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人物简历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悼念中原讀書會創始人于鎮洲先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6卷 第2期  作者:龐靖宇 出版时间:2004-04-01
    关键字: 于镇洲 悼文 人物简历

    不幸本讀書會創始會長于鎮老,於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在台北市忠孝醫院去世,享年九十一歲。當即由其夫人張安君女士告知有關人員研究治喪事宜,並由博遠經濟文化協會理事長盧博文及育達商職陳副校長(因王校長廣亞在大陸)召集成立治喪委員會,豫籍各有關代表及于公生前親朋好友等均參加治喪事宜。並訂於九十三年元月十七日上午在台北市立第二殯儀館舉行公祭後火化,靈骨安放台北善導寺。一代鄉賢,熱愛公益之于公,從此安息天堂矣。于公河南省西平人,年輕時期,即在我豫省政府內擔...

  • 文章中研院士袁家騮病逝北京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5卷 第2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2003-04-01
    关键字: 袁家骝 逝世 人物简历

    中央研究院袁家騮院士,因心臟衰竭病逝大陸北京協和醫院,享年九十一歲。國內學術界獲悉其病逝消息後,同表哀悼。向來關心全球華人科學研究的袁家騮在遺囑中指定,捐贈一百萬美金給在美國的「吳健雄.袁家騮科學講座基金會」,作為激發華裔青年科學潛能的學術基金。民國元年出生於北京的袁家騮,畢業於燕京大學物理系,取得碩士學位,赴美進修。六年後獲得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與夫人吳健雄皆是國際知名的實驗物理學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投入美國國防科學研究,戰後在普林斯頓大學及...

  • 文章石院士璋如與中原、安陽兩文獻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6卷 第3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04-07-01
    关键字: 石璋如 人物简历 考古研究 著作简介

    前言「台灣考古人瑞,石璋如一〇四歲病逝。」聯合報民國九十三年三月十九日文化版,中研院院士,考古泰斗,發掘出(台灣)中部大馬璘、番仔園遺址,及北部圓山和(淡水河出口八里鄉)十三行遺址。並刊載石院士與阮馨夫婦百年誕辰時,鶼鰈情深的彩色照片。看後心甚敬仰,但更多懷念與惋惜,近兩年未去拜謁,人已去矣!石璋如先生,河南省偃師縣人,民國二十年以河南大學史學系身分,參與中研院史語所「安陽發掘團」。民國二十二年在安陽侯家莊,有梁思永、石璋如、劉燿、祁延霈、胡福林、尹煥章...

  • 文章考古學人瑞 石璋如院士病逝台北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6卷 第2期  出版时间:2004-04-01
    关键字: 石璋如 悼文 人物简历

    歷史考古學泰斗,中央研究院院士石璋如先生,於今年三月十八日在國泰醫院逝世,享壽一百零四歲。據新聞報導:石璋如先生,係河南省偃師縣人,河南大學歷史系畢業。民國二十年即開始從事歷史考古學之研究工作,因成就卓越,於民國六十七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受聘為終身職研究人員。石先生的長壽秘訣很簡單,就是:「認真工作,吃吃睡睡,不要妄想。」有關石院士的學術成就,請參閱中原文獻三十二卷第二期,胡振宇先生「石璋如與商代文化研究」宏文。

  • 文章涉縣趙中桂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6卷 第2期  作者:趙文楚 出版时间:2004-04-01
    关键字: 赵中桂 经济研究 人物简历 悼文

    適逢春節倍思親,父親已離開人世兩年,但是我的懷念卻像吐不盡的蠶絲,隨著時間的延長而越來越長—感懷情義,難以言喻。父親為人處世溫和、純樸、善良。品德高尚堅韌,並認定教師要為學生做表率。在品格、道德修養等方面對我們嚴格的要求,至今仍深深埋藏在我的心底。我和全家能有平順的今天,與他的作為和影響是密不可分的,特草此文,以資紀念。我父親趙中桂,河南涉縣招崗村人。一九一五年九月二日生。國立西北大學法商學院商學系一九四四屆畢業。曾在地方與中央金融機構服務。一九四九年到...

  • 文章故中央研究院院士石璋如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6卷 第3期  作者:治喪會 出版时间:2004-07-01
    关键字: 石璋如 人物简历 考古研究 文物发掘 悼文

    先生諱璋如。河南省偃師縣人。清光緒二十七年十二月十九日(一九〇二年一月二十八日)生。世務農。父西崙公,字崑卿,為鄉監生,與母王氏有善名閭里間。先生行三。八歲入私塾,讀《三字經》等書。後私塾改辦學堂,就讀偃師小學、洛陽中學,完成中等教育。時值家道中落、華北內亂等因素,輟學從軍與就業數年,至一九二八年始入中州大學(後為河南大學)歷史系就讀。一九二八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安陽考古工作之始。是年底,董作賓先生赴河南大學演講,啟發 先生對安陽考古之興趣。次年,...

  • 文章祭二弟漢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5卷 第1期  作者:王世民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悼文 思念亲人 回忆往事 人物简历

    嗚呼!前年清明節返鄉掃墓,原以為你遠適西寧,路遙行艱,函你不必隨返,奈你竟攜王洋侄,先我而歸,尤有洛陽故友郭漢欽特自上海趕來相會,五十年闊別重聚,誠屬奇緣,而今思之,不禁悽然!其時也,言談間你每有記述,言欲成集,我隨筆預書序言付你,略謂:二弟漢民,大伯父四子之長者,小我三歲。家嚴早逝,大伯父英明卓裁,視我兄弟如一,又從熟師張修身、趙伯堯讀書,嘗並肩坐。二弟聰慧強記,每述故事於堂間,闔家甚歡,稍長,分別外出就學,已聚少離多。一九四八年冬,世局有變,不知去從...

  • 文章張永康先生傳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5卷 第1期  作者:李純陽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张永康 人物简历 回忆往事 家庭生活 悼文

    張公永康先生,祖籍河南省南陽縣柏樹墳張龐庄,生於民國二十年一月一日;先祖父博通古籍,通曉醫理,懸壺濟世,施藥救貧,名重鄉里,善人之名,不脛而走;先祖母為柏樹墳蔣庄名門劉氏,書香之後,通情達理,育有四男二女;永康先翁世恆公行其六,娶三戶寨相氏名媛為室,生二男,永康為其長男,亦為家之長孫也。永康幼受祖父母及家人寵愛,約五齡之年,懷抱中受祖母教以三字經、千字文、五言雜字之吟唱,年齡稍長,奶奶教以上論語,幼學瓊林等古書;七歲就讀於范寺中心國民小學,成績超眾,書法...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