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孙中山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一方碑繫萬民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3期  作者:張景堯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孙中山 孙中山纪念碑 孙中山传略 奉安纪念碑

    乡长马克山先生转来一份珍贵资料,说是有位张景尧先生返乡探亲,在山西省长治巿,抄回再现的「孙中山先生奉安纪念碑」拓本,并附有说明。按长治巿(古称潞安州)与我豫北林州巿(即林县),为近邻。同属太行山区,两地人民关系密切。 国父于民国十四年病逝北平,十八年奉安南京中山陵,而偏远的长治当时亦为之立碑纪念,足征国人对 国父之崇敬无远弗届。国家统一之契机于此可见。——编者

  • 文章黃克強先生與河南革命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7期  作者:醒園主人 出版时间:1973-07-20
    关键字: 黄兴 日知会 仁义会 开封起义 孙中山

    父民国二年,袁世凯初以参谋总长勋一,第一名陆军上将之职位,民二袁任五位上将即⑴黄兴⑵段祺瑞⑶冯国璋⑷张锡銮⑸萎桂题。促黄先生入京,有意拉拢,据田桐、凌子黄云。袁氏最所忌妬者,一为黄克强先生,二为陈英士先生,三为宋纯初先生。袁常与赵秉钧云:国民党人,实力操于黄、陈、宋之手。三人一去。则孙中山无能为矣。所以北洋军阀,对三公忌之深矣,陈英士先生、宋纯初先生,均遭暗杀,黄先生独告幸免。卒忧劳而卒,仅享中寿。公民六去世,于平定洪宪帝制之后,为蔡松坡先生同经国会决议,擧行国葬

  • 文章(古今乡贤)学者考证 国父孙中山先生是孙子七〇世孙先祖亦为豫籍人士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95期  作者:姚保中提供 出版时间:1997-07-03
    关键字: 孙中山 罗香林 文天祥 甲骨文

    据江苏省苏州市孙子硏究会的学者考证,国父孙中山先生是中国古代军事家孙子的第七十世孙。「中通社」自南京报导,即将付梓的「孙氏宗谱世系源流」,对国父的家世做了清晰的考证。据指出,一九四二年史学家罗香林曾编撰「国父家世源考」,备述了其先祖由豫入赣再入闽,最后迁居广东翠亨村的史实。苏州孙子硏究会以此为基础,经过大量硏究发现,国父的先祖孙誗在唐僖宗中和二年被选为百将,后居江西宁都一带。而在「宁都孙氏家谱」一篇由文天祥撰写的序中,考其父为唐中书舍人孙拙。孙拙见载于

  • 文章(專載)貳、河南省史略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100期  作者:楊卻俗撰文 彭全德補遺 出版时间:1998-10-03
    关键字: 中原 诸葛亮 孙中山 风土人情

    禹县之吕不韦、张良、吴道子、许昌之晁错、荀巨伯、徐庶、荀淑、荀爽、荀彧、荀攸、荀灌、陈留孙过庭、泌阳李商隐、襄城杜甫、南阳岑参、元稹、晋阳王翰、洛阳王湾、修武王弼、灵宝杨修、襄城之李膺、郑县之子产、颍考叔、扁鹊等,其高节智能书画诗文立身政绩孝忠医术均扬名于世,此为豫中之著者也。古代豫人固有无数英杰、贤哲,即近代与现代豫人,对国家贡献亦甚自豪:例如近代我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经史学家罗香林指出其先祖由豫入赣再入闽,后迁粤,民族救星蒋总统中正先生,其祖籍原是

  • 文章淺談孫穗芳博士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3卷 第4期  作者:繆正西  出版时间:2011-10-01
    关键字: 孙穗芳 孙中山 慈善 三民主义 国父铜像

    湾的——屛东科大、育达商业科大、侨光科大、首府大学、昆山科大、铭传大学等,六所大学校园内国父铜像的揭幕。其中,育达商业科大,位于苗栗造桥,即为我河南乡长王广亚博士所创办。愿孙博士的愿望,得以实现,也愿国人重新检视国父思想,找回核心价値,早日实现均富大同的理想,以慰国父及建国先烈先贤在天之灵。资料来源: 孙穗芳博士主编,《永载中华——国父孙中山先生纪念集》,第六版,香港:国际中华文化艺术协会,民国一〇〇年。

  • 文章三民主義之理論與實踐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1期  作者:張天生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三民主义 孙中山 政治思想 思想研究 两岸双赢

    中华民国十四年三月十二日,上午九时,地坏天崩,山枯海泣,一代伟人 孙中山先生,竟撒手尘寰,魂归天国,举世同悲,举国同哭!鸣呼!痛哉! 国父,英年早逝,终一生致力国民革命,缔创中华民国,未得见建国大业之完成,留给国人的遗言,是「革命尙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中华民国开国,已历九十九年。其间,风云变幻,屡经横逆,然中华民国政府与两岸同胞,为实现三民主义,建设国家之理想,与促进全民福址的奋斗,亦是再接再厉,愈挫愈勇,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正与逆,仁与暴,相互冲击

  • 文章孔孟學説與 國父思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1期  作者:陳玉雲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孔孟思想 中华文化 孙中山 三民主义

    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暇日修其孝悌忠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此即管子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之意。所以 国父之大同思想,以及民生主义之学理,无不以孔孟学说为圭臬。结论总之,孔孟学说,博大精深,体用兼备,开辟以来未之闻,故以之为格致诚正修齐治平,无不达到预期之效果。历代有为之君主,莫不以为治国之准绳,而士大夫,更以之为处世立身之法则。是以孔孟之道显,世治,孔孟之道黯,则世乱,征诸史乘,历历不爽。 国父孙中山先生,晚孔孟二千余年而后生,然

  • 文章建國豫軍參加革命戰爭紀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8期  作者:李肖庭 李雅仙 趙得一 出版时间:1981-08-30
    关键字: 建国豫军 革命战争 樊钟秀 生平家世 孙中山 伏牛山 游击战 北伐

    一、前言滿淸末造,政治腐敗,橫征暴歛,民不堪命,且外侮紛至,幾有瓜分之禍,有志之士,群思改革。中原豪傑,聞 孫總理倡導革命,重建中華,無不景從。樊鍾秀氏,崛起北方,響應革命,奉 孫總理任命爲「建國豫軍」總司令,與北洋軍閥艱苦戰鬥達十餘年之久,豫軍志士咸樂借箸代籌,爲之臂助,期建革命偉業。李雅仙、李肖庭、趙得一等參贊戎幕,歷有年所謹就親聞目見諸大端,擇要敍述,用彰忠藎,而備修史乘者之參考。二、參加革命戰爭之緣起樊總司令鍾秀,字醒民,河南省寶豐縣大營人也。大營...

  • 文章中原抗戰拾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6期  作者:王光臨 出版时间:1981-06-25
    关键字: 中原抗战 重庆 训练团 樊钟秀 孙中山 黄河铁索桥 抗日救国 美军飞行员

    壹、星夜返防、重整旗鼓我于民國卅三年三月中旬,奉省令調赴重慶復興崗中央訓練團黨政班受訓;同行者有第一區中牟縣縣長周述文,及第五區魯山縣縣長斐曉民等二人。由內鄕省政府集合聯袂出發:行經西峽口、西安、寶鷄、漢中、褒城等地入川;沿途均崇山峻嶺,道路岐嶇,擧目所及,盡是驚險標誌,提醒駕駛人小心。眞是觸目驚心。語云:「蜀道難,難于上靑天」洵哉斯言!于四月中抵達重慶,略爲休息,與稍事準備,遂于四月底,入團辦理報到手續。五月一日開始接受訓練。當時的敎育長爲王東原,大隊...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