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组织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簡述張溥泉(繼)先生遺墨 回憶私立石門建國中學之創辦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9期  作者:王玉賓 出版时间:1983-02-13
    关键字: 张继 石门建国中学 缘起 校址 组织

    势不能在千里外遥领办学,也不能在此久留,创校事需即速解决,否则使这些学生流离失所,心实不安,即毅然答应倡办。校址问题没有校址不能成校,石门郊区只有一处前日军兵营空在那里,是理想的校址;但管理权在北平补给区司令部,即囘北平向补给区司令耿幼麟兄说明需要用兵营办校,他慨然答应可以借给学校用,幷通知当地驻军不得进驻学校,惟产权仍属军方,其他补给方面也可帮助。有了校址,办校的先决问题解决了,幼麟兄对于该校之创办,功不可没。组织与人事校址虽有而创办负责的人选甚难,当时

  • 文章日本戰犯審判經過紀實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25期  作者:魏汝霖 出版时间:1999-02-05
    关键字: 日本战犯 出庭作证 战犯生活 法庭组织

    的要求,其态度蛮横不可理喩。更于廿四年六月,借口张北事件是侮辱日本皇军,由程克带他闯到北平本人住宅(府右街),提出了道歉惩凶及察哈尔省取消国民党:党部,张北县以北,不能驻守正规军(即廿九军)及移民等无理要求,因我不肯接受,土肥原更以强横口吻对我说:「你知道外交的后盾是什么?」再三辩论,几致动武。最后使我气愤已极,当场吐血而晕倒地下。以及其他土肥原策使下的种种罪行。我即将上述两项事实用书面说明,交由远东军事法庭译成英日文字发交各审判官及被吿。[2]法庭组织[3

  • 文章蒙旗制度的起源及演變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6期  作者:張國柱  出版时间:1980-02-01
    关键字: 民族 区域 政府组织 八旗制度 行政单位

    设盟者,或直隶于京师理藩院,或隶于所在地之将军或都统。民国成立,沿其旧制、盟旗组织,仍为蒙古之地方政治制度。蒙古的盟旗制度,虽仿自满洲八旗,而其性质实与满洲八旗不同。满淸以八旗管辖全体人民,所谓「以旗统人」;统制各省驻军,所谓「以旗统兵」;但其旗无一定治区,故满洲人只有旗籍而无地方籍。蒙古的旗则不然,第一,蒙旗是就一个部落的一部份为单位而组成的,有其所管辖的土地与人民。第二,蒙古的部落虽改旗制,不过就原来部落加以封建,分封王公,各治一旗,并且一旗之中,所封王

  • 文章臺北市河北同鄕會會務報吿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第1卷 第2期  作者:劉本厚 馮著唐 出版时间:1971-07-01
    关键字: 台北市河北同乡会 会务 发展史 同乡会组织

    甲、河北同鄕会的简史一、河北旅台同鄕会的时期民国三十四年台湾光复,大陆人士不断来台,为公务而奔走,或为鄕邦而服务。至三十八年**猖乱,窃据大陆,各省同胞随政府播迁来台者,日益加多,为敦睦鄕情,进而联谊互助,循有旅台同鄕会之组织。本省同鄕来台者,为了上述活动的需要,便在台北发启「河北旅台同鄕会」的组织,于三十六年开始筹备,经过多时的联络,调查,旋于民国三十七年四月十一日在台北市正式成立「河北旅台同鄕会」。迄今已有二十又三年之历史了。河北旅台同鄕会

  • 文章中國地方文獻學會六十七年度年會紀要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4期  作者:國柱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中国地方文献学会 六十七年度 年会纪要 扩大会员 筹组文献社团 修正本会组织章程 加强地方文献整理工作案

    印方志尙多,正继续推动中。(五)出版年刊本会成立以来,已出版年刊四次,内容体例先后略有不同,每次分送本会会员与国内外图书馆,博得各方好评,来函索阅者甚多。第五次年刊正在征稿编辑中,预定于六十七年十二月内出版。贰、决议案件(一)修正本会组织章程第十一条及十二条条文案:①原第十一条条文:「本会设理事廿一人,候补理事五人,监事七人,候补监事三人,由会员大会选举之,组织理事会监事会。理监事任期均为二年,连选得连任」,修正为「本会设理事三十一人,候补理事九人,监事九人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