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往事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赤子功勛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8期  作者:鄭千山  出版时间:2008-12-25
    关键字: 南洋侨工 抗日战争 历史贡献 往事夙文

    动脉的作用是为了给机体输送营养物质,以维持鲜活的生命,而运送营养物质的载体就是红细胞。抗日战争时期奔忙和战斗在滇缅公路上的三二〇〇多名『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即『南侨机工』,又称『南洋机工』),就是这条抗战主动脉中最生动的红细胞。滇缅路修通,大量的军用物资和补给需要运输,抗日兵员需要运输,而能够在云南西部深沟峡谷和险峻山路上熟练驾驶的人员和汽车机修人员却严重匮乏。于是,历史造就了一段动人的章节——在抗日的洪流中,『外御其侮』几个字几乎成了每一位华夏

  • 文章憶抗戰的昆明慘劇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5期  作者:李淑英  出版时间:1995-12-25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昆明惨剧 往事夙文 历史集萃 人物回忆

    繁华热闹异常,有人曾形容为小上海。五十多年前往事,有时忆起仍心有余悸,谨供乡亲作茶余一唒。

  • 文章畹町橋記事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41期  作者:李寒  出版时间:2011-12-25
    关键字: 畹町桥 山川文物 历史集萃 往事夙文

    畹町是著名的“血线”,滇缅公路和史迪威公路的交汇点,抗日战争时期,美国的援华物资就是经过畹町桥运至中国,中国远征军的金戈铁马,也是经过畹町桥进入缅甸去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军队,而后来侵入中国云南的日本军队,就是被中国军队从这座桥上赶出了中国国土。畹町桥见证了太多的历史,桥也就出名了。我在缅甸,当缅共人民军时,常常会到棒赛小住几日,百无聊赖之际,会过桥到畹町逛一逛,却从不购物。那年头物资紧缺,而我的口袋里是钱紧缺。在畹町桥过往的都是缅甸人,我从未见过中国人过桥出国

  • 文章抗日老將李先庚教授傳奇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7期  作者:萧富華  出版时间:1997-12-25
    关键字: 李先庚 抗日战争 往事夙文 忆往诗十三首 历史集萃

    李將軍係雲南省鄧川縣人,民二年誕生,幼稱神童,父任敎員,公餘課經學及佛學,過目不忘,尤能知前世事物,鄕人奇之,藏胞認係某活佛轉世靈童,擬請至西藏佛寺敎養,其家人不允,否則早成西藏活佛矣。十歲時,父子遭土匪綁架入深山,困五十餘日,其母籌款贖父子,匪不允,殺其父,釋其子,蓋神童似有神佛護持也。返家,隨其表叔至大理城內讀小學、中學,及雲南省土地清丈專校,畢業後任測量小組長。旋被保送至南京,先後入中央軍校特別班,軍需學校,中央政校,計政學院(獲碩士)完成軍、政、...

  • 文章以文會友以詩傳情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1期  作者:楊國粹 出版时间:2001-12-25
    关键字: 散文诗联 往事夙文 历史集萃 诗文传情 海峡两岸

    一、与马俊国先生泰北风雨息胡笳,春光锦秀南窗纱。家家庭院绿芳草,户户门前开鲜花。苦尽甘来逢盛世,朝思暮想念中华。和平统一除旧恨,收拾归心回老家。二、与张国杞先生五十春秋似长河,历史潮流去如梭。回顾历程多血泪,感慨此生尽坎坷。南北征战惊风雨,异域孤军壮山河。天下太平重聚首,唯愿统一再回国。三、与杨英美先生黉宫磨砚忆同窗,汀旗往事叹沧桑。江山异主烽烟起,弃国抛家战南疆。血泪岁月成恶梦,白发重聚尽余欢。但愿祖国早统一,万里归心还故乡。四、与彭述兰女士万山丛错大

  • 文章仰光雲南會館簡介曁參加辛亥革命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41期  作者:緬甸仰先雲南會館  出版时间:2011-12-25
    关键字: 仰光云南会馆 辛亥革命 云南同乡会 历史集萃 往事夙文

    抛弃历史的成见,及颜色的包袱,方可推行与实现。遂有同乡尹载福首倡两会合并论,得到罗星汉、刘炳宏、陈刚、杨启泽等乡贤的支持赞同,并出面多方的调和,得到同乡们的响应,就组织两会合并重组委员会,经过一年多的沟通、联络、磋商得到萧蓬茂(左方领导)与江松靖(右方领导)的认同,毅然放下职位及左右之分、支持同乡的两会合并方案。便在1995年7月30日两会宣告正式合并,定名仰光云南会馆,成立理监事会,赵忠任理事长、杨从礼任监事长,萧蓬茂、江松靖为常务名誉理事长,首届理监事会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