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乡俗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談拾穗及其他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99期  作者:羅尚 出版时间:1970-11-01
    关键字: 乡俗 拾穗 鸭棚子 叮叮糖

    每年秋收後,農村中到處有下田拾穗的,趕鴨棚子的人開始由他處放鴨過境,賣麥芽糖的人也敲着叮叮的鐵片應時叫賣,描繪出農村的又一種風情。先談拾穗:川中以產米爲主,而農具皆沿襲老舊傢俱,收割之時稻子抛散甚多,故農諺有:「天一半,地一半,麻雀子吃的還不算。」所謂天一半,係打稻之際,舉起禾穗,飛向天空,散落田中。地一半則爲遣落,或穗夾在稻草把子腰間,未能打落拌桶,終至遺失。因此有拾穗之人,收穫可觀。秋收後稻草立於田中,未及拖晒,拾穗人逐田尋找遺落之稻穗。待稻草拖出水...

  • 文章油房與油生意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36期  作者:羅尚 出版时间:1965-08-01
    关键字: 川南乡俗 油房 油生意 榨油过程 作坊设备

    抗戰以前,川南一帶,多以土法榨油,執業者稱爲開油房。油房分爲作房和門市,作房榨油,門市做買賣。作房用人:有打油匠,專司打榨。有趕碾匠,司炕原料,炒原料,碾枯麵,蒸枯麵,及踩枯等工作。有趕碾匠與看牛匠,一面做事,一面學習。作房設備:炕房一二間,係地樓式,下燒黃丹焦炭,炕花生、茶子、桐子等。以炕熟爲度。窄漕大碾一座,用直一公尺許之大銕餅四個爲碾滾,使黃牛拉動旋轉,俾碾碎花生茶子等。經碾碎之原料,稱爲枯麵。大灶大鍋大甑一套,菜子須用炒熟後加碾,各種枯麵,須加蒸...

  • 文章香會與廟宇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35期  作者:羅尚 出版时间:1965-07-01
    关键字: 四川 乡俗 香会 峨眉山 庙宇建筑

    朝山進香,川俗盛行,春夏秋冬,時序不一;有千里獨行者,有結隊同往者。上峨嵋山朝普賢菩薩,爲川中極盛香會之一,各地香客,在端陽節過後,便開始向嘉定進發。先在家鄕約集同伴,結成進香團。瀕行之際,齋戒沐浴,焚香吿祖,然後集合起程,以小黃旗前導,旗上書朝山進香等字,亦有帶小鑼一面,沿路敲打,以示莊嚴。個人則肩掛小黃布香袋一隻,內盛香燭供果之類。到達峨嵋縣,已是山脚,尙須購置炒花生,砂胡豆之類,以備上山布施猴子。據云峨山猴子最靈,凡香客在進香途中,飮酒吃葷,或做昧...

  • 文章豆花豆腐及其他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49期  作者:羅尚 出版时间:1966-09-01
    关键字: 豆腐 豆花 制作方法 地方美食 乡俗

    在臺北吃豆腐,很不够味,嘗究其原因,當歸咎於進口陳年黃豆,與含有漂白粉質甚重之自來水。豆腐尤其未腐至乳質程度,與鄕味相去遠矣。蜀中做豆花,先選擇顆粒肥大之當年黃豆,先行破片,破片係在石磨中磨頭一次,餵磨粗,故僅能破片。破片之後,加淸水泡相當時候,再磨第二次,餵磨要細,帶水,此時磨出之豆漿,叫做生漿。生漿入無油腻之淨鍋煮開。叫做燒豆漿。燒豆漿講火候,火太大,鍋皮焦黑而薄,火太小,鍋皮厚而不結。火候適中時,鍋皮呈黃色,不厚亦不薄。豆漿燒好,舀入口袋濾豆漿。賸...

  • 文章掃墓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32期  作者:羅尚 出版时间:1965-04-01
    关键字: 四川 乡俗 扫墓 清明会 泼水饭

    淸明掃墓,在四川亦稱爲上墳,本儒家追遠之義,由來甚久。孟子齊人篇:東郭墦間之祭者,可見在戰國之世,已有上墳之風俗。蜀中風俗,除淸明之日,在家中祭祖先,燒袱子之外,祠堂春蒸,亦在淸明前後,大會族人祭祖。淸明前後十天之內,都是上墳日期。家長率領一家大小,備雄雞、刀頭、祭酒香燭之屬,至各地祖墳祭掃。每至一墳,先淸掃糞穢物,在墳上舖上幾列細錢紙,挑上一束望山錢紙,然後燒香燭,設供,放一挂鞭炮,化財,依輩份一一叩頭,等候錢紙燒盡,奠酒,方算禮成。淸明最大表示,是辦...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