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交通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今日咸丰的交通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96期  作者:馮鈞  出版时间:1990-07-10
    关键字: 咸丰县 水陆交通

    湖北文献九十三期刊出敬悼冯子恭先生一文后,许多关心咸丰的人士,即来信探询鄂西咸丰在这大时代中遭受浩劫之后的近况,由此可知今日生活在台湾的鄕亲们,大都身寄台湾,心系湖北。俗语说:月是故鄕圆,水是故鄕甜,我们这些离鄕背井;旅居宝岛台湾四十余年的游子,怎能不思念故鄕呢?我基于此理,乃于本(七十八)年八月三十日启程,跋涉万里,返回故鄕咸丰探亲一次,先后整整一月,所得印象,综合言之,是江山依旧,景物全非,先就鄕亲大众所最关切的交通问题,依据个人所知者,先行写出

  • 文章天興洲長江大橋公鐵兩用通車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75期  作者:本刊特稿  出版时间:2010-04-20
    关键字: 天兴洲长江大桥 交通枢纽 工程概况

    文◎本刊特稿天兴洲长江大桥通车后,与武汉长江大桥形成一个铁路环线,使铁路过江能力扩大二到三倍,武汉将成为武广、沪汉蓉铁路的中心点,跻身中国四大铁路枢纽之一。配合武汉火车站的新建、武昌站和汉口站的改造,则以武汉为圆心,北京、上海、重庆、广州一千公里以内的城市,都可以实现当天来回的愿望,使武汉实至名归的成为「九省通衢」。对武汉市而言,天兴洲长江大桥的完工,等于在青山与汉口间开辟了新的过江路线,对市区的交通改善有积极意义,大桥所设计车辆的日流量为六万辆,可缓解

  • 文章蘄春的昨日今日與明日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66期  作者:本社資料室 出版时间:2008-01-10
    关键字: 蕲春县 地理 资源 交通 文化

    西南为平原。山地面积八八五平方公里。占三六·九%;中部丘陵区面积一二三二平方公里,占五一·四%;西南部平原区面积二八一平方公里,占一一·七%。其中,耕地面积三八七一七公顷,山林面积八七三九二公顷,水面面积八八八公顷,其他面积八九八〇三公顷。二三蕲春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十六·八度C,年降水量一三六〇·七mm,日照年均一九七五·八小时。蕲春的交通及投资环境机场:蕲春距武汉天河机场一五〇公里,距江西九江机场九十

  • 文章胜利还鄕 过汉口——物价高 生活苦 交通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94期  作者:友梅  出版时间:2015-01-10
    关键字: 抗战胜利 胜利还乡 交通困难 汉口

    得不面对物价长吁短叹了。在汉口,旅客同样感到交通困难,船只少,军运繁,守在旅馆裏等上一周半月,搭不上船的是寻常事,招商局的大船,有时会在汉口一次载走二、三千人,但从上游乘木船或轮船或者经公路来的人更多,同行有人作感叹语:「安得大船数千艘,尽载还鄕旅客齐欢颜」,在目前,不说数千艘,只需有几十只船经常航行沪汉之间,还鄕人也就不至于望江兴叹了。

  • 文章荆江地區經濟開發史概述(四)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39期  作者:朱翰昆  出版时间:2001-04-10
    关键字: 湖北省荆州市 经济开发史 水利交通优势

    记》);沙头市以下江宽浪大,非双身方舟避风不可涉,用的是船体宽平、船头方宽、立樯鼓风而进的吴船(《家语》及苏轼的《荆州诗》),因此东西水运必于此换船。江运外,南北还有内河航运和陆上交通,也以沙头市为纽带。早在西晋初杜预开杨口,使夏水南入江而达洞庭沅湘,杨水北经大漕河(荆襄河)长湖入汉水而通襄、邓、洛阳,水陆交会使江陵府既是附近土特产集散地,又是东西南北物资转运贸易的所在,加之政治、军事上的需要,促使了沙头市的发展。隋唐五代以迄两宋,沙头市既逐渐成了江陵府

  • 文章欣見武漢市的進步與繁榮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62期  作者:彭振剛 出版时间:2007-01-10
    关键字: 武昌首义九十五周年 湖北文献创刊四十周年 武汉交通

    止,武钢累计产钢一·六三亿吨。在近五十年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对中国经济和现代化建设有很重要的贡献。武汉市位于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交汇处,由隔江鼎立的武昌、汉口、汉阳三部分组成,通称武汉三镇,全市土地面积八四九四平方公里,是大台北地区(包括台北市、县及基隆市)二四五八平方公里的三倍,人口八五八万,为大台北区人口六七七万的一·二七倍,三镇虽有江水分隔,但交通极其便利,有三座跨江大桥,把三镇连结成为一个整体。市区则到处都在更新建设,大商场、大百货公司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