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东明寺共返回3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重庆长安传奇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7期  作者:張鏞  出版时间:1972-05-01
    关键字: 重庆 长安 简介 传奇 传说

    重庆市区分上半城,下半城,大梁子街是市区的最高地带。大梁子的南边,系一片坡形地势,坡以下称下半城,从南纪门至东水门一带,均属下半城,上半城面积甚大,直达通远门外新市区。长安位于大梁子东头首位,算是大梁子最高处。。正面临城中区,远望可见江北城区觐阳门码头,以及香国一带。后面是后伺坡,即中央公园。门宽大,一进门即是四大天王,塑像很大,排列左右两边,据说四大天王是兄弟四人,姓魔,名为魔里靑,魔里红,魔里寿,魔里海。本是佛门圣地,古蹟甚多,相传有一首

  • 文章广元皇泽之大佛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33期  出版时间:1973-09-01
    关键字: 广元 皇泽 大佛

    广元县古称利州,据传女皇武则天出生于此,著名的皇泽、即为纪念武则天而建立。内现存石刻造像,尚有六个石窟及二十八个石龛。图为中大佛殿之大佛

  • 文章小學回憶

    来源期刊:《江津》 第5期  作者:李健 出版时间:1970-02-15
    关键字: 金山寺小学 求学回忆 金山寺

    在逊淸光绪三十年间,当局迫于时势的要求,废科举,办学校。吾鄕位于九都十甲,地势平坦,人烟稠密,鄕民十九务农为业。翌年,县政当局,选择余家附近金山为校址,开办金山小学,因陋就简,仅将配殿一间,改为敎室,聘请敎员(刘鸿都先生)一人,招收学生二十余人,先行开学。时余年已八岁,荣获入学。当时校中除敎员(年薪八十吊)外,仅有负责校务的义务职校董一人,敎室内亦仅有棹椅及黑板,别无他物。至于学科,初仅背诵经书,后添格致及体育,几与私塾无异。至宣统三年,始离校就读于

  • 文章重慶獅子山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24期  作者:張鏞 出版时间:1972-12-01
    关键字: 重庆 狮子山 简介 慈云寺 长江

    狮子山位于重庆南岸龙门下浩与玄坛庙之间,在南岸羣山之下,系一座小山。其形状像一个狮子,头部向朝天门,尾部则在龙门下浩,因此而得名。在狮子山的脚下,有一座庙名叫慈云,范围广约一万坪左右。庙内慈云宝殿,塑像极为庄严。两厢系和尚唸经的经堂、帐房、储藏室等。大殿前面有一座斋房,为和尚用膳之所。和尚用膳,规矩甚严,膳棹系长条棹,每棹约坐十名左右。本共有和尚七八十名,用膳前先敲用膳钟,和尚进入膳房时,一排一排的就坐。全体和尚均系面向左方,用膳前合掌唸经,意态虔诚

  • 文章成都囘民狀況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57期  作者:虎世文 出版时间:1975-12-01
    关键字: 成都 回民 清真寺 现状 史料

    理旧业。于此可见成都妇女勤劳之一斑。成都囘民之历史,远在明季,今新都县属之罗家,系成化年间所建,即其一证。不过崇祯末年,张献忠陷成都时,曾遭浩刼,原来之囘民恐已不复存在。成都县志云:「献忠败走,城隳墙塌。」淸顺治时,移居成都者,络绎于途。成都囘民,当在此时来居,其来源要以陜甘及湖广人居多。现成都囘民,询其原籍,多以陜甘某处对。至于湖广人多系大族,现在所遗支流甚多,为马苏等姓,都有一定之排号。其后外省人经商,作官来川,落户者亦不少。故今日成都囘民,都系外省

  • 文章金马与凰凤台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6期  作者:張鏞  出版时间:1972-04-01
    关键字: 金马 凰凤台 重庆 景观

    从重庆市较场口自十八梯街,是一条坡形的长街,其间有不少断断续续的石梯路面。如果按这条街所有石梯级数计算,约有二、三百级之谱,但为什么街名只叫十八梯呢?原来这些断断续续的石梯,每一段都只有十八级,因此而得名。这条街中段,尙有两条横巷,右边名为「淸眞巷」,直达螃蟹井巷,回水沟街。左边名为「黄土坡巷」,直通黄土街和浩池街。十八梯街上段接近较场口,这一段的舖店多经营香烟,金银锡泊纸花,纸糊洋房、人物、衣箱等丧家用品,中段店舖则多经营钢铁用具和丝线、棉线、杂货等

  • 文章峨眉报国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54期  作者:林藜 出版时间:1975-06-01
    关键字: 峨眉 报国寺 景观 弥勒佛像 宗教

    打从峨眉县城到报国,相距不过二十里,走不多路,便可看到整个峨眉的远影,连金顶也能遥遥望见。这一路上有很多小庙子,多半是山上各大寺院的脚庙,采办僧众下山时,多于此憇息。我一路经圣积、菩提庙、保宁院,过了瑜迦河便到了报国,这是山麓第一大,气象甚为雄伟。可是游人上山心切,恨不得三步并作两步的爬到金顶去,故目前好好的一座大丛林,便给忽略过去了。说眞的,报国是峨眉山的大庙。门有额,那是康熙帝所题,正殿有今总统蒋公所书「精忠报国」的横额,那是民国

  • 文章峨眉万年中之铜铸普贤像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104期  出版时间:1971-04-01
    关键字: 峨眉 万年 铜铸 普贤像

  • 文章蓉郊名勝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08期  作者:姚蒸民 出版时间:1971-08-01
    关键字: 名胜 望江楼 多宝 靑羊宮

    省垣四郊名胜古蹟,更仆难数。旅蓉三年,按址游观,颇得尽情玩赏之趣。其中常临者,为东郊之望江楼、多寳;南郊之武侯祠、净慈;西郊之靑羊宫、草堂;至北郊之驷马桥、昭觉,则仅往游二三次而已。别来卅载,印象渐趋模糊,倘不及时有以记之,诚恐来日即此残存之印象,亦将化归乌有矣。望江楼距省垣东门约二里许,出东门经九眼桥过洄澜塔即至。九眼桥一名洪济桥,又曰万年桥,为明季布政使司余一龙所督建,纵四十丈许,横约四丈,中心高出水面约五丈,成一拱形大桥。下有圆门九孔以利

  • 文章记乐山凌云的大佛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96期  作者:開慶 出版时间:1970-08-01
    关键字: 乐山市 凌云大佛 创建经过 凌云 凌云山

    四川省乐山县凌云的大佛,屹立岷江之滨,身高三百六十尺,顶围十丈,目广二丈,庄严伟大,海内闻名。乐山县即古嘉州、嘉定州、嘉定府所在地,历来就是风景幽胜的名区。古人有:「天下山水在蜀,蜀山水在嘉,嘉山水在凌云」的说法,而凌云的大佛,则为整个凌云山风景区的重心。乐山县城当岷江、靑衣江、大渡河交流之汇,地居岷江的西岸,县东二里,即岷江对岸,就是凌云山。凌云山一名九顶山,以山有集凤、栖鸾、灵寳、丹霞、祝融、拥翠、兑说、望云、就日等九峯得名。在唐朝会昌以前,峯

共36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