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人文共返回2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武寧的古樹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3期  作者:閔正國 出版时间:2003-08-01
    关键字: 武宁 古树 人文自然 考古资料 古树简介

    九江 闵正国武宁地处赣鄂边境,幕阜山横亘于县之北面,九岭山逶迤于县之南面,「中孕奇峰异壑,不可以数。」故而珍贵的古树遍布全县,且多为本县历代名人高士所植,先辈们的这种植树造林,美化桑梓,造福后代,荫庇后人之举堪为后世楷模。可惜历经兵祸战乱和人为损毁,保留至今已是寥寥无几。现存珍贵的古树、大树,虽经沧桑和磨难,仍遮天蔽日,郁郁葱葱,巍然耸立。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是村庄的标志,是最为壮观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是一个地方的活档案和活化石。在旅游开发、地图绘测

  • 文章萬載文明塔的來歷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9期  作者:胡學正 汪志斌 出版时间:2005-02-01
    关键字: 万载县 文明塔 历史来历 历史人文

    万载 胡学正 汪志斌万载县人文景观之一——文明塔,座落在该县城南,它是乾隆二十一年(一七五六年)由本县监生易琼「首捐七百金」,其大辛衢等「共捐二百余金」历经两年而建成。塔身由砖石砌成。通高三十米,共七层。底层为基座。下六层呈六角形,最上一层为圆柱形,层与层相接处有腰檐挑出,七层之上是灰色圆锥形宝盖,盖上垒有塔刹。塔座开两门,一门朝北偏西,一门朝东偏南,门高一·八米;第二层至第六层均设有六道拱门,其中四道假门。塔底东侧嵌有一方石碑,上刻有阳文楷书:「光绪

  • 文章廬山太乙將軍村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2期  作者:洪浪 出版时间:2005-11-01
    关键字: 庐山 太乙将军村 占地面积 人文景观 九庐

    庐山太乙将军村位于庐山南太乙峰下,总面积五·六四平方公里,海拔三八〇—一二〇〇米,该景区是连接牯岭景区与山南景区的咽喉之地。景区人文景观颇为丰富,相传圣君大禹之师太乙真人在此修炼成仙,故主峰为太乙峰,其村为太乙村。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蒋介石、蔡廷楷、冯玉祥、陈诚、胡宗南、白崇禧、阎锡山、古公恩、曾晩归等十八位国民党军界要人相继在此营造风格回异的山中花园式别墅,时人又称之为「将军村」。景区有九庐,即隐庐、静庐、灵庐、梦庐、涵庐、茗庐、锦庐、仙庐、爱庐。景区

  • 文章梓源荆派 幹蠱傳奇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3期  作者:熊墨渲 出版时间:2003-08-01
    关键字: 鸭咀垄村 熊式辉 人文景观 人物事略 家乡建设

    出口化工原料氧化锆,氧氯化锆、镍电池的晶安集团上巿公司;有现代化农业雏形、满足南昌后花园花卉名树苗木生产基地;有闪烁萤光夜景的步行街和农副产品交易为主的集贸巿场;有设备齐全的城鎭建设,宽敞的水泥路四通八达,邮电通讯网路联结全球;有众多神奇的旅游景点,如礼源角水库、神女破石、梅坛寺、七蓝洞、鸭咀垅村等,其中鸭咀垅村就是该鎭众多景点中的一颗璀灿明珠,由于人文景观特色,已列为省、巿、县旅游规划重点区,是安义县万埠鎭政府大兴旅游业的一张「王牌」。鸭咀垅村因何而得名?相传五百

  • 文章婺源故土歸來,舊事新聞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5期  作者:黄邦宿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婺源 行政区划 地理人文 名胜古迹 旅游资源

    婺源县事。当时不明原委。今旧事重提,乃有一探究竟之念。即査相关资料。二、行政区划原则,地理人文效率査中华书局版辞海,果见载:婺源县清属徽州府。民国二十三年曾一度划属江西省,嗣仍改属安徽。文化大学出版中文大辞典,亦有雷同纪录。而九十一年二月刊远东经济评论指出:婺源是一九四九年,从安徽划归江西省。两次改隶,均缺原由,令人纳闷。乃到中央图书馆査县志与地图,寻求答案。结果:大失所望,除中共一九四九年起地图,列婺源入江西,我国新旧地图,均列入安徽。均无说明。想看改隶原始

  • 文章千年古剎——翠雲寺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8期  作者:釋慧雲 出版时间:1999-11-01
    关键字: 翠云寺 历史建筑 佛教文化 历史兴衰 人文景观

    元左右。现正在动工兴建观音殿。翠云寺周围,群山环抱,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如宝莲寺、鸿儒寺、清华庵、吼雪堂、洗墨池、试茗泉、麒麟洞、聪明泉、古柏、月桂、卧水罗汉、锁龙塔、马尾泉瀑布、人工水库等。抗战将领、国民党上将、金溪人氏周浑元先生陵墓亦在该寺旁边。历代金溪政要、富商也常到翠云寺避暑、吃斋、学习经文。相传,历史上的上官名流如王安石、陆游、汤显祖、危素、曾季狸、徐霞客、陆九渊、曾巩等都曾驻足此处,并留下了一些宝贵的名诗佳句。金溪县政府为弘扬佛法

  • 文章萬載縣城隍廟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9期  作者:劉心格/丁昆賢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万载县 城隍庙 建筑构造 人文轶事 历史传说

    「花钱缠绵当红娘,玉莲有德嫁城隍,阿莲行善修行好,自选城隍做新娘」。在几个大殿的两厢均有走廊相连。还有地藏王殿,普庵祖师殿等。过去庙的正门前有一戏台,几百年来,城隍庙是万载百姓庆年节、看戏文和各种活动的中心,留下很多人文轶事和民间传说。现摘录一、二以飨游客。其一:庙大门左侧有一口水井,四季清澈洁净,无论怎么干旱,该井从不干涸。过去县人冬酿米酒,夏制凉粉,必取此井之水。传说该井水食之可消灾袪病,益寿延年,大家称之为「仙水」常有远道来取水以祈安福者。其二:清康熙

  • 文章话说吉水人文甲天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4期  作者:曾采堂 出版时间:1996-04-01
    关键字: 吉水县 人文历史 民间赞歌 捐建书院 教育发展

    一吉水因赣河自吉安城郊经县城西南十里之墨潭,有清湖洲横亘河中,状若「吉」字而得名。吉水又曰「文江」。[1]前人称「吉水人文甲天下」,[2]又誉吉水为「文章节义之邦」。[3]虽未免过誉,然言之不为无据。考诸史乘,自隋唐开科取士以迄于清之千余年间,江西共得状元四十一人,榜眼二十八人,探花三十五人,而以二甲第一名之传胪十人计,共为一百一十四人。[4]而吉水五百五十四名进士中有宝祐四年(一二五六)状元文天祥,建文二年(一四〇〇)状元胡广,榜眼王艮,永乐二年(一四

  • 文章福山賦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9期  作者:涂繼文 出版时间:2015-05-15
    关键字: 福山 山水景色 诗词歌赋 人文底蕴

    幻影、佛光、摩崖、石雕汇集一地,雄、奇、特、蕴、壮,无以伦比,福山何幸哉!古称此乃“世间无双福地”诚可信也。嗟乎!福山山水在于造化钟灵,固自然之山水也。然福山山水亦笔补造化,人文之山水也。山水演绎传奇,灵秀浸润人文。登彼凌云之山,综览先贤遗迹,武彝精舍,启百代之哲思;“载德”石亭,传千古之绝唱;“萧曲山房”,黄伯瑞讲民族大义,“崇正祠堂”,后学瞻仰圣贤高风。此山水之清嘉,积文化之厚重,清·吴旦诗云:“山能独立方称贵,人必孤行始足传,纵使岱山高万丈,若无孔子亦

  • 文章鵝湖書院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9期  作者:王立斌 出版时间:2005-02-01
    关键字: 鹅湖书院 教育人文 历史文物 鹅湖之会

    深奥的「道问学」,从远古的尧舜,传之于胸怀文化使命的孔孟,再经一代有开拓精神的周、程、朱、黄,使鹅湖书院成为正统儒家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传播的重鎭。令我们感到骄傲的是,其浓厚的儒家「道统」,竟是我们这颗星球上延续了几千年而唯一没有中断的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鹅湖书院文化不仅体现在石碑、匾额、楹联以及古建筑群等历史文物中,而且已汇入那厚重而又遥远的历史长河之中。包容在那浩繁而又发黄的曲籍之中,体现在从古到今的许许多多人的思想、观念、情感和行为方式之中。南宋淳熙二年

共23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