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传统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论云南传统医学之医德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1期  作者:施毅 出版时间:2001-12-25
    关键字: 云南 传统医学 医德 学者论述 时论社评

    在中国传统的医学的百花园中,云南传统医学一枝奇葩,增添著绚丽的色彩。伴随着生生不息从数千年历史长河跋涉到今天的云南各族人民的文明足迹,深深植根于云南各族人民之中,演绎著社会的进程和历史的沧桑。古人云:医文互动。璀灿夺目的祖国传统医学文化,是五千年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的瑰宝。较之『酒文化』、『茶文化』、『服饰文化』等『文化』而言,『中医文化』以其博大精深、人文亮度、流光溢彩以及对社会对人民的深远影响和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兼有修身养性的『道家文化』和布济苍生

  • 文章大理的三月街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期  作者:張人和  出版时间:1973-12-25
    关键字: 三月街 传统节日 物资交流

    滇西大理每年一度的「三月街」(又名觀音市)是個具有歷纪性的物資交流集會,想起來的確熱閙而又多采多姿,也是滇西山明水秀的最大商場,別有一番風味。市集由農曆三月初一日起至三月底止,可以想見其盛況了。每逢農曆的正二月間,便已有遠近的富商巨賈從各地絡繹而來,有的坐滑干,有的步行,也有挑着大批行李,或者趕着成羣的騾馬,翻山越嶺,風麈僕僕。那些遠從西藏拉薩與西康的巴塘、理塘、香城等地趕來,他們先往鷄足山朝禮佛敎聖跡,再由賓川繞道鳳儀駐紮在大理西門外的空地上,搭起了每...

  • 文章昆明破酥包子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7期  作者:滇省客  出版时间:1977-12-25
    关键字: 破酥包子 做法 传统小吃 地方美食

    包子是大衆化食品,人人愛吃,處處歡迎。小籠包叉燒包北方菜包各地有各地風味,家鄕雲南昆明,有種破酥包,這種包子蒸出來不但香美,且外皮似酥皮兒點心,酥酥軟軟的,掰開有層次,味道異於其他包子,製法頗似酥皮食品,不同的是製包子麵粉要經過發酵。現將做法介紹如下:材料:中低筋麵粉均可,約一斤半,猪油十兩,糖二小匙,酵母粉一小匙,水二量杯,絞碎猪肉十二兩,葱、薑、麻油、鹽等調味料。作法:猪油融化俟涼後,倒一半在大海碗或小盆中。加二量杯水、一小匙酵母粉、二小匙糖,俟酵母...

  • 文章懷念吃巴巴的日子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1期  作者:熊光勛 出版时间:1981-12-25
    关键字: 巴巴 制作工艺 传统习俗 儿时回忆 思乡

    自从离开故鄕,就没有吃过巴巴。每当看见小摊上卖粟薯(糯米作的外皮粘糖拌黄豆粉),脑海里萦绕着家鄕吃巴巴的情形。在农历十月初一,是祭牛王酬劳耕牛的传统节日,在这历代相传的日子,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打巴巴供奉牛王,藉以酬劳一年来辛苦的耕牛。还要把巴巴粘在牛角尖上,牵在井边让看看角上有巴巴的影子。作巴巴的方法很简单,糯米下水淘淸洁,将水分滤乾,然后倒在蒸笼里蒸。打老远就嗅到一股香喷喷的味道,生米己经煮成熟饭,倒在臼里桩,桩烂得像棉絮,倒出来揉成一个一个的圆巴巴

  • 文章高原春天中的那張笑臉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9期  作者:鄭千山  出版时间:2009-12-25
    关键字: 怀念故友 施慧 书法中医 传统蒙学研究会

    的支持下,发起幷组织成立了云南省传统蒙学硏究会,我任学会常务副会长,主持工作,施慧是副会长兼秘书长。这是一个致力于阐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草根学会」,学会成立伊始,没有经费,白手起家。怎么办?——这不仅仅是革命家车尔尼雪夫斯基面临的问题啊!施慧对我说“学会不做则己,要做就做最好的。我们想法不谋而合,好好干吧!四年来,我出策划,他搞落实,我们之间叫做天作之合,蒙学会的工作做起来了,且扎实又有效!彩云之南,我们的公益讲坛「云南国学讲坛」办起来了,省内各行各业的国学

  • 文章雲南打歌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40期  作者:劉瓊芬 出版时间:2010-12-25
    关键字: 云南打歌 民间艺术 舞蹈 传统节日

    住桃園的一批老鄉,組成了一個藝術性質的舞蹈團,就是所謂的「雲南打歌」,當然不是「打」,而是「舞」的,其姿勢美妙、韻律協調,充份顯示了人們的歡樂愉快、充滿了自信,給予周圍的人們,在精神上深入意境。這是個完全自動自發的民間藝術團體,每個人都無條件的犧牲奉獻了時間和精力、全力發揮智慧,協同合作,舞藝精湛,遠近馳名。本團先後接受邀,前往總統府、士林官邸、中央電視臺、中壢地區學校及民間,義務表演,深獲好評。內又如春節、潑水節、中秋節均有表演。為推陳創新,服裝、節奏...

  • 文章莊嚴壯闊的建水文廟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2期  作者:楊雲龍 出版时间:1992-12-25
    关键字: 建水县 文庙 中国传统建筑 碑刻匾额

    云南建水县文庙,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大型文庙之一。全庙占地一一四亩,纵深六二五米,主要建筑有一殿、两厢、两堂、两阁、三亭、四门、五祠、八坊。始建于元泰定二年(公元一三二五年),后经五十多次扩建增修,形成现在的规模。它对于硏究我国尊崇沿革的历史和传统建筑都有极高的价値。建水是文庙仿效曲阜孔庙的风格建造,总体布局采用中轴对称的宫殿式,规制严谨,宏伟壮观,庄严肃穆。全庙共分六进院落:一进,主要包括文庙大门和学海。文庙大门名「太和元气」坊,高达九米,宏伟壮观。进大门

  • 文章宏揚見義勇爲精神,促進創新發展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8期  作者:楊家麟  出版时间:1988-12-25
    关键字: 在台云南同乡 海外云南同乡 传统精神 乡谊深厚 合作互助

    民国四年,袁世凯妄自称帝,我云南以一贫瘠省区护国起义,推翻帝制,再造共和。这种只问是非,不计利害,冒险犯难,见义勇为之精神,深入全省人心。民国廿六年抗战军兴云南即以多年训练之精锐部队,开往前方,投入战场,台儿庄之役,扭转战局,而伤亡之重,令人心惊,厥后云南更以大量人力物力支援我远征缅甸大军,克尽军事基地,对外孔道之使命,亦即见义勇为传统精神之再度发扬。大陆沦陷,我云南同乡纷纷外来,目前在台同乡约三万人,在泰国者近十万人,在缅甸者可能有三四十万人,而散居

  • 文章高原姑蘇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9期  作者:孫炯 出版时间:1989-12-25
    关键字: 纳西王国 丽江风光 山川河流 传统建筑

    「四合五天井」式的建筑格局,配以正堂厢房格扇门窗上精心刻制的彩绘雕花,在那庭前院后摇曳的竹枝,怒放的腊梅,吐秀的珠兰……衬托下,散发着一股鄕土文化的芬香。以「四方街」为中心的丽江古鎭,布局严谨但自然,几乎一直还保留着明清时代的旧貌,被国际上称为「中华民族优秀建筑传统的宿影」;它是纳西民族谦和温良的人生性格的显示,也无声地表述了丽江各族人民对于完美与至善的追求。只有当你亲自漫步在丽江古街上才会眞正体会到这种充满活性,永远不凝固的古老文明气息。

  • 文章記二〇一二清境火把節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42期  作者:鲁文印 出版时间:2012-12-25
    关键字: 清境火把节 传统文化 同乡会活动 火把节象征

    关于清境火把节火把节是源自大陆彝族、哈尼族、白族、纳西、基诺、拉祜…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尤其以彝族为主,一般在农历六月举行,又称为「星回节」或「东方狂欢节」。民国五十年随着滇缅游击队与云南少数民族落足南投而流传到台湾的「清境火把节」,则以「薪火相传」为主要意涵,除了由居民高举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并象征部落团结齐心之外,更希望延续异域孤军坚苦奋斗的精神,同时结合云南少数民族、仁爱鄕原住民与合欢山新移民文化,在雾上桃源清境,共创美好的新故鄕。历年清境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