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风俗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記樂山雅河之漁樁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68期  作者:式中 出版时间:1968-04-01
    关键字: 雅河 渔桩 构筑 捕鱼 地方风俗

    漁樁,係以竹簍裝卵石,結紮於河中捕魚之工事。又稱漁莊,以其與農田莊稼之莊相似也。樂山縣境有河流三條,一爲岷江,一爲大渡河,一爲雅河(又名靑衣水)。岷江及大渡河之河底多爲土質,雅河則多爲卵石河底,故其水較前兩河爲淸,亦靑衣水得名之來由。每年春雨之後,各河之水俱漲,岷江及大渡河之水,因冲夾泥土,色呈紅黃,名之曰「桃花水」。當桃花水汜之際,該兩河之魚卽避濁就淸,入於雅河,且逾向上游則水逾淸,因而成爲雅河的上水魚汎。於立秋之後,上游西康境內天氣轉寒,魚羣又相率下...

  • 文章康定之七筆鈎石碑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46期  作者:廣聞 出版时间:1966-06-01
    关键字: 康定 《七笔勾》 碑文 民情风俗

    康定俗名打箭鑪,相传诸葛武侯南征,曾遣将军郭达起鑪铸箭于此,故名。康定城北关内有郭将军庙,东关内马市街有诸葛武侯祠,中有果亲王之七笔钩石碑。碑词虽系谐谑之作,有失忠厚;然于当地民情风俗,亦不无参考价値。其词如次:万里遨游,西出鑪关天尽头。山径雄而陡,水恶声似吼。四月柳条抽,花无锦绣;惟有狂风,不论昏合画。因此把万紫千红一笔钩。(咏景物)出入骅骝,惯做君家万户侯。世代承恩厚,顶戴儿孙有。凌阁著勋猷,荣华已够;何必执经,去向文场走。因此把金榜题名一笔钩。(咏

  • 文章川東風情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61期  作者:劍白 出版时间:1976-12-31
    关键字: 风俗 川东风情 滑竿 号子 菜肴

    —「滑竿」与「号子」我国地大物博,文化历史悠久,全国各地有各地的民淸风俗趣话和特色,就以四川境内来说,「滑竿」和「号子」成为川东风情的特色。川东车船不通的地方,「滑竿」为普遍的交通工具。这些抬轿的脚夫,边走边喊「号子」,一则办办灯儿(消遣);再则临机应变,生制宜之效。如客人上轿后,伕子即喊「升高!」「撑腰!」两人同使气力,「滑竿」就抬起来了。随即前一声「踩稳!」后面接和「把紧!」就妥妥贴贴的上路了。走着走着,前面过来一乘「滑竿」,吆喝就是一声「人是活

  • 文章四川中秋節風習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57期  作者:青峯 出版时间:1975-12-01
    关键字: 四川 中秋节 风俗 华阳 县志

    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为我国习俗元旦、端午与中秋三大节日之一,四川各地风俗,可谓大同小异。华阳县志(民国二十三年刋本)礼俗篇「岁时」载:「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夜于庭中陈月饼及梨、石榴诸果品以拜月,或约友朋吟飮,谓之赏月。好事者潜摘园瓜,鼓乐馈遗艰于子嗣者,曰送瓜,以为宜男之兆。」巴县志(民国二十八年刋本)礼俗篇「岁时」载:「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按帝京景物略: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且供拜月饼月果,戚属相餽报。又熙朝乐事,中秋

  • 文章新春的財路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53期  作者:何居先 出版时间:1975-05-01
    关键字: 新春 生财之道 赏封 送财神 风俗

    春是四季的首節,也是萬物的惠主。因此,人們在這春之始節裏,總想討些吉利,以免日後會有不吉利的事情發生。如果竟有人這樣的不識相,偏在這新春頭上說些不吉利的話,或做些不吉利的事,那是永遠也得不到別人的諒解與同情的。很多人爲了要在這新春頭上討個吉利,縱然花上不算少的代價,也是在所不惜,那種視錢財如糞土的慷慨作風,實在令人驚佩!正因爲人們有此心理上的弱點,於是便生了各式各樣投其所好的生財之道。那些聰明人,對這種喜吉厭凶的心理,硏究得異常透澈,他們知道,在這新春頭...

  • 文章川菜譜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26期  作者:黃劉華萱 出版时间:1973-02-01
    关键字: 川菜谱 汤团 风俗 做法 挂面

    汤团汤团在故鄕,可算是最经济实惠,老少咸宜,而又方便的㸃心。无论大小鄕鎭,一年四季,早晚都有卖的。普通是红糖洗沙饀,好的有芝蔴、桂花、冰橘、玫瑰,还有肉饀等。再加芝蔴面、白糖粘着吃,味道特佳。成都以赖汤团最为出名,家庭里有很多巧妇,也做的相当精致。农历正月初一,家鄕风俗,上午是不煑饭菜的,而吃汤团和挂面。且有个吉利话,叫金钱吊葫芦。三十夜就要做好,出天方的时候,(即正月初一子时开门出行)迎神祭祖要煑汤团作供,家人也同时食用,晚上或煎或煑。其次是正月十五

  • 文章憶黔江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59期  作者:唐濤 出版时间:1976-04-01
    关键字: 黔江 风俗习惯 物产资源 社会槪况 名胜古迹

    疾苦。但在抗战期中,由于事实的需要,与政府对川政的重视,情形已大有改善,民间对于抗战兵员的补充和征实的送缴,均颇有贡献。鄕贤周开庆先生,嘱余写一点家鄕风土人情之介绍,以增加外人之认识。但余在鄕求学时,因年幼无知,对家鄕境物,习焉不察,多未留意。现已离家数十载,淡忘更多,手边虽幸有一部县志可供参考,但系光緖二十年的版本,民国以后之事,毫无记述。为了不负雅意,只有勉力为之。兹就县内风俗习惯,物产资源,社会概况,名胜古蹟等项,概述于后,以就敎于鄕贤长辈。一

  • 文章四川過年風習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5期  作者:蜀俠 出版时间:1972-03-01
    关键字: 新年 风俗 拜年 华阳 县志

    即以元霄为名。市人备鞭砲筒花聚烧龙灯,观者如堵。江津县志编成于民国十二年,其卷十一之一风俗「岁时」载:元日:隔夜烧榾柮为新岁蓄火种,合家围坐谈家常琐事,谓之守岁。围炉至夜分,隐隐闻远近爆竹声,知时已交子,邻家某某已先我接子时香矣!乃相率至中堂,供张一切,然香于炉,实果于盆,棹有幢席,用褥地毡,而门帘梅檀之气,絪缊袭人。吿岁于神,爆竹声与邻家相应答。接香事毕,查历书、择喜神吉方向之行数武,谓之出天方,一曰出行。入而就寝,寝无何而东方白。船山诗云:昨宵灯火分明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