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青城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青城消夏日记(三)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1期  作者:林森  出版时间:1971-11-01
    关键字: 林森 日记 青城山 香积寺 作息

    (民國二十九年)七月二十四日晨五時四十分興。督役掛玉皇閣簾。灶櫥有門無紗,飭匠補裱。寄叔向信一。晒藥。指導木匠改玉皇閣梯。棕匠開始工作。下午二時二十分,敵機三十二架掠過山頭,科員喚醒余午睡上小書齋,凖備入洞,但未入。三時四十二分,據報在成都南門投彈,現已解除警報,在救火中。漢羣上天師洞,未在宮午飯。飯後改木床爲雞栖,交廚子用。夜四時,蓉防空部電話報吿:擊落敵機三架,城廂發火十五處,死傷四十餘人。昨有匪已收山,在濛邊經營烟土頗富,在太平場完娶,歸途被五人截...

  • 文章青城山灵巖山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64期  作者:王元輝  出版时间:1977-09-30
    关键字: 青城山 天师洞 朝阳洞 大面山 金鞭崖

    ——故鄉懷往之四出灌縣城西門,過索橋,約三十里,至靑城山麓的「長生宮」。相傳這是蜀漢時范長生隱居之地。抗戰期間,成都的私立蔭唐中學曾疏散於此。復前進,入山,沿溪行三四里至「建福宮一。民國二十九年四月,總統蔣公遊靑城山,張治中、鄧錫侯、潘文華、陳武鳴先生、孫德操先生等隨行,歸途曾在建福宮大殿上小憇。蔣公看見一個摻茶的靑年道士,體格甚强健,乃問他「吃葷還是吃素」,答「吃素」。蔣公因謂「可見吃素也能使身體强健」,幷以四川民間吃肉的情形問於鄧潘。潘文華說:「最窮...

  • 文章青城山老人村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45期  作者:平子 出版时间:1966-05-01
    关键字: 老人村 青城山 历史记载

    灌縣靑城山有老人村,其地今在興仁場隔江,去灌縣九十里。其人物與他處初無殊別,惟昔時道路險遠,而遊者又好誇人所不知,傳說中遂成爲神異之地。老人村較早記載見於東坡集,據載:「岷山之南,靑城山之北,有平阜一如秦人之桃源。昔人避難其中,多享年壽,故名老人村。或云:張潛夫入山採藥,浹旬不返,見一老叟,敬而問之。叟曰:吾族本丞相范賢之裔,知李永僭祚不永,挈吾輩至此終焉。」又載:「蜀靑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孫者多衆,道極險遠,生不食鹽醘。而溪中多枸杞,根盤如龍蛇,飮其水,故...

  • 文章青城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46期  作者:青峯 出版时间:1966-06-01
    关键字: 青城 地方特产 茶叶行销 咏茶诗

    陸羽茶經,盛稱靑城丈人山散茶。毛文錫茶譜,謂蒲村堋口灌口,其園名仙厓石花者,茶餅小而嫩,芽如六出茶。靑城名茶,昔有雀舌,鳥嘴,麥裸,片果,蟬翼諸品,蓋就早春嫩芽之狀而得名。淸時有貢茶,佳品入選,頗不易得。今一般所稱雨前,雨後,毛尖,白毫,花毫諸類,亦足珍貴,以麻溪所出爲優,蒲陽漩口水磨溝諸山次之。至淸明前後,枝葉深長,則通稱毛茶。最下者爲批子粗壳,乃市面茶舖所用。白茶則於四五月中連枝摘取炒晒,色白;與黑茶,苦丁,紅白茶,俱爲茶之別種,爲民間所恒飮。植茶者...

  • 文章青城山记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104期  作者:范天烈 出版时间:1971-04-01
    关键字: 青城山 范天烈 二王庙 天师洞 上清宫

    间,五至成都,欲游不果。丙午[1]夏六月,寓省[2],终日无聊,虽访校书井,礼诗圣祠,罔克发舒其志气,于是决然舍去,迹所谓靑城山者。是秋八月与刘君素培,取道西门,挈榼蹑屩,三宿后造灌邑,谒二王庙,杰阁枕石壁,左楹岩际有天然泉,甃以铁龙,四时不竭。右折而上,至老君岩,石磴萦;奇葩吐芬,山泉坠地,意趣翛然。嗣由筏村渡江,激湍甚驶,桥槛索板,摇摇欲坠。行三十余里,抵山麓,则长生宫在焉。螺髻拥靑,两山排闼;从山口缘径行数百武,脩篁袇椶,森然蔽天。渡浮梁,则石齿千层,矗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