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发展共返回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咬文嚼字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9期  作者:吳劍豪 出版时间:2012-11-15
    关键字: 中国汉字 字义 汉字由来 甲骨文 历史发展

    中国汉字的由来要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商代初期的甲骨文。一个叫仓颉的人,为了记录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在兽骨或龟壳上刻上符号,如象形字「日」写成⊙,「月」写成;会意字「明」写成,「旦」写成⊙(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形声字,如「爸」的发音是「巴」和表形字「父」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汉字越来越繁杂,到了秦朝时期才统一了文字,发展到今天的定型汉字,创造了几千年来中国的灿烂文化。但在汉字发展

  • 文章談——姓氏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53期  作者:胡榮祥 出版时间:1993-07-01
    关键字: 姓氏 历史文化 宗亲 通婚制度 历史发展

    我國人如果彼此不相識,往往互相用「貴姓」來問對方。如果所答是同姓,這便認爲宗親了,感到非常親切。這正顯示人們對血統關係有著濃厚的感情。又有人說「大丈夫行不改名,坐不更姓」,這意思即以本身所擁有姓氏爲傲,而光宗耀祖,不辱門庭,幾乎已爲我們立身處世的重要準則,凡這種種和生命同來的認同感正是維繫我中華民族綿延不斷絕的重要基礎。三代以前,姓、氏有別,不能混爲一談。明顧炎武日知錄載:「稱姓的,根據於五帝,而見春秋的,有二十二處之多——自戰國以後的人,用氏爲姓,這一...

  • 文章易姓簡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53期  作者:易大德 出版时间:1993-07-01
    关键字: 易氏 基本认识 历史发展 地区分布 历史人物

    按易大德博士先生,别號太白,又字敦化,曾穫大韓民國圓光大學名譽文學博士學位,及國際桂冠詩人之榮銜。曾任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中華詩學雜誌社社長,中國文化大學副校長暨華岡敎授,中華學術院詩學硏究所所長,中國文藝界聯誼會會長,旅台易氏宗親會理事長等職。編者識

共3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