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生平共返回10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晝錦堂主人——韓琦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4期  作者:李安  出版时间:1969-06-01
    关键字: 昼锦堂 韩琦 生平 事迹

    书写蔡为仁宗天圣年间进士,累官知谏院,正色敢言,颇有令誉,是故由国家栋梁建堂,由第一流作家作记,幷由第一流书法家书石,宜乎其驰名宇内,流传千古。欧阳修之为昼锦堂作记,阐述韩琦建堂之本意,在于今日虽富贵而归故鄕,然心存社稷,德及人民,不仅不以衣锦而归为荣,反以而为戒,与侥幸得名,夸耀鄕里者大不相同。建堂者意识超凡,作记者义蕴毕宣,两项佳构,相得益彰。三、韩琦的生平与事功韩琦生平事功,宋史卷三百十二,列传卷七十一有详细传记,正谊堂全书有「韩魏王集」,可资査考。为

  • 文章鐵面無私憶包拯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10期  作者:張元濱 出版时间:1970-10-01
    关键字: 包拯 人物生平 历史

    包拯字希仁,祖籍安徽合肥人(宋史載),後屢官中原,可能播遷鞏縣。筆者幼年居鞏,雖窮鄕僻壤,無論讀書與否,均知包公。現以手邊無縣志可査,謹書可能二字。始舉進士,除大理評事,出知建昌縣(江西),以父母皆老辭不就,得監和州稅,父母又不欲行,拯卽解官歸養,後數年雙親繼亡,拯廬墓終喪,猶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來勸勉,始允赴調,知天長縣,有盜割人牛舌者,主來訴,拯曰:第歸殺而鬻之。尋復有來吿私殺牛者,拯曰:何爲割牛舌而又吿之,盜驚服。旋知端州,端土產硯,前守因貢,率取...

  • 文章抑鬱一生的詩人杜甫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4期  作者:孫敦軾 出版时间:1994-10-01
    关键字: 杜甫 诗人 生平 诗词

    留在蜀中,于是决定买舟东下,离开他「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去蜀」)的四川,带着家人,辞别草堂,顺着江流,漂向茫然的未来。代宗大历元年(西元七六六),杜甫移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在夔州住了约两年的安定生活,这多亏都督柏茂琳的照顾,在瀼西地方得到一片土地,盖了茅屋,安下身来。他在这里植果树,种菜蔬,整田种稻。诗人的生活因之大为改善,还能雇用仆人帮忙做活。这时杜甫的作品甚为丰富。据方瑜著「杜甫夔州诗析论」中云:「杜甫生平诗作共一千四百三十九首,其中有

  • 文章畢呂立華女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4期  作者:黃務成 出版时间:1993-10-01
    关键字: 吕立华 生平 模范 母亲 贤妻良母

    畢呂立華女士,出生於河南羅山望族呂家,呂府詩書門第,忠厚傳家,望重地方,其封翁畢公太昌,爲遜清翰林院出身,早年獻身革命,歷充清、民兩代要職,對於建設國家,貢獻地方,功業彪炳,所至有聲。賢淑端莊的立華女士,出生於新舊交嬗時代,幼承庭訓,知書達理,有大家風範,民國三十八年與夫君志超先生追隨政府播遷來臺,卜居臺南,於空軍供職,在當時大環境,軍人待遇微薄生活困難,蓽路藍縷,艱苦卓絕,她茹苦含辛的操持家務,克勤克儉,相夫敎子,敎有義方,當時兒女尙在襁褓中,現在長子...

  • 文章陶故校長仲英女士傳畧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10期  作者:韓亮 出版时间:1983-10-30
    关键字: 陶仲英 教育 校长 悼念 生平

  • 文章吾愛邵夫子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6期  作者:陳郁夫 出版时间:1977-06-25
    关键字: 孔子 邵康节 生平 快乐

    有一天,孔子要侍坐的學生談志向,在子路、冉求、公西華三人大談治國平天下的大志之後,孔子問正在鼓瑟的曾點,曾點鼓瑟正好告一段落,在「鏗爾」的餘音中拿開瑟站起來說:「我的志向和他們三人不一樣呀!」孔子說:「有什麽關係?各人談各人的志向罷!」「暮春時節,春服做好了。」曾點道:「我希望偕五、六個成人,六、七個小孩,到沂水去洗洗溫泉,洗後在禱雨壇邊的樹下乘涼,然後一塊兒快快樂樂地唱歌囘家。」孔子聽了之後,歎息道:「我站在曾點這邊啊!」以一個席不暇暖努力濟世的聖人,...

  • 文章九五自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5期  作者:周樹聲 出版时间:1983-05-30
    关键字: 周树声 自述 回忆 生平 寿诞

    余生於前清光緖己丑年,父牧庵公為河南省直隸州知州,歷牧名區,士民愛戴,母劉太夫人孝慈仁愛,其德行決非一般婦女所謂賢德者可及,余在兄弟姊妹四人中最幼。夙蒙父母兄姊之特別愛護,余亦孝父母而敬兄姊,由幼至長,友于之情甚篤,從無忿爭之事,一門和睦,怡怡如也。童年由父延師在家授讀,十四歲師認為已通經史,命參加順天鄉試,為數萬考生中之最年稚者,三次入闈,計考九天,尚記第一場是史論五篇,第二場是對策五篇,第三場是經義三篇,三場完畢,榜發未中,憤而苦讀,二十歲左右,余欲...

  • 文章悼念鄭恩普將軍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9期  作者:喬家才 出版时间:1980-09-25
    关键字: 郑恩普 怀念 追忆 人物生平

    北投中正山下靈山大慈寺的興慈老和尙於本月十四日圓寂了,佛敎說圓寂就是解脫,解脫了一切痛苦,到達彼岸。老和尙現年八十八歲了,早逾耄耋之年,已經是高壽了。梅長齡先生爲他張羅,八月三十日下午在善導寺擧行追思法會,要我寫一篇紀念文。興慈老和尙俗名鄭春揚,字恩普,河南南陽賒旗鎭人。朋友們多知鄭恩普,而不知鄭春揚。我和他是四十多年的朋友、同志,他一生堅貞愛國,冒險犯難的精神,令人欽佩。爰匆草此文,以爲紀念。民國二十八年夏,我奉戴雨農將軍命,督察軍統局華北敵後工作。預...

  • 文章徑路寬廣的邵雍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5期  作者:董金裕 出版时间:1979-05-25
    关键字: 邵雍 林县 理学家 北宋 人物生平

    北宋五子周、張邵、二程,一降而爲有宋五子周、張、二程、朱、於是邵雍(堯夫)便被擯於宋代理學正統之外。所以然者,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乃是邵雍之學源出道敎,其所講的先天象數之學又與儒學正統不同轍,邵雍其人其學遂爲人所輕忽,實則邵雍之學雖出方外,然多本於其所自得,顯與逃世者異趣。宋史卷四百二十七邵雍傳云:「雍探驥索穩,妙悟神契,洞轍蘊奧,汪洋浩博,多其所自得。」黃百家在宋元學案卷九百源學案上中也謂:「先生之敎,雖受于之才,其學實本於自得。」故程顥乃推讚他爲振古的豪...

  • 文章李綠園及其小説「歧路燈」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12期  作者:余崇生 出版时间:1984-12-30
    关键字: 李绿园 生平事迹 《歧路灯》

    作诗,乾隆八年修的「汝州续志」中载有其诗作一首,题名叫做「鱼齿山」。绿园出生于宋家寨,时巳移家十六年了。其父名叫李甲,宝丰庠生,但是事迹在「宝丰县志」中并无记载,现存子孙辈的诗文中也甚少提到他。所以他一生中做过什么事,也无法知道。他的志行事状,仅有刘靑芝在李甲墓表里曾有所敍及,表中对其事母一事载记颇详[1],看来也是一位孝子。绿园在这样一个书香世家中,相信自小便读了不少书。他在三十岁(西元一七三六年)时中试亁隆元年恩科擧人[2]。但是在中擧后,科名上并不

共105条记录 1/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