。又如窃盗之猖獗,公然抢刼,杀人纵火,肆无忌惮。似此人心日下,皆系敎放荡,有以所致,殊堪痛心。故应急切提倡,重修制,以挽目前之颓风;此则笔者提出本文之用意,藉资惕厉。雩都历经先贤之治理,如宋儒周濓溪[2]文天祥[3],及明儒王守仁[4]等;足使顽夫廉,懦夫有立志,周茂叔曰:「雩都之风俗,前有千古,后有万年,吾不胜臆度。」他因常来雩都,访其

  • 文章台北市江西同鄉會館三樓雩都廳之由來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0期  作者:蕭漢 出版时间:2010-08-01
    关键字: 同乡会 许真君 祭祀典礼 捐赠 江西会馆 建设工程

    台北巿江西同鄉會館,坐落於文山區興隆路二段一一六號,是一幢三層宮殿式之建築,三樓崇孝祠右方置有一間雩都廳,廳中高懸一塊木質匾額,題曰:「澂明照世」,理事長朱致一識其事日:「雩都同鄉散居寶島者,為數甚夥,卒多于民國十八年避秦而來,顛沛流離中,負許真君聖像以行,乃組雩都真君會,每年夏曆八月初四日舉行祀典,團結鄉誼,五十年來,其敬如一,台北江西同鄉會館之興建,出鉅資以助,爰贈一匾,以紀其盛,朱致一敬題,民國六十六年十二月穀日一」。看完上文,乃知此廳是為紀念雩都...

  • 文章萬載牌坊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0期  作者:王水寶 出版时间:2010-08-01
    关键字: 牌坊 《大祠堂》 万载县 圣旨 封建礼教

    牌坊中部横向嵌有青石一方,上刻「清道光五年 万载县钟沧文之妻张氏立 八月廿六吉旦吉」。万载钟沧文之妻张氏于二十七岁守寡,张氏格守妇道,清白守节,尽心抚孤,眼见五代。寡居六十一年,在道光五年(一八二五年),张氏八十八岁时,道光皇帝颁旨立下此贞节牌坊。张氏享年九十四岁。贞节牌坊是封建社会统治者为维护封建教的特殊产物,是封建历史的一种真实见证。也是旧教中束缚女子不改嫁的一种道德观念。「双桥贞节牌坊」的发现,对研究封建教,提供了实物参考依据。「圣旨牌坊

  • 文章我对同乡会的感想·台湾与江西丧习俗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36期  作者:孫永年  出版时间:1989-04-01
    关键字: 人物感想 丧礼习俗 奉献精神 学者观点

    台湾葬与江西葬比较孙永年我来台湾将近四十年,先在基隆服务,后调桃园石门水库,平时参加亲友葬不少,军、公、敎人员死后,多在殡仪舘安葬,惟一般民众多半依照古传惯例,不送殡仪舘,而将棺木停放住宅堂前,孝子孝女,旦夕守灵,一直守至安葬日为止。另有将灵堂设于住屋附近之街头巷尾,便于亲朋吊祭者,我于上(77)年二月十二日,参加万载同乡胥东桂告别式时,那是将灵堂设于街头巷尾者。又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参加我岳母萧阿万告别式时,孝子孝媳孝女要下跪,除三跪九叩首外

  • 文章莲花县复书院王阳明祭典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57期  作者:金春木 出版时间:1994-07-01
    关键字: 王阳明 书院 祭祀大典 演唱曲目

    距江西省莲花县城北二公里处,有一古老书院(复书院)这里依山傍水,古木参天浓荫掩映,十分僻静幽然,据当地民众介绍,和县志记载、数百年来,此处书声不绝,歌音不辍。因此,一组完整的「书院祭典声、乐套曲」也就得以流传至今。这引起了笔者的极大兴趣。我先后多次走访当年曾在此就读、并参加过多届祭典活动的人,他们中最年轻的也已五十五岁;最长已年逾古稀,除请他们认眞回忆,采录其原始演唱音响资料外,还特地查阅了当地有关史料。「复书院」即今江西莲花县复中学的前身,据

  • 文章结婚习俗

    来源期刊:《興國文獻》 第6期  作者:劉昌樓 出版时间:1993-02-01
    关键字: 结婚礼仪 二婚亲 头婚亲

    否则恐怕前夫或族人抢钱闹事,完成手续后带至偏避处坐篷轿到达新夫家,从侧门或后门入屋,会见亲友后吃饭散席。头婚亲:亦分两种,二是招郞女(又称养女)如果生活好的家庭为了门风颜面,都以笙萧鼓乐花轿迎娶,假如贫穷的人家,就由媒人把代表聘的稻谷数或折银洋多少,归迎之日一齐送去女方使用篷轿迎娶。另一种头亲婚:是名门闺秀、最重视的黄花闺女、纯洁的贞操,并具有三从四德、知书达更为高尙,如门当户对,士、农、工、商、才子佳人,男女双方雏以家境时势的配合,须经媒妁说合,男方

  • 文章△書乙卯年臺北江西會館秋季祀典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82期  出版时间:1975-10-02
    关键字: 台北江西会馆 祭祖典礼 许真君圣诞 方天

    中华民国六十四年九月六日农历八月初一日上午九时鄕人会于台北江西会馆庆祝 许眞君圣诞并各奉先人烝尝。许眞君圣诞及秋季祭祖典,推请伍季山鄕长主持,陈颕昆、欧阳经宇鄕长陪祭,全体同鄕与祭,肃序乐,依次擧行,历时三十分钟毕。九时半节约酒会始擧,济济一堂,酒会止于正午十二时。张天师率同道士六人于是晨八时半到达万寿宫主持法会,至下午二时结束。此次与会同鄕计有方天、伍季山、李根宝、詹健、赵烈俊、魏国鼎、陈源淸、柯建安、李润玉、方生秀、潘世纶、夏谟、廖无敌、陈志选

  • 文章現代化與鄉村傳統的衰落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9期  作者:賀新華 出版时间:2005-02-01
    关键字: 现代化 乡村传统 礼俗社会 文化传统

    四川大学哲学硕士 莲花 贺新华在所谓的现代化到来之前,我曾经生活过二十多年的那个江南鄕村,像中国的大多数鄕村一样,本质上仍旧是个有着浓郁古风的俗社会,以养生和送死为核心的人生仪活动,是整个鄕村日常生活的骨架。在繁复的婚丧嫁娶、拜寿上坟、吊死贺生和年节祭祀等仪式的背后,是一个民族相沿成习千百年的古老传统在我们血脉里的延续,这个传统和我们骨肉相连,竟至于成为我们身份的一种确证。在鄕村这个由古老传统构建的文化环境中,我们自小就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懂得

共31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